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290089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学生活中,叶嘉莹喜欢蹈空梦想,重视内心感受,忽视外在现实的天性让她获得了“黜陟不知,理乱不闻,自赏孤芳,我行我素”的评价。这一时期,她身经国仇家难,在恩师顾随先生那里体悟到了“拼将眼泪双双落,换取心花瓣瓣开”的担荷的精神,而这两方面的天性与修养都曾对她之后几十年漂泊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叶嘉莹到台湾不久即遭遇到“白色恐怖”和社会、家庭的多方面的苦难与不幸。但正是在精神、生活都遭遇到极大痛苦之时,叶嘉莹全然未作任何争论与反抗,而是以“含容忍耐”的“妇女之美德”的持守,默然承受。但承受和持守只是一方面,如果仅仅是承受,最终只能成为一种“懦弱的道德观”,并非“弱德”,更难成其为一种“美”,所以另一方面则是在承受持守之中完成自己。这种完成是身处忧苦患难,仍然珍重和葆有天性心灵中一份修美要好的品质;当这种苦难之中的“完成”成就为一种理想与力量时,自己则可以进入“无待”的境界。后来在接受央视《大家》栏目专访时,叶嘉莹将“弱德”概括为“在自己的承受、忍耐、牺牲之中”产生的“一种力量”。对诗词的体悟也正是伴随着她的生命成长起来的,她在自己的诗词人生中体验到了莫大的安慰与幸福。回国后,叶嘉莹奔波各地讲学,正是在“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课堂上,她兴会淋漓、触绪发挥,全任神行,再次感受到了莫大的快乐。

支撑叶嘉莹走过忧苦患难的,正是一种弱德的天性与修养,而她通过诗词道路体验到的自足无待的境界,使“弱德”成就了一种美感。叶嘉莹的人生呈现出的就是“弱德之美”。

(摘编自熊烨《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传》)

材料二

不一定只是为了“宋词”,为文学艺术,为治学研经,都应该读一读她的这部论词著作。她细密、深入、谨严;她尊重事实,不逞臆,不信口乱道;她不迷信名家、权威。莫说胡氏、刘氏,就连她平生致力最多的王静安,她对他的论点不同意时,也不为之迥护。这里学问没有“市道”;她不逞才使气,很平实,摆事实、讲道理,气质高尚、气象平和;她行文极细密周至,原原本本,不厌其烦,诲人不倦的苦心流露在字里行间;她是比较文学家,文中引了很多西方著名的作家、作品来作对照说明。甚至不妨说,她的研究,是由广义的比较文学方面受到启示的。最后,她是一位学者,但她同时是一位诗人;是一位史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鉴赏家。她的论文,既能考订,又能赏析;既能议论,又能启迪。我以为,这样的几个条件或因素,很难凑泊在一人身上。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学者,是不会陈陈相因、自封故步、人云亦云、貌谈皮相、游词空调、似是而非、以非为是的。

(摘编自周汝昌《愿抛心力作词人——读<迦陵论词丛稿>散记》)

材料三

李煜一腔真情如滔滔滚滚的江水,一任其奔腾,倾泻而下,绝无堤坝,更无含敛脉脉的风度。无论亡国之前的享乐,还是亡国之后的悲哀,都是他兴之所至,为所欲为,无所顾忌,情之所至,全神贯注,入而不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真正是“奇语劈空而下”(俞平伯《读诗词偶得》),天下所有人生的悲哀全都被他一语道尽了!李后主纯以挚诚敏锐的赤子之心与外界事物相接触。破国亡家之痛,对于李后主犹如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击碎了他清莹澄澈般的赤子之心湖,其所产生的震荡与所波及的范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像“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及这首《虞美人》等,便是这一石激起的千层巨浪!所以王国维才会说:“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的话。王国维此话的意思,并非以释迦基督比喻风流天子亡国之君的李煜本人,而是就其所有的感染力量与覆盖面而言,是就《虞美人》能以个人身世之悲而涵盖、承揽天下一切有生之物的共同悲哀的作用而言的。国破家亡之痛让他以纯真的赤子之心体认了人世最大的不幸。后期再写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以及“无限江山”“天上人间”“人生长恨”等词句,便俨然有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士大夫们忧国忧民的家国之慨了。正是家国之痛,使李后主的词能突破闺阁园亭、伤春怨别的题材拘限,“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值得玩味的是,这些成就的取得,并非都出自李煜的有心追求,而完全是他纯真、任纵的本性使这一切成就都本能地达到了极致,这一点才真正是李煜词最不可及的过人之处。

