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46 题号:1289697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态势,运用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我国养老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智慧养老”由学术概念迅速发展为国家的行动计划、企业的商业实践和部分老年人的时尚生活方式,成为养老跨界融合发展的热点,为我国诸多养老难题的破解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案。

在居家社区养老领域,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缓解了服务提供方与老年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服务提供方有效降低了寻找客户的成本,保证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得到快速及时的响应,也为政府精准智能监管提供了大数据分析支撑。在机构养老领域,采用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和智能产品,可以有效降低养老机构运行成本和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实时监测和防范意外风险,辅助管理方进行精准决策,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摘编自李志宏《智慧养老要由“云端”落到“地上”》,《中国社会报》2020年7月23日)


材料二:

融合是智慧养老的生命,智慧养老不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其本质是与传统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的有机融合,融合度越高,智慧养老就越有生命力。在老年人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中,老年人安全健康需求最为迫切,针对传统照护服务可能存在的不及时、不适老等问题,智慧养老将使老年人照护、健康管理、安全保护等服务更加及时、便捷、有效,大大地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智慧养老虽然好,但也不是万能的,要防止“智慧不养老,养老不智慧”,避免技术至上,炫技术、炒概念,做表面文章,因为技术再好,也代替不了养老服务特有的人文属性。养老的本质是服务,而养老服务的最大特征是人本,人对人带有情感的近身服务是其基本形式。

(摘编自吴玉韶《智慧养老既要技术精度更要人文温度》,《中国社会报》2020年8月20日)


材料三:

上海作为当前我国高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呈爆发性增长,同时对养老服务也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一般家政服务和生活照料。在此背景下,智慧养老应运而生。位于上海长宁区的上海金福连锁养老院下辖5个养老院、2个护理院。近年来,我们通过运用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和实时的监控状态。

虽然智慧养老的应用为养老院解决了不少问题,带来了工作便捷,但在实行中也面临了诸多问题与困境。

互联网养老服务企业提供的平台与服务五花八门,缺乏严格的监控标准,服务标准难以统一。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整合与应用技术却相对落后,难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制订养老服务方案。此外,目前智慧养老采取比较传统和方便的呼叫中心模式,模式相对简单,只能借助呼叫器接入智慧养老平台,难以针对日常监测数据深度分析养老服务需求。

老年人因为年龄、知识、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其互联网应用能力较低。老年人对层出不穷的诸多软件、应用等难以熟练操作,加之这些软件更新较快,许多功能也不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影响互联网养老的积极性。各养老院内大多护理人员是外来务工或难就业缺乏技能的人员,他们本身对互联网知识的缺乏、对智能设备的操控能力较低,也直接影响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构建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联合早报》2019年10月21日)

1.下列对智慧养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新养老模式,智慧养老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
B.智慧养老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C.近年来,智慧养老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的行动计划。
D.智慧养老与其他养老模式融合度越高,效果越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既降低了服务提供方寻找客户的成本,又能让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得到快速及时的响应,达到双赢的效果。
B.年龄的增长使老年人对安全健康的需求最为迫切,而智慧养老能及时地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管理,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安全感。
C.养老服务具有特殊的人文属性,人对人带有情感的近身服务是其基本形式,因此智慧养老在注重技术精度的同时,更要有人文温度。
D.上海作为高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呈爆发性增长,对养老服务也有更高的要求,是我国老龄化问题最突出的城市。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我们应如何解决智慧养老实行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科技,或将改变一个城市的感观。在人性化的智能型的信息服务的支撑下,城市不必再冰冷如初。而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智慧城市建设就是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IBM给出的“智慧城市”的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中国科学院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表示,对于智慧城市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信息港比作城市信息化的1.0版本,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2.0版本,而智慧城市则是城市信息化的3.0版本。初期,城市信息化建设主要资源用于宏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光纤铺设、卫星站点修建、跨国海底光缆接通、带宽扩展和网络架构等;在数字城市阶段,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资源用于电子文档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传递、互联网的应用开发等;智慧城市阶段,主要的资源用于使城市的信息网络实现自动监控、信息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处理、自动决策反应等。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战略,北京、天津、青岛、武汉、上海、深圳、扬州、厦门等地已经明确了无线城市计划,正在建设当中。从地域分布来看,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摘编自包征宇《触摸智慧城市》)

