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6 题号:1224404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成伯大雨中会客解嘲

苏轼

乐事难并真实语,坐排用意多乖误。

兴来取次或成欢,瓦钩却胜黄金注

我生祸患久不择,肯为一时风雨阻!

天公变化岂有常,明月行看照归路。


【注】①本诗作于苏轼被贬为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成伯,即赵成伯,宋代诗人。神宗熙宁八年以尚书诸司郎中通判密州,与苏轼交往密切。②瓦钩,即瓦当,古代置于房顶屋檐处的筒瓦。注,赌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照应标题,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认知。
B.诗人认为高兴的时候应当尽情欢乐,即使最为普通的瓦当也能带来快乐。
C.与朋友聚会恰逢大雨,欢乐的气氛被破坏,诗人由此感叹世事变幻无常。
D.本诗以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宋诗言理的特点。
2.林语堂在《苏东坡传》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请结合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②木芍药:牡丹花。③殿:在最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浮萍”“蛙声”“梅子”等意象来写季节变换,景如画,景有情。
B.首联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C.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作者以此来表达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D.颈联中作者看似悠闲,但从“拄杖”“挑菜”“不见人”可看出实则孤寂落寞。
2.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020-10-10更新 | 21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操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2)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
2019-01-08更新 | 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咏橘

苏 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
1.“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2.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2016-11-17更新 | 3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