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4 题号:127042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路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基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舸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B.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C.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D.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本为汉武帝始设来负责监察的官员,但在宋朝时已是一种虚衔,任者并不赴任。
B.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只用于下级对上级时恭敬的行礼。
C.赠,此处指我国古代皇帝为已死的有功劳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行伍,我国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达作战英勇,以少胜多。戍守怀宁寨时,他凭自己才能,身先士卒,率领五百部下和西夏的三万骑兵勇敢战斗,最终获胜。
B.燕达公而忘私,不惧死亡。他既没有听从神宗劝谕,也没有听从校官的建议,而是果断下令斩首谈论安营的人,出兵平定了广源。
C.燕达善于用兵,精于谋略。面对安南军队驻扎的地点无法交战的情势,燕达巧用计谋,引诱安南人主动出击,最终打败并收降了他们。
D.燕达忠诚老实,深受信任。神宗多次下诏奖赏燕达,还破格提拔他做副都指挥使,而他在宴会上也能从容应对神宗的问答。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燕达打了败仗,神宗非但没有治罪于他反而晋升其官职,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鼎,解州闻喜人。通经史百家之书。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韩世忠败金人于黄天荡,宰相吕颐浩请上幸浙西,下诏亲征,鼎以为不可轻举。颐浩恶其异己,改鼎翰林学士,鼎不拜,改吏部尚书,又不拜,坚卧不出,疏颐浩过失凡千言。上罢颐浩,诏鼎复为中丞,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京西招抚使李横欲用兵复东京,鼎言:“横乌合之众,不能当敌,恐遂失襄阳。”已而横战不利走,襄阳竟陷。召拜参知政事。宰相朱胜非言:“襄阳国之上流,不可不急取。”上问:“岳飞可使否?”鼎曰:“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签枢徐俯不以为然。飞出师竟复襄阳。鼎尝辟和议,与桧意不合,及鼎以争璩封国事拂上意,桧乘间挤鼎,诋鼎结台谏及诸将。上闻益疑,鼎引疾求免,乃以忠武节度使出知绍兴府,寻加检校少傅,改奉国军节度使。桧率执政往饯其行,鼎不为礼,一揖而去,桧益憾之。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鼎自泉州归,复上书言时政,桧忌其复用,讽次翁又论其尝受伪命,乾没都督府钱十七万缗,谪官居兴化军。论者犹不已,移漳州,又责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在潮五年杜门谢客时事不挂口有问者但引咎而已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 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潮五年/杜门谢客/时事不挂口/有问者/但引咎而已/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
B.在潮五年/杜门谢客/时事不挂口/有问者/但引咎而已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
C.在潮五年/杜门谢客时/事不挂口/有问者/但引咎而已/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
D.在潮五年/杜门谢客时/事不挂口/有问者/但引咎而已/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B.亲征,指帝王亲自率军出征,亲临前线、指挥军队、征伐敌人。
C.端明殿,宋代的殿阁名,通常对高等文官授予殿阁职名,以示恩宠。
D.台谏,唐时台官与谏官分立,台官仅负责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宋时台谏合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平的一项是(     )
A.赵鼎整肃吏治,受到皇帝亲重。他上书陈述王德擅杀官员的危害,又请求下诏痛责韩世忠随意夺取建康府官邸的行为,因此被破格升任侍御史。
B.赵鼎刚正固执,上千言书进谏。他不赞同吕颐浩提出的请皇上亲临浙西的意见,被吕颐浩打压,但他毫不屈服,上疏条列吕颐浩的过失使其被罢免官职。
C.赵鼎睿智明断,富有远见卓识。他认为李横用兵收复东京难以取胜,李横果真败走,襄阳陷落;他认为岳飞是收复襄阳的不二人选,最终岳飞出师大获全胜。
D.赵鼎反对议和,遭到他人构陷。赵鼎曾经驳斥议和,受到秦桧排挤诋毁;秦桧还指使王次翁指责他接受伪命等,后赵鼎辗转到漳州、潮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
(2)桧率执政往饯其行,鼎不为礼,一揖而去,桧益憾之。
5.赵鼎为什么最终选择“不食而死”?
2021-05-17更新 | 1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矼,唐丞相知古后也。绍兴元年,会星变,矼力言大臣黜陟不公,所以致异。上识其忠,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内侍李廙饮韩世忠家,刃伤弓匠,事下廷尉。矼言:“内侍出入宫禁,而狠戾发于杯酒,乃至如此,岂得不过为之虑?建炎诏令内侍不得交通主兵官及预朝政,违者处以军法,乞申严其禁。”于是廙杖脊配琼州。刘豫挟金人入寇,宰相赵鼎决亲征之议,矼请扈从,因命督江上诸军。时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敌,又怀私隙,莫肯协心。矼首至光世军中,谕之曰:“贼众我寡,合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释去私隙,不独有利于国,亦将有利其身。”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师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上至平江,魏良臣、王绘使金回,约再遣使,且有恐迫语。矼请罢“讲和”二字,饬厉诸将,力图攻取。会金屡败遁去,使亦不遣。八年,金使入境,命矼充馆伴使,矼言:“顷任御史,尝论和议之非,夸难以专论。”秦桧召矼至都堂,问其所以不主和之意,矼具陈敌情难保,桧谕之曰:“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矼曰:“相公固以诚待敌,第恐敌人不以诚待相公耳。”桧不能屈,乃改命昊表臣。诏金使入境,欲屈己就和,令侍从、台谏条奏来上。矼言:“贼豫为金人所立,为之北面,陛下承祖宗基业,天命所归,何藉于金国乎?陛下既欲为亲少屈,更愿审思天下治乱之机,酌之群情,择其经九可行者行之。搢绅与万民一体,大将与三军一体,令陛下询于措绅,民情大可见矣。欲望速召大将,详加访问,以塞他日意外之忧。大将以为不可,则其气矗坚,何忧此敌。”未几,丁父忧。免丧,除集英殿修撰、知宣州,不就。改提举太平兴国官,自是奉祠,凡四任。丁内艰以卒。