材料二: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治理经受大考,也暴露了一些城市治理能力的不足。较高的人口密度、较高的人口流动性、较快的人口增长让城市公共安全一直承压不小,一旦城市治理和风险处置稍有差池,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当城市发展步入数字时代,只有借助数据互联、知识关联、信息共享等优势进行城市治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才能真正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供坚实支撑。

数字如何赋能城市治理?以往人们更为熟悉的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用于“交通治堵”的应用场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应对中,以杭州为代表的一些城市“数字治疫”的实践探索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杭州,早在2020年2月初就依托城市大脑上线疫情防控重要的电子身份健康信号“健康码”,系全国首个;在郑州,企业复工及员工健康登记系统的上线,方便政府随时掌握企业复工数据,为当地复产复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摘编自《让我们的城市更智慧一些》)

材料三:

无人驾驶在国内多地上路测试,智能商街拥有越来越高的人气,智慧城市让生活高效便捷,随着5G商用,人工智能得到大范围应用普及,智能经济成为新热点。随着网络基础优化升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快拓展,应用范围迅速推开。在北京王府井,京东数科打造的“智能商业街操作系统”有望实现安防、引流等智能管控;在河北雄安,苏宁与商铺联合打造零售云门店,让选址、物流、服务等全链条智能化。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人工智能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截至2019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信息技术的加快升级推动各行业快速实现智能化。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逐渐形成。”

(摘编自张辛欣《2020,智能经济将按下“快进键”》)

1.下列不属于智慧城市建设范畴的一项是(       
A.信息网络对城市交通信息进行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处理。
B.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特区建设。
C.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创新。
D.借助数据互联、知识关联、信息共享等优势进行城市治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B.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运用前沿技术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C.人工智能随着5G商用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普及,随着网络基础优化升级,其应用场景加快拓展,应用范围迅速推开。
D.信息技术的加快升级推动各行业快速实现智能化以及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等智能经济形态的逐渐形成。
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哪些方面取得具体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4-12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人类对历史的认知方式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文字产生之前,传递历史记忆与生产、生活经验的主要方法是口耳相传。“当人类之渐进而形成一族属或一部落也,其族部之长老每当游猎斗战之隙暇,或值佳辰今节,辄聚其子姓……纵谈己身或其先代所经之恐怖、所演之武勇……展转作谈料,历数代而未已。”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认知历史。

文字产生之后,人们开始用文字在某些载体上记录自身的实践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文书和文献资料。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赫梯、亚述,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等王朝与帝国,留下了数量可观的铭文、档案文书、王名表、编年史等。中国的商、周时期,统治者设置专门的史官,记录重大事件与保存重要文书。历史记事作为一种历史认知方式,它通过用文字记录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与宗教等事务,形成了大量第一手的档案史料。然而,历史记事所留下的文字记载,“彼此之间是孤立的,没有标明互相间的关系”。历史记事的不足之处,是所记事件的简要性与所记事件之间的不连贯性。

从历史记事到历史叙事,是人类在历史认知方式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历史叙事与历史记事的不同在于:历史叙事的结构“一系列事件之间具有连贯性”,历史记事则是片段式的、不相连贯的;历史叙事的要素相对完整,包括“故事、人物、观点和意义”。历史记事则缺少情节、人物形象和记事者观点的完整呈现。历史叙事以文辞叙述事件和人物,叙事具有一定文学性。历史记事则以文字记录事件,多为描述性的平铺直叙。相对于历史记事而言,历史叙事能够更加完整而连贯地展现历史进程,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效地体现历史观念,是一种更高级的认知历史方式。

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叙事史著作,是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张广智先生说:“希罗多德的《历史》放弃了神话的形式,以叙事的散文体直接对人类的经历加以描绘……‘历史’的这一新的叙述方式的出现意味着希腊人或希腊社会的兴趣和注意力的转移,即从对神、人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全面关注,从对遥远时代的兴趣转化为对当代的兴趣。”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叙事史名著,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左传》。《左传》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叙述历史,以至它在史料学、编纂学、历史文学、历史理论等方面,实现了对以往历史记事文献的全方位超越,《左传》因此成为我国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史学名著。

