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7 题号:1285196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节选)

黄会林   陈刚

①中国古典戏剧有悠久的传统,但作为现代戏剧主要剧种的话剧,却发源于欧洲,20世纪初经日本传入中国。

②话剧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在中国诞生并不断得到发展,演出活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现代话剧既有现实主义的潮流,也有浪漫主义的以及其他的艺术流派;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都不断有所开拓,而且越来越多样化,产生了郭沫若、田汉、曹禺、夏衍、老舍等杰出的剧作家。

③中国话剧的发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分为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它们既有联系又各有特色。

④中国现代话剧运动与创作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为人生的启蒙主义思想相一致的精神特征。反对封建思想传统的束缚,反对以戏剧为游戏生的工具,坚持戏剧创作与演出同社会人生的密切联系,使现代话剧在它的诞生期就表现出生气勃勃的积极趋向。

⑤中国现代话剧的滥觞时期,在向西方戏剧广搜博采的同时,就注意了对不同艺术流派和多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吸收与借鉴。洪深的《赵阎王》不仅有深刻的现实生活的描绘,也有深入的心理描写。田汉早期话剧明显地在浪漫主义的色调中掺杂着唯美主义的感伤成分。丁西林吸取西方话剧中轻快幽默的喜剧手法先后创作的《一只马蜂》和《压迫》,以结构巧妙和委婉的嘲讽见长,在初期话剧中独树一帜。

⑥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主革命的深入和民族抗战的勃起,促进了中国话剧运动的迅速发展。更密地为民主革命和抗日斗争服务,是这一时期的戏剧运动的重要特征。

⑦这个阶段戏剧创作队伍更加扩大,作品质量普遍提高。剧坛上除田汉、洪深、欧阳予倩、丁西林等,又涌现出曹禺、夏衍、阳翰笙、陈白尘、于伶等著名剧作家他们一些优秀作品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日臻成熟。曹禺1934年发表了震动剧坛的《雷雨》,翌年又创作了《日出》,通过家庭的悲剧或社会的悲剧,在更加宏观的角度上透视了旧中国上层社会的腐朽与罪恶,下层人民的痛苦与悲惨。曹禺这两个剧本和不久完成的《原野》,不仅显示了剧作家向更深的社会题材开掘的努力,也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新阶段的到来。

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出现了中国自有戏剧以来没有对国家民族起过这样伟大的显著作用的局面。这时期出现的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戏剧运动,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随着戏剧运动的发展,话剧创作也进生命力旺盛时期。曹禺的《蜕变》、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老舍的《面子问题》郭沫若的《屈原》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⑨中国当代戏剧,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戏剧传统的继续和发展;它和新的时代、和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相结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⑩新的时代为戏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生活素材和表现主题。戏剧艺术仍然保持了敏感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特征。由于众多剧作者的努力实践,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曾出现不少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好剧本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曹禺的《明朗的天》《胆剑篇》、老舍的《龙须沟》《茶馆》《方珍珠》田汉的《关汉卿》等,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成就。

自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文学艺术普遍受到摧残,数年之间只有所谓革命样板戏独步舞台。话剧一度完全凋零。

1976年10月以后,话剧迅速复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党的正确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广大剧作家焕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话剧艺术百花齐放。崔德志的《报春花》,苏叔阳的《丹心谱》,宗福先的《于无声处》等,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综观60余年的中国现代和当代戏剧——话剧的发展历程,尽管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色,但紧密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矛盾,努力表达人民的心声和愿望,从历史潮流中去摄取不同的典型人物及其思想情绪,并在移植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力求做到这一外来的戏剧品种和形式日益民族化,大众化,使之成为中国人民能够接受和喜闻乐见的一门文学艺术形式,这正是自五四时期迄今的中国戏剧家共同的追求。

1.根据文意,加点词“滥觞”的意思是指中国现代话剧的_________时期。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史”的表格。
时间主要特征发展阶段
倡导“为人生”的启蒙思想吸收借鉴期
大革命失败到抗战爆发成熟期
抗战爆发后对国家民族起重要作用
3.下列对“中国当代戏剧”相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继承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戏剧的传统并与时俱进。
B.文革时期陷入低谷完全是由于错误文艺方针路线所致。
C.戏剧成就的起伏,从根本而言是作家创作热情的体现。
D.戏剧创作只有和时代共振且贴近群众,才有其生命力。
4.请以第②③两段为例,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5.此文写于上世纪80年代,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中国话剧的发展经验。如果站在新时代的角度,你对中国话剧的发展还可以提出怎样的建议?(不超过100字)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细菌环保塑料

两名年轻的美国企业家研制出了一种绿色材料,这种材料以农业废物和菌类为原料,并且可以生物降解为一种天然肥料。

发明者之一埃本·拜尔说,这种被称为“生态摇篮”的产品还能用于隔热,而且,它是生长而不是制造出来的。这种材料能完美地取代在包装中使用的聚苯乙烯,而且它还能够生物降解,在生长过程中几乎不消耗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

