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8 题号:124276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英宗,讳曙,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四岁,仁宗养于内。宝元二年,豫王(仁宗子,早夭)生,乃归濮邸。帝天性笃孝,好读书,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如儒者。每以朝服见教授,曰:“师也,敢弗为礼?”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宗室六箴》,仁宗付宗正,帝书之屏风以自戒。

嘉祐中,宰相韩琦等请建储,仁宗曰:“宗子已有贤知可付者,卿等其勿忧。”时帝方服濮王丧。六年十月辛卯,起为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帝以终丧辞。奏四上,乃听。丧终,复授前命,又辞。戊寅,立为皇子。帝闻诏称疾,益坚辞。诏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往喻旨,即卧内起帝以入。

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后传遗诏,命帝嗣皇帝位。百官入,哭尽哀。韩琦宣遗制。帝御东楹见百官。癸酉,大赦,赐百官爵一等,优赏诸军,如乾兴故事。帝欲亮阴三年,命韩琦摄冢宰,宰臣不可,乃止。是岁,畿内大水,遣使行视,疏治振恤,蠲其赋租。赐被水诸军米,遣官视军民水死者,赐其家缗钱,葬祭其无主者。乙未,以雨灾,诏责躬乞言。初,学士草诏曰:“执政大臣,其惕思天变。”帝书其后曰:“雨灾专以戒朕不德,可更曰‘协德交修’。”己亥,以水灾,罢开乐宴。

每命近臣,必以官而不以名,大臣从容以为言,帝曰:“朕虽宫中命小臣,亦未尝以名也。”一日,语神宗曰:“国家旧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义甚无谓。朕尝思此,寤寐不平,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也?可诏有司革之。”会疾不果,神宗述其事焉。

赞曰: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信哉!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及其临政,每有裁决,皆出群臣意表。虽以疾疹不克大有所为,然使百世之下,钦仰高风,咏叹至德,何其盛也!