(《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五·魏矼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B.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C.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D.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官吏的降免或升迁。古代“擢”“迁”表示晋升官职,“谪”“左迁”表示贬官。
B.扈从,皇帝出巡时的护驾侍从人员,此指宰相赵鼎主张亲征,魏矼请求跟随皇帝前往。
C.北面,方位词,指面朝北方。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面向北方,表示臣服。
D.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丁艰”即“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须停职守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矼忧心朝政,主张严明法纪。发生星变时,他趁机进言,指出官吏任用制度上的过失;当内侍李廙犯法时,他力主严加惩戒。
B.魏矼有大局观念,能团结人心。刘豫入侵时,他亲自到军中说服刘光世放下私仇为国雪耻,此举使韩世忠、张俊感动并协同作战。
C.魏矼忠心耿耿,反对讲和。面对金人的胁迫,他请求皇上激励众将再战;当秦桧希望说服他时,他加以拒绝,指出秦桧之失。
D.魏矼言辞犀利,见识超人。他认为皇上承袭祖业,不需要依靠金国,应该顺应民意,考虑长远,了解民情,坚定军心,以与敌人对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炎诏令内侍不得交通主兵官及预朝政,违者处以军法,乞申严其禁。
(2)陛下既欲为亲少屈,更愿审思天下治乱之机,酌之群情,择其经久可行者行之。
2017-07-06更新 | 1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也,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

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

调东平府司录参军,府事无大小,永咸决之。吏有不能办者,私相靳曰:尔非郭司录耶!通判郑州,燕山兵起,以永为其转运判官。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驱之,至坏目折支乃已。安抚使王安中莫敢问。永白安中,不治且难制,请见而显责之;不从,则取其尤者磔之市。乃见药师曰:朝廷负将军乎?药师惊曰:何谓也?永曰: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永谓安中曰:它日乱边者必此人也。已而移河北西路提举常平。

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是时天寒,城池皆冻,金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金人至城下,睥睨久之而去。

永博通古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为文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掩卷终日,而尤慕颜真卿为人。(杜)充之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永数之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此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为治乎?充大惭。

靖康元年冬,金人再犯京师,中外阻绝,或以两宫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大元帅府檄书至,始勉强一餐。其忠义盖天性然。

(节选自《宋史·忠义》)


【注】①靳:讥笑,奚落。②两宫:指宋徽宗、宋钦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B.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C.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D.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什一,十分之一。古代赋税制度,农民向官府缴纳的土地税,约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叫作“什一之税”。
B.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职责。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与文中的路意义相同。
D.北狩,指到北方打猎,这里运用了春秋笔法,实际指的是两宫因金人再犯京师而被迫向北撤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永不畏权势,坚持原则。他任丹州司法参军时,太守贪图私利无所顾忌,郭永多次根据法律制裁他;太守凶神恶煞地逼迫郭永,郭永不为所动。
B.郭永体恤民情,反对腐败。面对太原主帅对大谷县的严重掠取,他写信给幕府反对,表示如果不能获得应允,将检举揭发而回去了。
C.郭永喜爱藏书,仰慕贤者。他得到钱就买书,家藏书万卷,写文章不求别人知道;读到有名节的古人,常常掩卷感慨,叹息终日。
D.郭永足智多谋,忠于朝廷。他取消了捕鱼的禁令,百姓捕鱼,池不冰结,阻止了金人登城;当他听到两宫北狩的消息时,号哭气绝,从此重疾不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2)(杜)充之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
5.文中杜充为什么大惭?这反映了郭永怎样的性格?
2021-12-23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