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 题号:124055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吧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郑和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B.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C.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D.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域,指不在自己本身出生的地方生活,也特指被敌方占领的土地。本文的“异域”指外国。
B.永乐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古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C.晏驾,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崩殂”也是这个意思。
D.践阼,践,履踏;阼,阼阶、主阶。践阼指即帝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出其不意,破其城,败其军,大获全胜。
B.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D.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之鸾,字瑞卿,桐城人。正德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十一年冬,帝将置肆于京城西偏。之鸾上言:近闻有花酒铺之设,或云车驾将临幸,或云朝廷收其息。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应州奏捷,帝降敕: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剿寇有功,宜特加公爵。下,举朝大骇。之鸾偕诸给事中上言:自古天子亦有亲临战阵勘定祸乱者成功之后不过南面受贺勒之金石播之歌颂已耳未有加爵酬劳如今日之颠倒者。不知陛下何所取义,为此不祥之举,以骇天下耳目,贻百世之讥笑也。之鸾再迁兵科左给事中。中官马永成死,诏授其家九十余人官。之鸾言:永成贵显,用事十有余年,兄弟子侄皆高爵美官。而其侪复为陈乞,将及百人。永成何功,恩滥如此,恐天下闻而解体也。帝将南巡,之鸾偕同官及御史杨秉中等交章力谏。章入二日,未报。之鸾等不知所出,伏阙俟命,自辰至申。帝令中官传谕,乃退。明日托疾免朝,欲以为之鸾等罪。会诸曹郎黄巩等联章力谏,乃止不行。然巩等下狱杖谴,之鸾辈亦不敢救也。宸濠反,张忠、许泰等南征,命之鸾偕左给事中祝续从军纪功。未至,贼已灭。群小忌王守仁,谮毁百端,之鸾力白其诬。忠、泰广搜逆党,株引无辜,之鸾多所开释。且请蠲田租、停力役、宽逋负,帝颇采纳。初冒徐姓,至是始复焉。其秋大计京官,被中伤,谪崇德丞。屡迁宁夏佥事。饥民采蓬子为食,之鸾为取二封,一进于帝,一以贻阁臣。且言时事可忧者三,可惜者四,语极切。帝付之所司。时方大修边墙,之鸾董役。巡抚胡东皋称其能,举以自代。历河南、山东副使。召为顺天府丞。未行,盗发,留镇抚。寻擢河南按察使。卒官。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天子亦有亲临战阵勘定祸乱者/成功之后/不过南面受贺/勒之金石/播之歌颂已耳/未有加爵酬劳/如今日之颠倒者/
B.自古天子亦有亲临战阵勘定/祸乱者成功之后/不过南面受贺/勒之金石/播之歌颂已耳/未有加爵/酬劳如今日之颠倒者/
C.自古天子亦有亲临战阵勘定祸乱者/成功之后/不过南面受贺勒之/金石播之/歌颂已耳/未有加爵/酬劳如今日之颠倒者/
D.自古天子亦有亲临战阵勘定/祸乱者成功之后/不过南面受贺勒之/金石播之/歌颂已耳/未有加爵酬劳/如今日之颠倒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年号名称。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明代的永乐、万历,清代的康熙、乾隆。
B.给事中,官名。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故名。明代给事中有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之责。
C.制,文中指朝廷制定的规章、制度,与《郑伯克段于鄢》中“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的“制”意思相同。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宫殿。“伏阙”是说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之鸾直言敢谏。皇帝准备在京城西边设置店铺馆舍,以及下诏要给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特加公爵,都受到齐之鸾的上言质问。
B.齐之鸾深受重用。在宸濠造反之时,齐之鸾就接受皇帝命令,和左给事中祝续一起跟随军队记录功劳。
C.齐之鸾正直爱民。他在搜捕逆党时,释放了不少无辜株连的人,并为百姓向朝廷请求减免田租,停派夫役,宽赦旧欠,获得了皇上的认可采纳。
D.齐之鸾体恤百姓。在担任宁夏佥事时,面对饥民采蓬子作为食物,他写了两封信分别献给皇帝与阁臣,谈及当前可忧和可惜的相关事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小忌王守仁,谮毁百端,之鸾力白其诬。
(2)时方大修边墙,之鸾董役。巡抚胡东皋称其能,举以自代。
5.齐之鸾为什么反对皇帝授官职予马永成家族九十多人?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1-05-08更新 | 1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忧,嗣昌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 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节选自《明史·黄道周列传》)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墨:黑色的丧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B.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C.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D.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望,古时指官员培养虚名、不干实事或隐退闲居、不问世事,文中指前者。
B.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期间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C.兵部,官署名,主管中央及地方官吏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军械、军令等等。
D.丁忧,指遭逢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丧事,也称“丁艰”,后多指官员居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东战事危急,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黄道周认为不可行。
B.魏忠贤用事,黄道周预见了魏忠贤掌权后的政治走势,离开朝廷,表明了他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刚正不阿的品格。
C.黄道周正直勇敢。首次上书救助钱龙锡受到皇帝严厉斥责后,再次上书竟要请缨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
D.郑芝龙被唐王任命为吏部尚书后,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从此两人有了隔阂,黄道周自请出驻广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2)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
5.黄道周“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结果怎样?为什么?
2021-06-28更新 | 9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雄伟刚直,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良从取滁、和,战采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阳,定集庆,功多。又从徐达克镇江,下常州,进镇抚,守丹阳。与赵继祖等取江阴。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 封疆晏然。太祖常召良劳曰:“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吴平,加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移镇苏州。武备益修,军民辑睦。都督佥事,移守全州。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讨靖州、绥宁诸蛮。五年,广西蛮叛,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讨之。数月,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铜鼓、五开,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内附,粤西遂平。八年督田凤阳。十二年,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

(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B.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C.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D.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是南京的别称,亦是南京最富盛名的名称,南京市著名的六朝古都,这座著名的古都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比如“建康”“临安”“石头城”等。
B.食禄,在文中指“享受俸禄”,我们所说的古代官员的“俸禄”,“俸”指钱币,“禄”指谷物,因此史料常以俸银和禄米来计算官吏的俸禄,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比如文中的“千五百石”。
C.文中的“进”都是表示官职的升迁,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加”“擢”“陟”“迁”“升”等。
D.襄烈,为谥号,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良雄伟刚直,骁勇善战。担任帐前先锋,能潜水进行侦探,而且常常化装到敌方进行侦探。
B.吴良崇尚节俭,勤于军务,他声色货利一无所好,他晚上就睡在城楼上,头枕着戈直到天明。
C.吴良带兵打仗总能讲究策略,和敌人的斗争中多次用奇招打败敌人。
D.吴良深受太祖信任。太祖常常召见吴良,甚至说,有吴良保卫一方领土,我就无须顾虑和担忧东线了,他的功劳很大,车、马、珠、玉都不足以奖励他的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
(2)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
2017-03-14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