(摘编自叶嘉莹《中国古代诗词文赋选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嘉莹从恩师顾随那里体悟到的担荷精神,就是经历了国家、社会等诸多痛苦不幸,却始终默然承受持守的精神。
B.周汝昌认为叶嘉莹的《迦陵论词丛稿》可以让人得到多方面的收获,这与她治学的特点、渊博的学识以及多栖才能密不可分。
C.叶嘉莹赞同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她认为天下所有人生的悲哀全都被李煜一语道尽了。
D.李煜后期词具有士大夫们的家国之慨,完成了“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过渡,这完全是其纯真、任纵的本性使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作为评传,对叶嘉莹人生经历的叙述和评价突出其弱德之美,引用诗句使语言典雅优美,突出传主的天性与修养。
B.材料二从多层面评价了叶嘉莹的治学精神,并肯定其学术论文的多重价值,言语中充满了对叶嘉莹先生的崇敬与赞美。
C.材料三赏析李煜词;其中暗含着叶嘉莹自己对人生遭遇、家国之痛的体悟,更体现了诗人对诗人,生命对生命的惺惺相惜。
D.三则材料在文体、内容和写法上各有不同,但都充分展现了叶嘉莹把诗词融进了生命,又将生命写成了诗词的人生境界。
3.叶嘉莹的“担荷”精神与李煜词中所体现的“担荷”精神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除买卖用户个人信息外,当前黑产团伙还侵入政企服务器,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借此从事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不法活动。

“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用户前脚刚注册的信息,后脚就被黑产打包成明码标价的商品反复兜售。后互联网时代,伴随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中国正在迎来一场空前的“隐私危机”。

互联网安全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共为全国用户拦截钓鱼网站攻击1.1亿次。

在庞大利润的驱使下,科技犯罪分子们产销分工明确,无孔不入地覆盖个人信息窃取的各个环节。若不能从源头封堵,很难从根本上遏制个人信息的不当流出。

打击黑产须有“三重门”,而禁止登陆只是第一重门。接下来是用AI等技术手段抬高违法成本,让黑产“不想做”,以及通过化被动为主动,用自然语言技术打入黑产内部,掌握情况后提前防控,迫使其“不敢做”。

(摘编自《隐私危机更可怕》)

材料二:

近年来,有关部门与时俱进,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机制,推动加快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2016年6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

2017年,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所高校入选。

示范项目高校在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支持下,出台特殊政策,加强院企合作,扩大招生规模,深入推进网络空间安全络安全人才培养取得明显进展。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国家网安基地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国内网络安全企业50强中已有大约三分之二落户该地,联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发展一批重点项目,网络安全人才、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正逐步确立。

(摘编自《筑牢网络安全之基保护人民群众信息安全》,《光明日报》2020年9月14日)

材料三:

黎黎缘裳:家里有小孩,每天都担忧他会受到扭曲的网络文化的毒害。想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守卫着我们的互联网环境。

cj314:我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互联网侵害,比如个人隐私的泄露。我认为未来信息防护课程可能会成为一门必修课。

周周周:除了提高技术以外,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是提高每个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隐私信息泄露,收到推销电话还只是相对有限的烦恼。更可怕的是,信息流入到地下黑产领域,密码、账号、财产等,就会一环一环被攻陷。

白牡丹和红玫瑰:女朋友是一名反病毒工程师。每天都会告诉我白天分析了多少个病毒样本,跟我讲勒索软件的原理,跟我讲勒索软件如何绕过杀毒软件,跟我讲……我常对她说,你是我的英雄,也是大家的英雄。

读芯人:互联网正在逐渐向产业领域深入,这对于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今网络安全不再仅仅影响着虚拟世界。如果网络安全不能得到保障,那么大数据、物联网等一众技术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新技术也无法在产业领域走得更远。

楼上楼下:我也是做网络安全的,我们这行真的要懂很多,渗透测试、编程、通信协议、硬件维修维护……我都涉猎,但在外界眼中我还是个修电脑的。

(摘编自《对话网络安全守护者》,《光明日报》2020年9月13日)