(节选自《宋史·英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B.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C.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D.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B.建储,是指立皇太子,嫡长制是选立太子的主要原则,但文中英宗并非嫡长子。
C.干支,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文中的“戊寅”是以干支来纪年。
D.冢宰,职官名,周制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后世用以称六部中的吏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一向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他多次以要替父亲守孝为由上奏辞官,听说被立为皇太子后又称病,更是坚决推辞。
B.英宗天性极为孝顺,注重礼法。他每每对老师恭敬有礼,在濮王和仁宗去世后,英宗执意为他们各守了三年孝。
C.英宗能够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因为雨灾,他下诏自责并要求臣下进言直谏,每有重大决策,都能采纳大臣们的意见。
D.英宗遇事严于自律,勤于修身。他以箴言约束自己,继位后认为雨灾是上天对他的告诫,表示愿和臣子共同提高修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畿内大水,遣使行视,疏治振恤,蠲其赋租。
(2)朕尝思此,寤寐不平,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湜,字子正,徐州彭城人。举进士,为澶州观察推官,再调湖南节度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徙阴平。再太常博士、通判剑州。审阆州狱,活死囚七人。王尧臣安抚陕西,荐之,擢知耀州。富平有盗掠人子女者,既就擒,阳死,伺间逸去;捕得,复阳死,守者以报,湜趣焚其尸。拜监察御史,王德用自随州诏还,近臣言其有反相,湜保右之。历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迁殿中侍御史。上言:“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诏诣渭州劾尹洙私用公使钱,颇傅致重法,以故洙坐废。还,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除盐铁副使。议者谓湜探宰相意,深致洙罪,故得优擢焉。明年,宴紫宸殿,副使当坐殿东庑,湜不即坐,趣出。阁门奏之,坐谪知沂州,徙兖州。又坐沂州误出囚死罪,降知海州。起为河东转运使,迁户部员外郎,复为盐铁副使兼领河渠事。汴水绝,凿河阴新渠,通漕运如故。会江南饥,擢天章阁待制、知江宁府,奏运苏州米五十万斛,以贷饥民。除户部郎中、知广州。侬智高初平,湜练士兵,葺械器,作铁锁断江路。有盗据山,敕贷罪招之,不肯降。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湜喜曰:“昔布衣随计,今以侍从官三品复典乡郡,过始望矣。”又以左司郎中知郓州,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湜少贱,母更嫁营卒,既登第,具袍趋卒舍迎母,里人观叹。然嗜酒,持法少恕,改知密州,以病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B.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C.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D.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乡试、会试、院试、殿试,院试考取后通过殿试者为进士。
B.“迁”:迁在古代官职变动中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而“左迁”则指贬官降职。
C.“礼部”: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礼乐、祭祀、 宴乐及学校贡举等的政令。
D.“笏”:笏是古代君臣朝见时大臣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湜善于逢迎,执法严酷。受诏审理渭州尹洙私用公款一事,因探知尹洙与宰相有嫌隙,所以罗织罪状使他受到重判,回朝后得到优先提升。
B.刘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汴水断流,他开凿河阴新渠,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江南饥荒,他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赈济灾民。
C.刘湜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在平定侬智高之后,他未作片刻休整,就立即训练当地士兵,修整器械,铸造铁链封锁江面,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D.刘湜恪守孝道,贵贱不移。年少时地位低下,母亲改嫁给士兵;考中进士后,并不以此为辱,仍穿朝服执笏去兵营迎接母亲,乡人都为之感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捕得,复阳死,守者以报,湜趣焚其尸
(2)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
2020-09-01更新 | 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凯字胜之。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凯散施结客,日驰猎南山下,以践蹂民田,捕至府。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擢阁门祗候元昊反,尝出双烽桥、染枝谷,遇人,破之。又破庞青、黄罗部,再战于伺候烽,前后斩首三百余级,获区落马牛、橐驼、器械以数千计。夏人围麟州,乘城拒斗,昼夜三十一日,始解去。特迁西头供奉官。代迁,边寇犹钞掠,以为内殿崇班、麟州路缘边都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乃分兵出其后夹击之,复与岊合,斩首百余级。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夏人二万寇青塞堡,凯出鞋邪谷,转战四十里,大败之,复得所掠马牛以还。凯治军有纪律,善抚循士卒,平居与均饮食,至临阵援枹鼓,毅然不少假。故士卒畏信,战无不力,前后与敌遇,未尝挫衄。兔毛川之战,内侍宋永诚哭于军中,凯劾罢之。经略使明镐言凯在河外九年,有功,遂领资州刺史。久之召还,未及见,会甘陵盗起,即命领兵赴城下。贼平,拜泽州刺史、知邠州。

未几,又徙秦凤路,辞日,帝谕以唃氏木征,交易阻绝,颇有入寇之萌,宜安静以处之。凯至,与主帅以恩信抚接,遂复常贡。卒,年六十六。赠彰武军节度使,谥庄恪。

(节选自《宋史•王凯传》)


注:①代迁:指官员任满升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擢阁门祗候/
B.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擢阁门祗候/
C.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擢阁门祗候/
D.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擢阁门祗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西安的古称,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
B.三班,宋代官职名,入仕者先为三班借职,转三班奉职,以次递迁,最高可至节度使,与明清时的三班六房不同。
C.夏,北宋时期由党项族李元昊建立的政权,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与北宋、金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D.刺史,汉武帝设州刺史,督察郡国,巡视吏治。州相当于现在的省,所以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凯家庭富有,轻财好施。他倚仗先人功勋,多方结交宾客,每天驰猎南山下,结果践踏民田,被捕捉到官府。
B.王凯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他多次率兵与西夏军队作战,即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也能扭转局势,大获全胜。
C.王凯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平日里,他既善于安抚士兵,又能以身作则,因而作战时,士兵们都竭力为他效力。
D.王凯不辱圣命,化解夷患。他调任秦凤路,皇帝晓谕他番邦有入侵中原之心,他到任后,妥善处理,使番主恢复进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
⑵夏人围麟州,乘城拒斗,昼夜三十一日,始解去。
2020-03-07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D.“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少年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
B.王安石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
C.王安石认为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当时最亟需的了。这得到皇帝的认可。
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3.翻译句子。
(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2)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2020-08-13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