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归有光(1506-157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124670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同年光子英之任真定序

[明]归有光

余读史,观项羽救赵,诸侯兵军巨鹿下十馀壁,莫敢纵兵,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韩信以兵数万东下井陉,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与赵大战,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楚威振天下。及汉破楚垓下,以得淮阴侯,而淮阴之功始此,皆在今真定之境。尝欲一至观其战处不可得。

真定本古中山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北地,其事固已伟矣。典午之南,刘、石、慕容、苻秦继起燕、赵,而慕容道明建国都此,固亦一代之雄也。唐自大历、贞元以后,强藩不制,而成德一军,尤为骁悍,天下视河北若回鹘、吐蕃然,盖不为王土者百年。宋因石晋,失山后诸州,则真定遂与契丹为境。其后金人陷两河,二路亦不守,而国事不可为矣。

国家今为畿辅重地,而太平二百年,议者以为其悲歌慷慨之习已大变于古,而不知燕、赵之人出于其性然者。独以朝廷威灵,有所俯首畏伏,而终不能以帖然也。盖古所谓骁悍不可制者,平时未尝不俯首畏伏,及其一旦激于其所不可忍,而骁悍之性乃得而见耳。

夫以中山之地,为古豪杰力战之区,而奸雄窃据之所都。唐失河北,势日夷。宋没两路,国遂南渡。况今翼卫神京,为万世帝王之业,比古京兆、冯翊、扶风之地,非得良有司拊循教化,无以使之安土乐业而壮国家之藩卫也。今使驿之所出,兵调之所加,坐派日增,民生蹙耗甚矣。而议者徒思重三关之戍守,烦边徽之供亿,谓燕、赵之民荏弱屏息而可怵者,亦木之思也。栾城韩山童之事可以鉴矣今制推府佐郡治狱然常为监御史之所委寄而监御史实能制一方之命余以是为光君告焉。君与余同年进士,今选为真定府推官者也。奥学通才,为人聪明仁恕,犴狱之事,余无足以为君赘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①典午之南:指晋朝南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北                                略:夺取
B.二路亦不守                         寻:不久
C.势日                                陵:超过
D.非得良有司拊循教化               拊循:安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诸侯兵军巨鹿下十馀壁                  先王以为东蒙主
B.尝欲一至观其战处不可得               夫列子御风
C.而慕容道明建国都                      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
D.平时未尝不俯首畏伏                      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首段中,作者叙写了项羽和韩信的事迹,借此来引出真定。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未能前往真定的遗憾之情。
B.在作者生活的时代,真定被设为保卫京城的重要地域,虽然仍然偶有战事发生,但不像以前那样频繁。
C.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发生在古真定的历史事件,并发表了评论,意在使上任者——作者的同年光子英有所借鉴。
D.本文篇幅短小,言简意赅,语言朴实平易,以散句为主,较好地体现了“唐宋派”散文家归有光一贯的散文风格。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栾城韩山童之事可以鉴矣今制推府佐郡治狱然常为监御史之所委寄而监御史实能制一方之命余以是为光君告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一旦激于其所不可忍,而骁悍之性乃得而见耳。
(2)谓燕、赵之民荏弱屏息而可怵者,亦未之思也。
20-21高二下·浙江·开学考试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凭几学书                                或:要么
C.一日,大母余曰                      过:经过
D.述小妹语曰                            诸:之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颛臾                      某所,而母立
B.则修文德来之                         久之,能足音辨人
C.涂有饿莩不知发                      汝姊在吾怀,呱呱
D.先妣抚甚厚                            他日汝当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余稍为修葺,使不
A.既来之,则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辟四窗,垣墙周庭
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019-10-05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视无可置者(2)以南日
(3)偃啸歌(4)冥然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杜牧《阿房宫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列关于两组句子的加点字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的是( )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当南日。此五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朝。
(2)三五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儿成,则可待乎!
A.(1)的两个“以”用法相同,(2)的两个“之”用法相同
B.(1)的两个“以”用法相同,(2)的两个“之”用法不同
C.(1)的两个“以”用法不同,(2)的两个“之”用法相同
D.(1)的两个“以”用法不同,(2)的两个“之”用法不同
4.翻译句子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5.作者在本段的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选文中以动显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给人以美感。
2019-12-16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曰:吾儿,久不见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母立于兹B.姊在吾怀
C.大母过D.久不见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父异爨(等到)B.客庖而宴(越过)
C.凡变矣(第二次)D.去,以手阖门(等到)
2023-08-31更新 | 2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