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设考点 >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5 题号:1254169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召唤作家聚焦于精准扶贫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一系列反映精准扶贫的作品脱颖而出,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和表达。

善于将精准扶贫给当下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置于丰厚的历史土壤中进行表达,是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贺享雍的《乡村志》本着为时代立传,为乡村写志,替农民发言的宗旨,以贺家湾为中心,探讨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最后一卷《天大地大》尤其将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当精准扶贫被置于阔大的历史背景下,贺家湾也成为当代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将精准扶贫工作置于较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有利于在更深广的意义上理解新时代乡村的特征,建构乡村审美经验。

驻村干部大都是从城市到农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外来者视角就成为当下扶贫文学的主导性叙事模式。但是,外来者如何才能真正进入乡村内部,关涉到文学呈现出怎样的乡村经验,如果仅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外来者视角或者机械的政策解读层面,就会影响写作的有效性。不少扶贫文学坚定人民性立场,采取平视视角,致力于表现扶贫干部的成长、帮扶对象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改善,成为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譬如《经山海》《天大地大》《酒是个鬼》等小说在外来者视角中加入成长小说的元素,将基层驻村干部的成长与乡村面貌和村民命运的改变结合在一起,反映出扶贫工作既是帮扶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机遇,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同时,扶贫文学并未停留在对国家帮扶政策的解读上,而是试图表明,政策的外在力量与农民内生力量的结合才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陈毅达的《海边春秋》里,开发海岛的主体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是他们在与外来资本的博弈中,实现了家乡发展。这些扶贫干部和乡村中坚力量交相辉映,共同建构起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扶贫文学中不少故事都直接源于作者的扶贫日记或访谈等第一手资料,这是时代与生活的馈赠。韩永明的《酒是个鬼》聚焦精神扶贫,不仅让扶贫对象老谢通过扶志重获做人尊严,也让扶贫队员老王在忘我的工作中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自我成长。在此,国家话语与个性表达得到统一,既聚焦乡村扶贫须挖掘内生动力这一重要话题,又延续了韩永明一向关注转型期普通人精神状况的写作特点。

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也丰富了乡土文学的美学特质。扶贫工作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和工作流程,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考核目标,如果没有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感悟力,很难讲出好故事。老藤的《遣蛇》仿照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的形式徐徐展开,不仅让小说更好看,随着真相被解开,也将呼蛇容易遣蛇难这句谚语延伸开来,让每一个人反观自己内心的那条,引发读者思考。

应当注意的是,简单化的乐观想象也会远离乡村现实,像《迎风山上的告别》中深山里的每个残障孩子都因为过人的文艺天赋脱贫,《猪嗷嗷叫》的结尾用一句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宣告胜利,或许都有些失之理想化。

乡村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深深嵌入中国现代化的整体社会图景,如何理解和书写当下乡村的新变化,则是每一个写作者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选自李雪梅《扶贫文学:叙写新时代乡村传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3月26日)

材料二:

近年来,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扶贫工作者及扶贫文学家的普遍关注。赵德发的《经山海》塑造了一个基层乡镇女干部吴小蒿的形象,这一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她在扶贫路上大搞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复苏本土优秀文化,文化申遗、复植楷树种子等工作,均显示了其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视,也是生态扶贫的有利倡导者和成功实践者。陈毅达的《海边春秋》描写刘书雷被派往闽省岚岛工作,在处理兰波国际项目与蓝港村整体搬迁的矛盾中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扶贫干部的故事。创新项目可以给当地经济带来好处,但如何确保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保护与开发,以及村民与开发商之间、村民与干部之间的种种矛盾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作者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通过主人公刘书雷的工作得以全面展现。

(选自刘侠《新时代扶贫文学体现中国生态发展人文意义》,《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10月29日)

材料三: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面貌才能和贫困永远说再见。各级文学组织正充分发挥文学扶志扶智的作用。在中国作协对口帮扶的贫困县临潭县,一批批作家、一本本图书、一场场培训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让这里渐渐远离贫困。在文化润心,文学助力工作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作协先后在鲁迅文学院举办临潭县中小学教师文学培训班、助力脱贫攻坚文学培训班,组织洮州大讲堂、干部夜校等各类培训活动,发挥文学扶志扶智的作用。

