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22410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

完成星座部署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也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终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完成全球组网后的北斗三号系统,比北斗二号系统的服务能力提升约10倍,将成为全球最精准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介绍,作为国之重器,北斗导航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北斗系统采用3种轨道卫星组成了混合导航星座,这可以保证在全球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以给出精准的定位。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的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优势更为明显。而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等导航系统都基本分布在单一高度轨道上。

(摘编自《众星汇齐北斗聚力》,《人民日报》2020年06月24日)

材料二:

表一北斗与GPS[注]基本情况比较

比较项目北斗GPS
所属国家中国美国
发展过程1994年启动,2007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卫星,2012年建成北斗二代,已完成亚太组网,计划2020年全球组网。20世纪70年代初步建成,1994年全面建成。已覆盖全球,目前第三代GPS在研。
定位精度民用:10米(最新一代芯片达2.5米)。民用:10米。
用户范围主要军用,民用正在普及。军民两用。

表二北斗相较GPS的优势

比较项目说明
三频信号北斗使用三频信号,GPS使用双频信号。三频信号可以更好地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
境内监控GPS系统监控站全球分布较均匀。受地域限制,北斗地面监控部分只建在中国境内,这反而成了北斗的安全优势,不用受制于其他国家。

【注】GPS:全球定位系统。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中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多家海外媒体对此高度关注。

美联社当天发表文章说,这标志着中国在航天大国的发展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北斗系统可提供覆盖全球的授时和导航服务,成为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以外的又一选择。路透社日前在报道中援引澳大利亚航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登普斯特的话说,与此前的类似系统相比,北斗系统在一些方面有优点,比如一些信号的精度更高、星座维护更加容易等。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22日发表文章说,巴基斯坦是中国以外第一个使用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有关项目帮助巴基斯坦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进行基础地理测量、土地管理和港口调度等工作。

(摘自《外媒高度关注中国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署》,新华网6月2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该系统已全面实现军民两用目标。
B.中国开发北斗导航系统一方面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促进了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
C.由于地域的约束,我国北斗卫星地面监控没有建在境外,如果要提升北斗系统在全球的服务性能,还需发射更多的北斗卫星。
D.我国北斗系统是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开始为国际社会的民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2.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世界竞争中有何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风味人间》《探世界》等网络文化纪录片的热播得到业界与观众的一致好评,掀起了人们对小众文化的关注。

长期以来,网络播出纪录片大多是由各网站从版权方购买后直接进行播放。此类纪录片为电视播出而制作,时间长、节奏慢、重说教,对于渴望知识、对新事物好奇、对视频内容有表达欲和观赏欲的年轻网民,显然已经过时。这两年来,网络纪录片基于不同网络平台的用户画像和定位差异,开始生产适合年轻人的语态与表达方式的优质内容。网络纪录片也日渐成为年轻人获取知识的一种新途径,为他们持续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

纪录片对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网络纪录片虽崭露头角,但题材往往相对严肃与冷门,尤其是涉及小众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受众面仍相对较小。网络视听平台正在努力打造能够被更多年轻人接受,并愿意主动分享与讨论的纪录片内容。

近年来,许多小众题材网络纪录片邀请明星为纪录片配音,通过跨界资源整合,创作出一批与年轻观众共生的优质内容,来满足年轻人对优秀作品的期待,让纪录片在充分拥抱新媒体过程中迎来发展的春天。

(摘编自《网络纪录片:小众题材用文化"破圈"》)

材料二:

