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630 题号:1272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黄裳浅识

黄永玉


    黄裳生于1919年,这是开不得玩笑的时代,意识和过日子的方式全世界都在认真的估价。“生和死,这真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这样说;“剥削和被剥削”,十月革命这样说。
  黄裳是山东益都人。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在1946年底1947年初,《文汇报》编辑部里还是别的什么所在。那时我在上海闵行县立中学教书,汪曾祺在上海致远中学教书,每到星期六我便进城找曾祺,再一起到中兴轮船公司找黄裳。星期六整个下午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星期天的一整天,那一年多时间,黄裳的日子就是这样让我们两个糟蹋掉了。还有那活生生的钱!
  我跟曾祺哪里有钱?吃饭、喝咖啡、看电影、坐车,我们两个从来没有争着付钱的念头。不是不想,不是视若无睹,只是一种包含着多谢的务实态度而已。几十年回忆起来,几乎如老酒一般,那段日子真是越陈越香。
  黄裳那时候的经济收入:文汇编副刊、中兴轮船高级干部、写文章、给一个考大学的青年补习数学、翻译威尔斯的《莫洛博士岛》、出几本散文集,还有什么收入?伺候年老的妈妈,住房及水电杂费,收集古籍图书,好的纸、笔、墨、砚和印泥……还有类乎我和曾祺的经常的食客们,他都负担得那么从容和潇洒。
  前些日子我到上海,问容仪:“你听过你爸爸开怀大笑过吗?”一个儒雅文静的书生的朗笑。容仪说:“是吗?他有过大笑吗?”有的,一种山东响马似的大笑。在我回忆中,黄裳的朗声大笑,是我友谊的珍藏。很可能,两位女儿哇哇坠地之后,那年月,黄裳没有空了。从历史角度看,哭的时间往往比笑的时间充裕。
  黄裳到底有多少本事?记得五十多年前他开过美军吉普车,没想到他还是坦克教练!……
  至于他的做文,唐弢先生是说得再准确没有了:“常举史事,不离现实,笔锋带着情感,虽然落墨不多,而鞭策奇重,看文章也等于看戏,等于看世态人情,看我们眼前所处的世界,有心人当此,百感交集,我觉得作者实在是一个文体家……”
黄裳兄的书我几乎都读过,从上世纪的1947年到今天近六十年了。心胸是一件事,博识是一件事,多情又是另一件事;文章出自一个几十年自凌辱、迫害的深渊从容步出的、原本有快乐坦荡天性的山东人笔下,自然会形成一个文化精彩排场。

我特别喜欢黄裳兄的《饯梅兰芳》。想想看,当年的黄裳兄不过二十几岁,有那么深刻的胆识、那么宏阔的气势,敢面对大权威作好意委婉的规劝,文章是那么漂亮,排解得那么清晰,遗憾归遗憾,谅解归谅解。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文章说的“既美丽又有用”。


  和黄裳做朋友不易,几十年来他却容忍我的撒泼、纠缠,他也有一套和我做朋友的学问。大庭广众酒筵面前他几乎是个打坐的老僧,在家里我们都曾有过难以忘怀的谈话。他是个弄文的,我是个舞画的,“隔行如隔山”是句狗屁话!隔行的人才真正有要紧的、有益的话说。他明确地、斩钉截铁地、决绝地讨厌过某某人,那是很勇敢的,即使在戴右派帽子的年月,有人听过他求饶的话吗?苦难年月,罪人常采用屈辱方式强化自己。培根说过:“那些喜欢出口伤人者,恐怕常常过低估计被害人的记性。”(培根说的仅是“出口伤人”,还不够害命的程度。)既然迫害文化人是种文化现象,文化人怎么会不记得?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化人怎么办?读书!个个文化人发狠读书,让迫害者去孤独!凋零!
  黄裳兄这一生为书遭遇过烦愁,也享受过泡在书里的快乐。人常常称呼这个是读书人,那个是读书人,要晓得,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可真不易。作家有如乐器中的钢琴,在文化上他有更全面的表现和功能,近百年来的文化阵营,带头的都是文人。