拜尔说:“与相同单位或数量的聚苯乙烯相比,我们使用的能源只有十分之一,在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的整个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八分之一。”

他说:“事实上,我们的长期设想是,取代所有塑料和泡沫,减轻这些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或者说发明的这种天然材料将使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目前,聚苯乙烯这种塑料材料在包装行业中的使用是如此广泛,甚至在美国的垃圾填埋场中,30%的垃圾都是聚苯乙烯。

“生态摇篮”在接触到水或潮气时会自然降解,而且作为植物的天然肥料,对环境有积极影响。这一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将棉籽壳、荞麦壳和稻谷壳等农业副产品与一种发挥粘结剂作用的丝状真菌——茵丝体——相混合,放入模子,任其生长。茵丝体分泌出一种作用强大的酶,能分解这些有机废物。在室温和黑暗条件下放置7天后,会产生一种质地紧密、具有可塑性并且能抗800摄氏度高温的超轻材料。

“生态摇篮”的生产成本与聚苯乙烯差不多。拜尔计划对年产值200亿美元的聚苯乙烯行业发起挑战。他说:“我们的设想是,在未来3年内,逐步向美国中西部、欧洲以及亚洲发展。”他说,开办工厂需要的投资不多,大约数百万美元。这是一种低科技生物技术……更接近于种植或烹饪蔬菜,而不是基因控制。

1.下列对“生态摇篮”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生态摇篮是一种用真菌培养生长而成的天然材料型的环保塑料。
B.生态摇篮以农业废物和菌类为原料培育而成,并可生物降解为一种天然肥料。
C.生态摇篮是一种可取代聚苯乙烯塑料和泡沫,对环境污染轻的绿色材料。
D.生态摇篮是一种低能耗、低碳、低科技生物技术生产出来的绿色材料。
2.下列对“它是生长而不是制造出来的”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是以天然的农副有机废物与丝状真菌混合后在模子里自然生长而成的。
B.它是菌丝体分泌出的强大的酶分解有机废物后自然形成的。
C.它是以低科技生物技术方式,像种植或烹饪蔬菜一样简单,在自然状态中生成的。
D.它的生产过程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下使产品自然生长的简单的手工操作的模式。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态摇篮是能够完美取代包装中使用的所有的聚苯乙烯,并能用于隔热的绿色材料。
B.生态摇篮是一种质地紧密、具有可塑性并能抗800摄氏度高温的超轻天然绿色材料。
C.生态摇篮接触到水或潮气会自然降解成为植物的天然肥料,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D.生产生态摇篮消耗的能源只是聚苯乙烯的十分之一,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八分之一。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产生态摇篮投资不多,因此,在未来三年内生态摇篮将向欧美及亚洲发展并取代聚苯乙烯。
B.生态摇篮的生产不是高科技的基因控制,因而为低科技手段利用废物降低成本寻找到了商机。
C.生态摇篮能自然降解,是对造成白色污染的聚苯乙烯行业发起的革命性的挑战。
D.生态摇篮的研制成功,为农业副产品有机废物的利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2022-02-15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脑把记忆存在哪

①记忆虽然看起来神秘莫测,难以触及,但它其实也有着坚实的生理基础。神经科学的教科书是这样说的:两个相邻的脑细胞通过连结的突触释放化学物质传递信息时,记忆就形成了。当大脑再次回忆时,这些连接就会被重新激活,并得到加强。一个多世纪以来,认为记忆存储子突触,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主流观点,不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很可能会颠覆这一看法。

②新的研究认为,记忆很可能被存储在了脑细胞内。

③如果这个结论正确,将会给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患者会不断遭受痛苦回忆带来的侵扰。

④十多年前,科学家开始研究用一种叫做普萘洛尔的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普萘洛尔可以阻碍一些蛋白的合成, 而这些蛋白对于形成长期记忆必不可少,因此这种药被认为可以阻止新记忆形成。可惜,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不能解决问题——除非痛苦的事件发生后立即服用该药物,否则人依然会有不愉快的回忆。

⑤近来,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有研究表明,当人回想一段回忆时,被重新激活的连接不仅增强了,而且会暂时变得更容易改变——这个过程叫“记忆重固化”。在此时使用普蔡洛尔(或其他治疗手段,如电刺激或使用其他药物)可以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这种减少重固化的机制,吸引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戴维·格兰茨曼的注意,他开始用海兔(一种像鼻涕虫的软体动物,是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来开展研究。他和同事先对海兔施以轻微的电刺激,使海兔形成关于该事件的记忆,并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突触。然后,再将海兔的神经元转移到培养皿中,并用化学方法触发这段记忆,紧接着施用普萘洛尔。

⑥和早前的研究一样,普萘洛尔清除了这段记忆相关的突触。但是,当再次触发这些细胞的记忆后,这段记忆在48小时之内完全恢复了。格兰茨曼说:“记忆完全恢复了,所以我猜测,记忆并非完全存储于突触中。”

⑦如果记忆不是存储于突触中,那又被存在哪了呢?

