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诗歌阅读 > 把握意象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7 题号:12906085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蜘蛛和《致云雀》中的云雀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蜘蛛的形象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对云雀的描写则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等多种手法。
B.《红烛》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都是五四时期激情澎湃的青年的热血表白,这两首诗都使用了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以表达强烈的感情。
C.《红烛》的情感表达激越直接,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具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王昌耀先生的抒情短诗,与《红烛》的抒情方式相同。
D.《致云雀》是雪莱的抒情长诗,云雀是贯穿全诗被诗人赞美的对象,该诗和《红烛》一样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对诗歌的相关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形象,也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个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B.《红烛》这首诗,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以及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
C.《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雪峰、太阳、军旅、岩壁上的蜘蛛等,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
D.《致云雀》中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象征着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新社会;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看到一个伟大的诗人的形象,他对社会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为了人类的光明前途而不断努力。
2021-10-15更新 | 11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再别康桥》中,第二节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枯荣引发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
C.《烛之武退秦师》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D.《再被康桥》中的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2018-10-27更新 | 4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B.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C.“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2020-09-27更新 | 3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