一个作家归根结底是要出东西,出结实、有品位的东西,文章横空出世,不从流俗,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闲事管得舒坦,是非晴明,倒是顾不上辈分和资格了。


二零零六年六月四日于凤凰(文章有删改)
注:①黄裳,著名散文家、记者、文史专家、收藏家。②黄永玉,生于1924年,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作者的笔墨饱蘸了六十年的情谊,使黄裳的性情及一些人生历程得以生动地显现,文章虽然题为“浅识”,其实不“浅”。
A.文章由传主出生年代起笔,借助文学与历史融入了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在开篇就显示出了为文的个性与特色。
B.黄裳原本有快乐而坦荡的天性,他的女儿却不曾听过父亲的大笑。坎坷的经历使他的个性和处世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C.作者认为黄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并援引唐弢先生高屋建瓴的评价,使读者对于黄裳的文章特色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印象。
D.人的个性是多侧面的,黄裳私下里面对友人时十分善谈,常有很深入的交流,但在稠人广众的酒筵上,他就拙于言辞了。
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黄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                                                   
3.本篇传记的语言体现了作者哪些鲜明的个人创作风格,请举例赏析。
答:                                                   
4.文中说:“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文章说的‘既美丽又有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2010·辽宁沈阳·二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平时所熟悉的污染物,多是“物质流污染物”,如粉尘、废水、毒物、固体废弃物等,它们可见可闻,容易被人感知。而“能量流污染物”就不同了,如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次声等,其特点是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不占空间,也不留痕迹,更不易被人感知。

“能量流污染物”中的电磁辐射,是一种从电磁源向外发出电磁能量的现象。换句话说,电磁辐射借辐射现象传递能量。太阳发出光和热,就是如此。电磁辐射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其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我们身边的任何电子、电器设备在运行时,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见,不论在何处,我们都会受到许多不同频率的电场和磁场的复合照射,它们都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污染。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场中,可能增加癌症发病的概率,也有可能引起人体染色体的畸变。这是因为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当人体接受电磁辐射时,体内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使体温升高,进而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精神系统的功能障碍。即使吸收辐射不足以引起体温增高,也会对脑细胞产生影响,使大脑皮质细胞活动能力减弱,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如果机体过多或过久地暴露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中,就会“受激”而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出现急性损害或慢性损害。平时电磁辐射的慢性损害比较多见,且是以功能性危害的表现为主,器质性损害的表现较少。受到电磁辐射污染,一般会出现头疼、失眠、记忆衰退、心律不齐等中枢神经的问题,也会出现皮肤病以及视力下降等现象。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发育组织的生理活动十分活跃,所以更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伤害。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我防护。远离辐射源,尽量缩短使用电器的时间,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易被人感知的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次声等都属于“能量流污染物”。
B.太阳发出光发热,也是一种电磁辐射现象,不仅产生电磁能量,也产生电磁污染。
C.电磁辐射污染带来的头疼、失眠、皮肤病等问题,都是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器质性损害。
D.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2.2.在生活中,为什么对“电磁污染”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016-11-17更新 | 7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诗略谈

宗白华

近来中国文艺界中发生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新体诗怎样做法的问题,就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好的真的新体诗?

我想诗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就是“形”同“质”。诗的定义可以说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这能表写的、适当的文字就是诗的“形”,那所表写的“意境”,就是诗的“质”。换一句话说:诗的“形”就是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诗的“质”就是诗人的感想情绪。所以要想写出好诗真诗,就不得不在这两方面注意。一方面要做诗人人格的涵养,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一方面要作诗的艺术的训练,写出自然优美的音节,协和适当的词句。但是要达到这两种境地……即完满诗人人格和完满诗的艺术……有什么方法呢?这个问题我本没有做过具体的研究,不过昨天同康君谈话当中偶然得了些感想,自己觉得还有趣味,所以写出来,请诸君看可用不可用?

