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29139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十分残酷的刑罚。
B.髡钳,古时刑罚,髡是捆住双手,钳是用铁箍束住脖子。文中指扮作犯罪的囚徒。
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
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5.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为上言邪?滕公许之,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当是时,布以诺,著闻关中。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衣是寒士庶人的装束。“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郎中,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也就是参乘,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后又成为医生的称谓。
C.陛下,“陛”指宫殿的台阶。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陛下”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D.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的是历代帝王、诸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被追捕,幸得众人搭救,最终脱离险境。朱家请汝阴侯在高祖面前为季布求情,皇帝赦免了季布,并授予官职。
B.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他人赞其贤能,召之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又因他人之言而放弃。
C.窦长君与擅长辞令的曹丘生交好,季布认为曹丘生太年轻,阅历不够丰富,于是写信劝告窦长君不要与他来往。
D.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能流传更广,与曹丘生出游时四处为他宣扬分不开。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项羽灭,高祖购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
2021-12-10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乙)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B.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C.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D.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袒伏斧质,指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表示愿意接受责罚。两种都是古代向对方请罪的方式。肉袒伏斧质比负荆请罪所犯的罪更严重。
B.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沸水在一个大锅里烹煮。我们知道的历史人物受过的酷刑有司马迁宫刑,商鞅车裂,孙膑膑刑(被剜去膝盖骨,变成瘫痪),戚夫人人彘。
C.“被甲”是古代战事用语,“被”通“披”,“甲”指铠甲,是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
D.刎颈之交,指割脖子的交情和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古代表示友谊的还有贫贱之交、金兰之交、患难之交、八拜之交、莫逆之交等。
3.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以非凡的胆识和忠勇的行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回国后被赵王重用,官位居于廉颇之上。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原本是宦官头目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贱人”,表现出廉颇心理的不平衡。
D.楚王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但并没有战功,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可见廉颇最终还是没有忘记赵国,希望能为赵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2020-06-08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二世使人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军数                    匈奴七百余里
B.二世使人章邯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C.愚智皆知之             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
D.秦中吏卒之多无状   重念蒙君实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B.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C.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D.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服:指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括,因屡立战功,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人们便称他的儿子赵奢为“马服子”。文中指赵括。
B.鄢郢:鄢,楚国别都;郢,楚国都城。代指楚都。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C.章邯、长史欣、都尉翳:秦亡后,项羽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封司马欣为塞王,封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三秦”后指今陕西一带。
D.斧质:即斧锧,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将人放在质(砧板)上,用斧砍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而被害的前车之鉴劝说章邯投降项羽。
B.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而投诉无门,加重了疑惧。
C.项羽虽然数次大败章邯军队,但军中粮草不足,于是同意了章邯的请求。
D.秦兵投降项羽后,因被诸侯联军慢待、也担心在国内家人的安危而心生悔意。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2)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2021-07-30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