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1073613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①暂:始、初。②残岁:一年将尽的时候。③慰客:犹“迁客”。慰,忧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自古以来的楚人一样,登临高处的诗人因满怀遗憾而感到十分悲伤。
B.颔联对仗工整,气象宏阔,“苍烟” 与“明月”的色调令人黯然神伤。
C.诗人身在异乡的漂泊况味,让他自己拿起酒杯来,借以抒发心中郁闷。
D.前三联句句借景抒情,所表达的各种情怀与层层愁绪盘结于诗人之心。
2.诗人为什么最后说“不因迁谪岂能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原因。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鸶

[宋]欧阳修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鹭鸶

[唐]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咏物诗,欧阳诗侧重描写鹭鸶的栖息环境,来诗侧重刻画鹭鸶的形貌、举止、习性。
B.欧阳诗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了声音的响亮和水浪的巨大。
C.来诗首句写鹭鸶仪表举止不凡,依傍水边静观,流水的清澈衬托出鹭鸶品格的高洁。
D.来诗后两句将所寓之意揭示点破。“鹭鸶”喻人,“鱼”指利禄,针砭入骨,讥讽辛辣。
2.两首诗结尾都有着一“闲”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10更新 | 2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以飞鸟作比,远离故乡的鸟儿尚鸣叫不止,豆蔻年华的少女在悲笳声中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B.颔联“青冢”代指崇徽公主埋身之地。诗人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C.“玉颜”反为“身累”,“肉食”却不与“国谋”,颈联中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对仗工整,议论深切痛快。
D.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同情之语的凄凉挽歌,而是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2018-11-26更新 | 7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凤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①鱼沉:鱼不传书,古代有鱼雁传书之说,这里指音讯全无。②欹:同“倚”,倾斜。③烬:灯芯烧尽成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行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2.诗人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2021-11-11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