现在先谈诗的形式的问题:诗的形式的凭借是文字,而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1)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2)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写出空间的形相与彩色。所以优美的诗中都含有音乐,含有图画。他是借着极简单的物质材料……纸上的字迹……表现出空间、时间中极复杂繁富的“美”。

那么,我们要想在诗的形式方面有高等技艺,就不可不学习点音乐与图画(以及一切造型艺术,如雕刻、建筑)。使诗中的词句能适合天然优美的音节,使诗中的文字能表现天然画图的境界,况且图画本是空间中静的美,音乐是时间中动的美,而诗恰是用空间中闲静的形式……文字的排列……表现时间中变动的情绪思想。所以我们对于诗,要使诗的“形”能有图画的形式的美,使诗的“质”(情绪思想)能成音乐式的情调。

以上是我偶然间想的训练诗艺的途径,不知道对不对。以下再谈点诗人人格养成的方法。

康白情君主张多读书,这话不错。我所说的诗多与哲理接近也有这个意思。不过我以为读书穷理而外,还有两种活动是养成诗人人格所不可少的:

然的图画。风声、水声、松声、潮声,都是诗歌的乐谱。花草的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诗境的范本。所以在自然中的活动是养成诗人人格的前提。因“诗的意境”就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触映射时造成的直觉灵感,这种直觉灵感是一切高等艺术产生的源泉,是一切真诗、好诗的(天才的)条件。

(二)在社会中活动。诗人最大的职责就是表写人性与自然,而人性最真切的表示,莫过于在社会中活动……人性的真相只能在行为中表示……所以诗人要想描写人类人性的真相,最好是自己加入社会活动,直接的内省与外观,以窥看人性纯真的表现。

以上三种……哲理研究,自然中活动,社会中活动……我觉得是养成健全诗人人格必由的途径。诸君以为如何?

总上所谈,撮要如下:“诗”有形质的两面,“诗人”有人艺的两方。新诗的创造,是用自然的形式,自然的音节,表写天真的诗意与天真的诗境。新诗人的养成,是由“新诗人人格”的创造,新艺术的练习;写出健全的、活泼的、代表人性、人民性的新诗。

(有删改)

1.下列关于“诗”和“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用具有音律美和绘画美的文字,来表现意境、表达人的情绪的一种文体。”
B.诗不外乎由两部分组成,即“形”和“质”:“形”指诗中的音节 和词句的构造:“质”指诗人的感想、情绪。
C.诗凭借文字表达,所以文字很重要, 从中既要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又要表现出空间的形相与彩色。
D.新诗有别于传统诗歌,它是用自然的形式,自然的音节,来表达抒写天真的诗意与天真的诗境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要想写出好诗,必须在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诗的文字,一是诗的意境。简言之,就是诗的“形”和“质”。
B.只要学点音乐与图画以及一切造型艺术,就能使诗歌语言适合天然优美的音节,表现天然画图的境界。
C.诗的“质”,源于诗人人格的涵养。所以做一个优秀诗人,首先要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
D.诗的“形”,自然离不开诗的艺术训练。只有写出自然优美的音节,协和适当的词句,才能达到完满诗的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能让诗的“形”有图画的形式的美,使诗的“质”(情绪思想)能成音乐式的情调,就具备了诗的形式方面的高等技艺。
B.“诗的意境”是诗人的心灵,是与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触映射时造成的直觉灵感,因此养成诗人人格离不开在自然中的活动。
C.表现人性与自然是诗人最大的职责,所以诗人要描写人类人性的真相,必须加入社会活动,才能直接窥看到人性纯真的表现。
D.健全诗人人格的养成离不开读书穷理、自然中活动和社会中活动;新诗人的养成离不开“新诗人人格”的创造和新艺术的练习。
2020-10-14更新 | 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在危难、财利等面前仍然不忘道义和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
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
C.我国的“成人节”仪式应该和公民意识教育以及国家观念教育相结合,从而给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D.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B.“成人节”早已在许多地方通过各种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C.“成人礼”不仅是仪式,更是具有实质意义的要求,公民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D.“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3.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18-07-13更新 | 3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