⑧科学家仔细检查神经元后发现,虽然突触已被清除,但细胞内部的分子和化学变化却保留了下来。可能是这些永久变化留下了记忆的痕迹。另一种可能是,记忆通过表观遗传修饰编码在细胞的DNA中,这些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格兰茨曼和其他一研究人员都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埃里克·R·坎德尔因对记忆的研究,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于新的研究,他谨慎地注意到,实验结果是在施加药物后48小时之内获得的,而在这段时间内,记忆的固化过程并不稳定。

⑩尽管才刚刚起步,但新研究确实表明,药物治疗很可能无法驱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痛苦记忆。格兰茨曼说:“如果你两年前问我,用药物能否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我很可能会回答可以,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不过,他补充道,记忆可能存储于细胞内部这一新发现,应该有助于治疗另一种与记忆有关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

(摘编自《环球科学》,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触是两个相邻的脑细胞的连结部分。认为记忆存储于突触,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B.普荼洛尔被认为可以阻止新记忆形成,是因为它可以阻碍一些对于形成长期记忆必不可少的蛋白的合成。
C.减少记忆重固化就是使用普荼洛尔或其他手段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
D.突触被清除,但细胞内部的分子和化学变化却保留了下来,这证明了记忆并非存储于突触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苦的事件发生后未立即服用普荼洛尔,人依然会有不愉快的回忆,应该是由“记忆重固化”造成的,因为当人回忆时,被重新激活的连接增强了。
B.电刺激可以使动物形成记忆,在大脑中形成新突触,从而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
C.格兰茨曼认为药物治疗很可能无法驱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痛苦记忆,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新希望的主要依据都是记忆可能存储于细胞内部这一推断。
D.科学家格兰茨曼在表述研究结论时说“我猜测”以及坎德尔对于新的研究“谨慎地注意到”,都体现了产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审慎态度。
2020-05-29更新 | 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温伯格指出,如果宇宙学常数显著地大于它现在所具有的数值,那么它的排斥作用就会过于巨大,以致万有引力根本不可能把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恒星和星系。
据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所谓“人择原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它必须是这个样子,生命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才有可能存在。或者说,一些物理常数的数值为什么必须那么大,那是因为只有当它们的数值等于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人类存在。“人择原理”是当代物理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着某种跟人类毫无关系的原因。“人择原理”最激烈的反对者说,这个原理是不科学的,它起着帮助“创世论”的作用,意味着有某个类似于上帝的设计者为最后创造出生命和人类,对即将通过大爆炸生成的宇宙作了细致的调节。
但是,另一些物理学家则认为“人择原理”另有蹊径。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可能存在着的宇宙中的一个。事实上,许多物理学家和宇宙家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许许多多宇宙中的一个。按照这种“多重宇宙”思想,有无数不同的宇宙和无数可能的自然规律。它们并非都生成恒星和星系。即使恒星和星系能够生成,它们那里的不同的自然规律也不一定会让恒星制造出那些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元素。
当然,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惟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宙。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在各个可居住宇宙物理常数的数值仅仅略微有些不同,都在允许生命存在的范围之内。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可居住宇宙,并无特别之处。
多重宇宙使得“人择原理”成为一种概率原理,从而具有了科学依据。有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新理论,叫做弦论。这种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极其细小的弦组成,这些弦具有一定的能量,在十维的时空中进行振动。弦论所描述的宇宙远不止一个,可达10500个。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巨大的数字。在这么多的宇宙之中,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可居住宇宙的出现即使只有极其微小的频率,它的绝对数量也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很大差别。例如,它们或许有更重的电子,或许由一次较冷的大爆炸演化而来,或许光会以较低的速度传播,或许万有引力会更强大。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十分巨大。
(节选自王家骥《别样宇宙花亦红》,略有改动。)
1.从原文看,下列对“人择原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择原理”是一种以物理学为依据试图解释我们的宇宙生命诞生原因的理论。
B.“人择原理”认为我们的宇宙的自然规律与生命产生、人类存在之间有必然关系。
C.“人择原理”符合多重宇宙理论观点,是用以解释可居住宇宙的普遍适用的原理。
D.“人择原理”受到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很容易被持“创世论”观点的人利用。
2.2.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里斯发展了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弦论。
B.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并通过实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
D.里斯认为物理常数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3.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科学家都以我们的宇宙为参照来推求其他可居住宇宙的存在,但结论不尽相同。
B.尽管“人择原理”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是它对促进弦论的发展却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C.即使真正弄清了生命产生与物理常数的关系,也未必能准确描述可居住宇宙的数量。
D.虽然科学家对多重宇宙和可居住宇宙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2016-11-18更新 | 7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