(选自《扶贫路上的文学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贺家湾成为当代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就是因为精准扶贫被置于阔大的历史背景下。
B.扶贫文学中的故事不少直接源于作者的日记或访谈等第一手资料,这是时代与生活给予作者与读者的馈赠。
C.如《迎风山上的告别》《猪嗷嗷叫》等作品中口号式的脱贫胜利宣言都有些理想化。
D.近年来,扶贫工作者及扶贫文学家都意识到应该关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仅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外来者视角或者机械的政策解读层面,扶贫文学就难以有效呈现出乡村经验。
B.唯有依靠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感悟力,才能在扶贫工作严格的体制之中进行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从而讲出好故事。
C.“外来者”视角是当下扶贫文学的主导性叙事模式,所以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就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驻村干部。
D.扶贫要以扶志与智为前提,只有贫困地区人民有理想有办法了,他们才能永远和贫困告别。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新时代扶贫文学体现了中国生态发展人文意义”论据的一项是(     
A.在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发掘,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推广传播不仅是生态学家的任务,更成为众多有志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学家的责任与使命。
B.扶贫文学书写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驾护航的动人故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树立生态意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C.韦晓明的《春雷》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度利用与合理保护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扶贫工作人员体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对扶贫攻坚反思中的思想深度。
D.当下扶贫文学作品的典型意义仍存发掘空间,在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攻坚之路上遇到的困难还有待反思,人民的相关认识及思想的引领与接受还有待深化。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某高中校刊准备推出新时代扶贫文学专刊,请你结合材料拟写几条选文标准。
2021·辽宁铁岭·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数学,有人畏惧退缩,有人如痴追求,还有人认为是符号游戏和解题训练。事实上,数学之美在于缜密逻辑和高度抽象。如培根所言,数学是思维体操。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改善思维品质是学习它的要旨所在。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如是:先学会从一些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并学会用数学语言给出严格的定义,再学会分析其中的基本规律并学会用公式进行描述,然后推导出更多的结论并给出一些应用。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就是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如果说思维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那么数学思维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数学活动效率的,并使数学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是严密的理性思维过程。中学数学教学重视通过解题训练,系统培养数学演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素养,而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一方面,解题过程注重推理能力的训练,如在函数版块,根据函数的特性,利用数形结合,通过运算或推理,来找出函数的数量关系等,解题推导过程要求条理性,逻辑性、灵活性及创新性,因此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解题过程注重思维严谨的培养,要求学生思考缜密,言必有据,思路清晰,运用正确的推理方法和推理格式,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述自己思维过程。数学逻辑思维是严密的理性思维能力它的形成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自觉地进行逻辑建构,这种思维模式的填密性、条理性和思辨力会自觉用于一般问题的处理中,可使学生受益终身。

抽象思维是运用抽象概念来透过表象反映本质,达到统一表述的心理过程。在大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概念一次又一次抽象,眼界一次又一次打开,思维波涛一次又一次向前推进。可以看到,当人们摆脱直观运用符号高度抽象形成概念时,可以更深入看到问题本质,提高思维效率,同时高度的抽象是为了更广泛的应用。

学习数学不是空洞地了解概念、公式、原理和机械地解题。一方面,要将数学理论的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进入到创造性想象的思维阶段,使思维品质进一步升华。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而作为现代思维方式的创造性思维是以逻辑抽象为基础的思维,因此有必要在数学理论学习和应用体验的同时,培养更多的理性思考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思维习惯已渗透到生活各方面。疫情控制、社会治理和企业管理等都面临着大量碎片化问题,需要逻辑思维,实行系统管理。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和金融控制等都面临着大量复杂数据或表象,需要抽象思维,找出共性特征和构建模型,实行数据管理。

(摘编自陈建龙《数学,思维的体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改善思维品质是人们学习逻辑缜密和高度抽象的数学的要旨。
B.学习数学是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先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再抽象定义并用公式描述。
C.数学教学通过做数学题就可以使学生具备有缜密性、条理性和思辨力的逻辑思维。
D.培养现代思维方式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思维能力中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体悟“数学之美”可从逻辑和抽象思维入手,可通过学校教育提升思维能力。
B.文章采用逐层递进结构,论证了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方法以及在现实中的作用。
C.文章第三段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加入了举例论证,既有其现实指向,也使读者易于理解。
D.文章最后一段从国家需要到社会生活应用,论述了数学所培养的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数学的主观感知不尽相同,客观而言数学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能将其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终身受益。
B.大学阶段抽象思维的培养是基于中学数学教学在解题训练中系统养成的数学素养,其中严密、理性的逻辑思维至关重要。
C.学习数学不仅要了解概念、公式、原理,更要将理论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同时要培养更多的理性思考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D.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用逻辑思维解决碎片化问题,实行系统管理;用抽象思维处理复杂的数据或表象,进行数据管理。
2021-05-05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纪录电影题材与类型百花齐放的当下,如何运用记录式的影像叙事讲好方方面面的“中国故事”,这不仅是创作者需要反复思忖的命题,也是纪录片这一重要的影视文本回应“记录新时代”愿景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纪录片应当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条线索上觅得相互观照的创作突破。

作为《厉害了,我的国》全片聚焦的现实议题,“砥砺奋进的五年”从时间跨度上而言并不短,尤其在关涉具体的展现对象方面,本片的创作面临内容编排组织的两个难点:其一,要想入题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这五年的卓著成就,并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度观照,文本自身需兼顾展现大国雄姿的历史叙事和唤起国人共情的细腻书写,问题随之而来一一《厉害了,我的国》如何在打开格局的同时不疏离于观众的情感共振?其二,中国这五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取得的突破和跨越,皆是全片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将不同面向的议题包容于一部作品之中?

