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1303825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远望云烟环绕城郭的景象,触景生情,不禁引发对昔日李德裕的感叹。
B.“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字,化静为动,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群山仿佛争先恐后突兀而出的场景。
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落日映照下,给人苍凉抑郁之感,暗喻诗人年华迟暮。
D.本诗写景层次分明,摄景角度或俯或仰,时远时近,虚实结合,意境开阔深远。
2.本诗览物抒怀,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1-10-22更新 | 2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①暂:始、初。②残岁:一年将尽的时候。③慰客:犹“迁客”。慰,忧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自古以来的楚人一样,登临高处的诗人因满怀遗憾而感到十分悲伤。
B.颔联对仗工整,气象宏阔,“苍烟” 与“明月”的色调令人黯然神伤。
C.诗人身在异乡的漂泊况味,让他自己拿起酒杯来,借以抒发心中郁闷。
D.前三联句句借景抒情,所表达的各种情怀与层层愁绪盘结于诗人之心。
2.诗人为什么最后说“不因迁谪岂能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原因。
2020-07-26更新 | 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②此词是作者受诬陷、弹劾后于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
B.“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结语,语言质朴无华,斩截有力。
C.上片末二句精力弥满、笔势劲挺,下片前两句凄然欲绝、情绪低沉。
D.结尾二句紧承前句,与首句互相呼应,使全词结构完整严谨。
2.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3.本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以情语取胜,请分析下片抒发了作者那些情感。
2023-06-04更新 | 3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