我国纪录片主要播出视频网站

视频网站

类型

搜狐纪录片频道

人物、历史、自然、军事,社会、幕后、财经、搜狐视频大视野、剧情、旅游、科技、文化

爱奇艺纪录片频道

人物、社会、军事、探索、历史、地理、自然、文化、典藏、奇艺、旅游、公开课

优酷纪录片频道

人物、军事、历史、自然、古迹、探险、科技、文化、刑侦、社会、旅游

凤凰视频纪实频道

军事、历史、社会、人物、探索、文化,、旅游、风尚

腾讯纪录片频道

科技、人物、军事、刑侦、探索、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地理

CNTV

纪实

中国纪录片网

人文、历史、军事、探索、社会、时政、其他

2019年国内主要新媒体平台纪录片上线情况

平台上线情况
优酷原创纪录片260个小时,占其播出总量的35%
腾讯视频自制纪录片23部,约占其全年新上线项目的1/3
哔哩哔哩出品并上线纪录片16部,合计55.6小时
爱奇艺自制加联合出品纪录片15部

(摘编自《2020—2025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市场运行咨询报告》)

材料三:

互联网与纪录片的结合是近十年的事情。网络平台最初的纪录片绝大部分来源于电视台,而网络纪录片的创作人员也大多来自电视媒体。

互联网改变了纪录片创作模式,文本的创造过程越来越开放。网络大数据可用于选题创意,受众反馈能够参与创作过程。如《风味人间》上线后,平台根据网友意见即时调整后续播出时间和内容。互联网与纪录片结合,让纪录片形态得以拓展,不仅出现时长更短的“微纪录片”,而且与其他视听节目产生更多融合。除了开拓新的疆域,网络纪录片创作还吸引了许多年轻制作人加入,他们通过网络纪录片探索世界,力求个性化呈现,给纪录片行业带来生机。

如今,纪录片是档案和文艺作品,也是文化产品。网络纪录片盈利模式更加多元,产值在纪录片产业中占比越来越高。

(摘编自《网络自制纪录片:贴近观众需求,传播主流文化》)

材料四:

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的用户、品类、叙事语态上不断扩展。在内容选择上,网生纪录片的题材更加垂直细分。以美食类纪录片为例,区别于《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这类介绍世界各地美食的选题、网生美食类纪录片选取更小的内容切口,如《早餐中国》《日出之食》聚焦中国人的早餐。在叙事语态上,网生纪录片大多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如《风云战国之列国》以史实为核心,配以王劲松、李力群等演员的演绎,把晦涩的历史铺陈为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同时,结合了说唱、戏剧等元素,一改传统纪录片的宣教风格,使比较静态的纪录片更生动,贴合新媒体受众的欣赏习惯。

在深耕美食等“小而美”题材的同时,视频平台开始尝试拍摄自然、科学、文化等题材的纪录片,题材全面开花。各大视频网站还纷纷联合美国国家地理、Discovery探索频道等知名国际品牌。除了视野上的拓展,网生纪录片在篇幅、节奏上也与传统媒体时代的纪录片有着较大的差异。尽管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受众可接受的影片时长有所差别,但对于美食、访谈、旅行类视频,时长在11分钟至30分钟内更受偏爱。同时,相比传统的台播纪录片,网生纪录片更注重内容的快节奏推进,传递的内容层次也相对更多。

(摘编自《网络纪录片崛起的背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来,一些热播的网络文化纪录片得到业界和观众的好评,美食等小众文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B.《风云战国之列国》以史实为核心,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结合说唱等元素,贴合了新媒体受众的欣赏习惯。
C.我国有许多播放纪录片的网站,播放题材各种各样,但以人物、军事、历史、文化、社会等题材为主。
D.网生纪录片和传统台播纪录片最大的不同在于篇幅、节奏,前者内容推进节奏快,内容也更有层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传统的纪录片由于时间长、节奏慢、重说教,受到年轻网民的排斥,近两年网络纪录片日渐成为年轻人获取知识的一种新途径。
B.小众题材网络纪录片虽然受众面相对较小,但通过网络视听平台的努力打造和跨界资源整合,完全可以满足年轻人对优秀作品的期待。
C.我国2019年主要新媒体平台纪录片上线情况中,优酷原创纪录片的播出量占其播放总量的三分之一还多,其他平台也有不俗表现。
D.近年来,网络视频平台在制作网络纪录片时,先从美食等“小而美”的题材入手,再进一步尝试拍摄自然、科学、文化等其他题材。
3.互联网的参与对纪录片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1-11更新 | 19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注2019年考研的人都知道今年的分数线持续走高,很多专业国家线提高了十分,只有少数几个专业类别的国家线保持不变。国家线的提升也反映了报考人数增加,让考研竞争更加激烈,分数线走高。但如果你报考一些好院校,国家线并不是重点,很多院校和专业的分数线都非常高。