《厉害了,我的国》用“大国”和“小家”两部分统领全片的结构与线索,不仅有力化解了上述两大难点,也在立意命旨方面更进一步。观众步入影院看到的,或许不止于随着镜头推进伴生而来的对于国家的归属、认同与自豪之感,更有充分的个体移情展现其中——每一个“中国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平凡百姓的参与和书写。最终,一种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化表达得以浮现:所有的历史书写都是人的书写,国之“厉害”,源于每个国人的共同努力。

《厉害了,我的国》既有“大国风采”的纷呈展示,借由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中国等多个角度加以诠释,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的影像及其背后故事,也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体现国人追寻“中国梦”途中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情操,“五年”的前行车辙得以渐次描摹和勾勒。

除了颇具视野和胸怀地讲述中国故事、刻画中国面貌、展现中国变化,还有涓涓流淌、直抵人心的情感叙事润色全片。《厉害了,我的国》在观照“大国”的同时,也把“小家”作为重点加以展现,平凡百姓的社会生活变迁最能直观有力地回应新时代的火热之姿,片中生动记录了中国在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展现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征程上的诸种努力。

当前,纪录片发展已步入黄金时期,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以来,纪录片已在快速发展中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席的重要组成,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有如《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小屏到大屏,正在用更有力的声音阐述源于真实的影响力,或将迎来更多关注与期待。

(摘编自何天平《纪录电影里的大国雄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新发展理念的观照,是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所聚焦的现实议题。
B.《厉害了,我的国》以“小家”的社会生活变迁为最重要的内容进行展现。
C.本片颇具视野和胸怀地展现了我国在精准扶贫、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大成就。
D.《厉害了,我的国》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用影像叙事来讲述“中国故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理念和思路、结构和线索、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评价《厉害了,我的国》。
B.第二段分析问题,阐述了《厉害了,我的国》在内容编排组织上的两大难点。
C.第三至五段所述的用“大国”和“小家”统领全片的办法只把两大难点化解。
D.这篇影评开篇提出论题,纪录片要能从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方面相互观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是历史的缔造者,国之历史是国人的历史,历史的车轮由人们推动着缓缓前行。
B.诸如《厉害了,我的国》的纪录电影,凭借其影响力将引领新时代纪录片的主流。
C.《厉害了,我的国》从大国小家方面展示国之厉害,描绘出“五年”的行进历程。
D.在观照“大国”时,《厉害了,我的国》既展示大国风采,也注重体现国人精神。
2020-04-17更新 | 15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拉开历史的长镜头,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从大众视野来看,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因为专业、神秘鲜为人知,但他们身上元气充沛的求索精神,却总能直抵人心。从钱学森到屠呦呦,再到钟扬、黄大年,杰出的科学家身上总有一种极为相似的精神气场: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睿智攻关、团结协作;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的寄语,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既是时代之问,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绽放光彩的机会。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争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学界来维护。这些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一些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行为也不时出现,比如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等。这些行为不仅侵蚀了科学家精神,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认真是科学家的底色。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也需要全社会精心培育。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度,也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也难拔节生长。当我们期待科学家心无旁骛、“板凳坐得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当我们寄望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在专业上一丝不苟,也要相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当我们希望科研回归本真,同样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总之,科学的事业,呼唤更加科学的管理。只有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我们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永远记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这颗水蓝色星球的样子,“我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相信,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摘编自何鼎鼎《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扬科学家精神,既要有科学家的求索精神,也需要全社会的精心培育。
B.科学家有了强大的新时代精神气场,就能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丰碑。
C.近年来,中国科研事业蒸蒸日上,主要表现在论文数量和专利数量上。
D.要让科研回归本真,就要营造好的环境,要信任科学家,不要干预科研活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逐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B.第二段运用引用和正反解说法,论述了要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需要过硬的科学精神。
C.文章围绕“科学家精神”这一论述对象,非常注重当下的实际情况,有很强的针对性。
D.文章末段论证了科学事业无止境,正因为如此,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对未知、对人民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技成果有可能被新的技术替代,被人们遗忘,但是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定会长存。
B.我国当下的科技创新既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有亟须解决的内困外忧,这正是科学家精神大放光彩的契机。
C.我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需要遵循各种规律,让科技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
D.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懈努力奋斗,脚踏实地,对人民深深热爱,就一定会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2020-11-03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