1.下列对网络安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中国正在迎来一场空前的‘隐私危机’”,这些显示了新的形势下网络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B.材料一、三都提到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伴随而来的可能就是密码、财产等被攻陷,现实的残酷性揭示了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C.材料三说有些家长整天害怕自家孩子受到扭曲的网络文化的毒害,这反映了当前网络环境整体堪忧,体现了家长对网络安全工作的不满。
D.互联网在产业领域的纵深发展,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安全既影响着虚拟的世界,也影响着现实中某些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非法团伙在从事不法活动——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时,采用的是盗用来的身份信息,这就可能给被盗用者带来较大的危害。
B.个人信息的不当流出难以彻底遏制,这跟巨大的利润驱使、高科技犯罪者分工明确且深入到了个人信息相关的各个环节有关。
C.网络安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延伸,但网络安全问题仍层出不穷,我们要保护人民群众的信息安全,筑牢网络安全之基,并不能仅依靠某一方。
D.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国家网络安全基地和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内50强网络安全企业落户武汉,说明了网络安全相关的生态环境已形成。
3.促进网络安全发展需要哪些相关方做出哪些努力?请简要分析。
2020-12-21更新 | 6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国君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本文第一段说明了黄河的几个特点,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说明黄河流程漫长B.说明黄河流域广大
C.说明黄河气势雄伟D.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下列不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的一项(     
A.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B.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C.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D.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3.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B.因为华族发展到整个中国。
C.因为华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原地区。D.因为黄帝后裔自称“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唯一发祥地。
B.本文作者多处用“摇篮”来比喻黄河,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C.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活动的区域在黄河中游。
D.本文第四段中“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2021-03-25更新 | 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共性来说,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收入在不同分级城市中均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压力因素。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就业成为影响主观幸福感另一个重要的压力因素。因此要切实提高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还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就业入手。交通、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社会关系在所有城市中均对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表明并非所有的压力感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的影响,有些类型的压力感如交通、社会关系可能反映的是个体处于某种较为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就特性来看,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小不同,突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对于二线及以上城市,婚姻或恋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也可能与本轮调查样本量较年轻有关。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端的城市,也就是二线及以上城市和五线及以下城市,而对三线和四线城市并不明显。物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新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等中间段的城市,对于两端的城市影响并不明显。

(摘编自《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

材料二:

不同群体在“美好生活体验量表”和“美好生活需要量表”上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发现,女性的美好生活体验得分高于男性,同时,在美好生活需要上的得分也高于男性。在美好生活体验上,中老年群体得分较为稳定,处于中等程度,青年群体在不同方面的得分起伏比较大;而在美好生活需要上,年纪越大需要越低。受不同程度教育的民众在美好生活体验和美好生活需要上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维度中,基本呈现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美好生活体验越高的趋势。在美好生活体验上呈现出收入越高的群体美好生活体验的得分越高的趋势;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个人物质维度上呈现出收入越高需求越高的特点;低收入群体则在国家社会维度上要求更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域比较上,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体验较高,美好生活需要也更高。

(摘编自《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体验与获得感》)

材料三:

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拥有上的不平等也导致处于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要低。来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大学生,家庭可提供的社会资源更多。社会资源可以提供个体去追寻目标的条件,从而增强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从需求理论来看,大学生从家里获得的经济支持更多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在大学生活中的基本需要,更多的金钱可以增加个体对娱乐与爱好的投入,以及人际活动的参与,也可以更好地确保身体健康,可以参与更多的自我增值与培训活动,增加自身竞争力。

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对待子女可能更粗暴;由于教育程度较低,与子女的交流比较贫乏;职业地位上的劣势也使父母能够提供给子女的社会关系有限。这些都不利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子女的竞争力培养,从而影响子女发展。

(摘编自徐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幸福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收入和就业是影响幸福感的两个最重要的压力因素,所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就业,可以提升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
B.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社会关系在所有城市中均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并非所有的压力感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的影响。
C.对于二线及以上城市,婚姻或恋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这反映出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特点有所不同。
D.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端的城市,而物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两端的城市不明显,这是因为两端城市物价平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性的美好生活体验得分和美好生活需要上的得分都高于男性,反映出不同群体在“美好生活体验量表”和“美好生活需要量表”上的得分差异。
B.教育程度影响幸福感,基本上,受教育程度越高美好生活体验越高这表明受不同程度教育的民众在美好生活体验和美好生活需要上存在着差异。
C.在美好生活体验上,中老年群体与青年群体不同,中老年的得分较为稳定,处于中等程度;而在美好生活需要上,年龄与需求成反比。
D.收入越高的群体美好生活体验感越高,同时,收入越高的群体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个人物质维度上需求越高,而国家则对低收入群体的要求更高
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大学生对幸福的主观认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0-08-02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