中西古典史学都是由叙事史而诞生的。美国历史学家汤普森评价希罗多德说:“他创建了最早、最古老的‘叙事史’这一类型。下列想法都是希罗多德构思出来的:历史不只是一些突出的、并不相连贯的事实的排列,在它们表面上的混乱下边,必然有一种统一性与连贯性存在;历史家的职责就是区别比较重大的事实和比较细小的事实并以适当的顺序把它们联系起来。”梁启超评价《左传》说:“其叙事有系统,有别裁,确成为一种‘组织体的’著述……故左丘可谓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也,又秦汉以降史界不祧之大宗也。”由此可见,历史叙事与中西古典史学的正式形成,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

叙事史问世之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近代史学大体还是希腊人留下来的样子……古代历史学家的著作仍保存在我们自己的著作中,这真是一种‘永恒的财富’。”《左传》问世之后直到20世纪现代史学产生之前,叙事史也一直是中国史学的大宗。因此,伴随着叙事史的问世,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方式,就进入了以历史叙事为主,以文字记言记事与口耳相传为辅的时代。

(马卫东《<左传>叙事成就与中国古典史学的诞生》)

材料二

《左传》的历史叙事,作为《左传》作者研究历史的成果,必然包含了作者本人对历史的分析、判断与解读。正如彭刚先生所言:“历史分析和历史叙事(至少在优秀的作品中)原本是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在《左传》这部优秀的史学作品中,历史叙事与历史分析显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学者曾将《左传》与同样成书于战国初年的史学作品清华简陋【注】《系年》就深层叙事结构加以比较后,认为与《系年》的“以力统礼”不同,《左传》在深层叙事结构上表现出“以礼统力”的特点。所谓“以礼统力”,是指“《左传》作者的‘尚礼’思想使其在叙事时以礼统摄了一切推动历史发展的因素,作者以礼为评判、分析这些因素的终极准则。”在与清华简《系年》的比较中,《左传》“尚礼”的历史叙事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彰显,这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利用《左传》考证历史的时候,应将《左传》的历史叙事视为“作为历史学家研究成果的历史”而非客观的历史本身。

(《赵琪从“好聚鹬冠”看<左传>的历史叙事特点》)


【注】清华简:指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漫长的古代历史时期,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方式大致经历了口耳相传、历史记事和历史叙事三个发展阶段。
B.有了文字以后,人们通过载体用文字来记录自身实践活动,世界文明古国都留下了大量的文书和文献资料。
C.历史记事作为一种历史认知方式,虽包含了作者对历史的分析、判断与解读,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与不足。
D.西方史学史上的第一部叙事史著作,是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张广智先生认为这本书叙事很有系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学者如果需要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可以到相应的图书馆、博物馆查到部分档案书籍和文物资料。
B.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把产生时间相近、性质相同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C.历史叙事与中西古典史学的正式形成之间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如果没有中西古典史学就没有历史叙事。
D.优秀的历史学家必须要具备区别比较重大的事实和比较细小的事实并以适当的顺序把它们联系起来的能力。
3.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左传》具有“以礼统力”特点的一项是(     )
A.《左传》借郑国子产的口,表达对礼的看法:“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B.《左传》作者以赞赏的笔调记下晏婴曾对齐景公说的话:“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C.郑国公子臧无德因喜欢戴聚鹬冠,而被郑文公杀死,《左传》作者认为臧无德被杀是因他的衣着不合礼仪。
D.《左传》有这样一条记载:“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叙事”下一个简要定义。
5.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1-02-05更新 | 32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

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2019年3月3日,人民网)

材料二

我国1G—5G的发展历程

类别

特点

规模

1G语音时代

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标志着移动语音通话的1G时代到来。

不详

2G文本时代

具有通话和简单的文本传送功能,无法直接传送电子邮件等信息。

截至2012年底,用户达8.7亿。

3G图片时代

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游,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

截至2014年,用户达4.85亿。

4G视频时代

速度更快、通信灵活、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

截至2018年底,用户达11.7亿。   

5G物联网时代

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万物互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

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一些国家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正是对技术革新的潮流,对互利共赢的潮流“用脚投票”。在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面前,人为设置壁垒不仅有害无益,而且终将被打破。敞开胸怀拥抱合作,破除藩篱交流互通,将让人类技术的进步之路更加畅通,让人类共享更多互利共赢的成果。

(摘编自《新华国际时评:破除人为藩篱,携手拥抱5G》2019年3月1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1G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
B.从1G时代到3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
C.由于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
D.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促使万物互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为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提供可能。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
B.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技术的国家,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C.2019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技术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
3.5G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时代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2020-10-13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