笔者知道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是国家线,但调剂分数线已经高于国家线好几十分,这也可以看到今年高分人数明显增多。更不要说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的分数线,国家线的参考价值可能并没有那么有用了。虽然2019年一些院校的专业出现了缩招现象,但总体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这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计划。现在教育部比较看重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招生数量增加,从往年数据可以看到,专硕的招生数量已经多于学硕。

(摘编自中国《微评教育》)

材料二:

(选自《中国教育报告》)

材料三:

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哪些新趋势呢?

(1)推免生数量逐年增多,推荐免试入学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比较成功的一种招生模式,受到广大高校与研究生导师的认可,也成为“双一流”学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2020年,推免生招生计划人数呈上升趋势。(2)非全日制招生遇冷,《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也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是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3) 延期毕业现象越发明显,近几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博士研究生的延期毕业率也在持续上升,延期毕业逐渐成为常态化现象。目前已有超过六成的博士研究生没有正常毕业。(4)招生中女性占比持续上升,近年来,在我国招收的研究生中,女性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5)不合格研究生清退力度加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强调: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促进研究生培养单位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今年以来,我国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退学。

(节选自《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趋势分析》)

材料四:

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学历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

首先是平台的改变,尤其是相对于普通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会有更高的平台去选择,例如五百强企业、高校等,这些可能对于普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是可望不可及的。其次,上升空间,最后是落户、购房补贴等,都比本科生有着明显的不同,当然这些都是相对的,我们不可否认学历不好的人前景就一定差,但就大概率来说,学历高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考研落榜之后,考生可以选择哪些路呢?

路有千万条,条条都可以通罗马,所以不管是否考研成功,考生都需要做好多项选择:一、把握春招。相对于社招,校园招聘对无经验的毕业生来说是相当友好的,另一方面也是机遇,过年之后有大量的岗位空置;二,选择再次考研。据一项数据显示:二战生考研成功的概率远远超过第一次考研的学生,所以只要年龄允许,不妨再考一次,当然需要承受的东西也会更多;三、考公。考研的目的是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考公的目的也是如此,如果你能够在本科毕业之后考上公务员,相信三年之后,你也会成为很多硕士研究生羡慕的对象。

(摘编自中国“大学菌”论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增加导致很多专业国家线提高,一些好的院校,国家线变得不重要。
B.延期毕业现象越发明显,不合格研究生清退力度加大,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C.研究生毕业后上升空间,落户,购房补贴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这些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
D.即使考研落榜也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其实还有很多道路可以走,甚至有些道路连硕士研究生也羡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五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了一倍左右,增长率却有下降趋势。
B.就业仍然是选择考研的核心因素,如果就业状况改善,考研热也会抑制。
C.非全日制招生遇冷主要还是因为担心就业问题,招生单位普遍生源不足。
D.“二战”考研需承受很多东西,但与第一次考研的学生相比有很大优势。
3.结合材料内容及生活实际,基于“研究生招考的理性思考”,给研究生教育发展拟3点建议。
2020-04-14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

(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

材料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微观方面。
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
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之中,还存在于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之中。
B.《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
C.《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
D.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
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研究成果,与材料一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尹伊君《红楼梦的法律世界》
B.李广柏《红楼梦的奇与美》
C.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研究》
D.金兰《近三十年红楼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4.试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5.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2020-12-14更新 | 2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