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 《元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 题号:1294503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初名录,避金术绍王,易今名。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陷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又谕曰:“先生年老病,不有就道,入令赵宝臣谕意,且名其读书之堂曰丽泽。”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

中统二年,诏曰:“中庸先生学有渊源,行无瑕玷,虽经丧乱,不改故常,未遂丘园之愿,俄兴窀穸之悲。可复赐前号,以彰宠数。”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选自《元史·张特立传》,有删改)


注:①窀穸,埋葬。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
B.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
C.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
D.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浮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古人有避讳的习俗,即不能直呼帝王、尊长以及圣人的名讳,写文章甚至起名,遇到有与上述人物名讳相同的字,要改用其他字或其他方法代替。
B.泰和:与后文“正大”“中统”都是年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称,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开始,历代皇帝都有年号,皇帝更改年号是因为“天降祥瑞”。
C.郡县:古代行政区域名称,春秋战国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郡县制,是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
D.潜邸:又称潜龙邸。是指皇帝继位前的住所。通常皇帝即位后,潜邸不能再作为住所,而是改建为寺庙或祭祀场所。北京雍和宫就是清雍正帝的潜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特立做事讲究策略。面对难治之州,他先礼后兵一一拜访州中的国戚后,又惩办了五将军盗劫案,使得豪贵之家变得守法起来。
B.张特立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他指出百争夺田产的尚书右丞、阿谀奉承办事不利的参知政事应当罢免,揭露平章政事违法乱纪。
C.张特立颇受百姓拥戴。他的贤明一向得到洛阳百姓称道,百姓纷纷抢着把急需的物资运送到官府帮他解困,这使东帅刮目相看。
D.张特立深得皇帝恩宠。他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不改其志,元世祖为弘扬其美德,特别封为“中庸先生”,甚至在其死后再赐该封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2)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馀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馀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 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平章政事的简称,位次于丞相。③淫祠:不合礼制而设置的祠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B.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C.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D.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正,中国古代文官官名,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B.辟,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古代征召布衣出仕,皇帝或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及地方召之称“辟”。
C.社坛,古代祭祀谷神之坛。社,是谷神;坛,是古代举行祭祀、盟誓等大典用的土筑的高台。
D.缗、贯,在古代皆指穿铜钱的绳子,也指成串的铜钱。一枚铜钱为一文,一千文为一缗或一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为官清正。不忽木到他家问疾,见他家里徒有四壁;他做县尹时,人们传言官舍不吉利,但是他还是住了进去。
B.张养浩体恤百姓。他免除了有偷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监督的规定;还为穷人提供文字尚可辨认的未毁昏钞,并做印记,避免百姓被刁难。
C.张养浩为民除害。李虎及其同党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不敢过问,张养浩到任后,以法惩处了恶人,百姓十分高兴。
D.张养浩勤于政务。到陕西任职四个月,他没有住在家里,而是住在公署,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他离任十年,关中百姓仍为他立碑颂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2021-08-26更新 | 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泰定元年春,除监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散,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南,乞早正天讨。”逾月,调国子监丞。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蒙古千户出使京师,宿邸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本适与议,本复抗言:“铁失余党未诛,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辞气激奋,众皆耸听。二年,转中书左司都事。会议招抚溪洞民,故将李牢山之子李恢尝假兵部尚书,从诸王帅兵征郁林州徭民,李恢在道纳妾,留不进,兵败归,枢密副使王吉言:“李平徭有功,当迁官。”本言:“李弃军娶妾,逗挠军期,宜亟置诸法,况可官邪!”王色沮,乃不敢言。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知贡举,取进士满百人额;为读卷官,增第一甲为三人。父官南中,贫,卖宅以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给。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绋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弟褧,字显夫,登泰定元年进士第,授校书郎,累官至翰林直学士,文清。褧尝为监察御史,于朝廷政事,多所建明,其文学亦与本齐名,人称之曰二宋云。

(《元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于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B.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C.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千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D.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2.下列对义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定: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B.兵部: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法律、刑狱、军械、军令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C.贡举: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称贡举。元、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所加的带有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本天资聪颖,嗜爱读书,为学力求字斟句酌,且求融会贯通,再加上他治学善问,使得他学问造诣颇深。
B.宋本刚正不阿,敢于直斥,面对百姓朱甲妻女被千户所抢,旭灭杰包庇不问之事,他痛斥旭灭杰错误行为,辞语气愤激昂,众人震惊。
C.宋本清廉孝顺,身居高官,仍住在他的旧房子里。去世时,靠捐赠的钱物才得以入敛。成年后,他招收门生来奉养双亲,达二十年。
D.宋本为政有建树,治学也颇有造诣,他的弟弟宋褧也是如此,兄弟两人被当时的人所称赞,人称“二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
(2)李弃军娶妾,逗挠军期,宜亟置诸法,况可官邪!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21-01-20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良弼,字辅之,多智略,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在潜藩,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参议元帅事。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闻宪宗,世祖北还,良弼陈时务十二事,言皆有征。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劝进,曰:今中外皆愿大王早进正宸,以安天下,事势如此,岂容中止,社稷安危,间不容发。”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陕西四川宣抚司,以廉希宪、商挺为使、副,良弼为参议。良弼先行,谋诸断事官八春,曰:今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璘迁延不即行,当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从其议。纽璘果移营将入泾,刘太平将趋六盘,闻命乃止。后浑都海果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决议,执浑都海之党元帅诛之。升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以良弼为证。帝召良弼诘问,良弼泣曰:二臣忠良,保无良,保无是心,愿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释。初挺荐王文统可大用。后平李璮乱,得文统与璮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良弼誓死不少变,帝意乃解,费寅卒以反诛。后帝将讨日本,三问,乃解,费寅卒以反诛。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帝从之。二十三年卒,追封韩国公,文正

(选自《元史•赵良弼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B.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C.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D.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为崩。
B.庚申,与上文“己未”均为干支纪年法。干支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C.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良弼富有才干。在世祖即位前他就得到召见,应答称意;世祖北还时他陈奏应办的政务,件件都有依据。
B.赵良弼洞察时局。他曾多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提醒世祖形势紧迫,不能有丝毫犹豫,获得世祖赞许。
C.赵良弼行事果敢。他为陕西、四川宣抚司参议时果断施策,并在浑都海反叛朝廷时,逮捕并处死其党羽。
D.赵良弼坚持正义。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商挺图谋不轨,良弼誓死不妄言,却未能消除世祖疑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
(2)后平李璮乱,得文统与璮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
5.赵良弼不赞同世祖征讨日本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1-02-04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