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谢朓(464-499)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1304349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高斋视事

[南北朝]谢朓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①高斋:作者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视事:处理政务。②列俎:面前摆着许多美味佳肴。③连驾:指一间接着一间的房屋。④纷诡:指官场混乱。⑤非一:不一而足,难以治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远景寒雾消散,白日显露出来,“映”字写出了远处尚未消尽的白雪与青山相互映衬的景象。
B.三、四句写江边村落与树木隐约可见,其中“暧暧”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中的“暧暧”意思相同。
C.“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写诗人早起所做之事。“秉笔”指执笔批阅公文。可见谢脁在宣城勤于郡治。
D.全诗十二句,分写景、叙事、抒情三个层次。写景,景中见意;叙事,事中含情;抒情,抒写忧国忧民之情。
2.有人认为“锁吾愁与疾”中的“锁”字亦可用“销”字,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
【知识点】 谢朓(464-499)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诗

[南朝·齐]谢 眺

方舟泛春渚,携手趋上京。

安知慕归客,讵忆山中情。

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

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


[注]①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均为诗人任宣城太守时的朋友;上国,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②谢朓:诗人作此诗时在宣城任太守,政治上的波折,使他渐生归隐之想。诗人虽是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但生于建康,长于建康。③讵:岂,表反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写送别的环境、时间、描绘了一幅画面:春日洲渚,友人登舟,将返京城。
B.三、四两句写的是,谁理解“我”羡慕“归客”的真意,“我”怎会忘却山中的幽趣,表现了诗人的生活志趣。
C.七、八两句与一、二两句呼应,诗人觉得琴声最能契合、表达、消弭因送别而诱发的种种愁苦。
D.此诗写送别之景、叮咛之词、相知之深、别后之念,寄寓离别之苦、孤寂之感。
2.鉴赏此诗五、六两句。
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表达的感情。
2020-11-25更新 | 1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

南朝·齐谢朓

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

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岂不思抚剑? 惜哉无轻舟。

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注】“江丞”,即江孝嗣,“丞”,官名,是正职官的辅佐。是谢朓的同僚。江孝嗣带兵驻守琅邪城(今山东胶南),因苦于驻地生活,思念故乡亲人,写了一首《北戍琅邪城》诗赠谢朓。江诗语意愁苦。谢朓写作此诗回复。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 “丽白日”写出了春城明媚绚丽之景。“跨”字让人似觉阿阁与层楼彼此互欲超越而在争胜斗奇,以动写静。
B.三四两句写城外动景。面对滚滚东流的苍茫江水,诗人顿觉心潮起伏,忧思难收。引发读者联想:诗人的忧思自何而来?又何来之多?
C.五六两句多用借代手法,“京洛”代指当时京都建康;“尘雾”代指朝廷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对皇权所进行的斗争。“淮济”流水“未安”,代指边境战事不息。
D.七八两句化自曹植《杂诗》其五:“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诗句。“轻舟”,指办法、途径。
2.面对朋友的愁苦,谢朓用哪些理由劝勉江丞?
2019-06-30更新 | 5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入朝曲

[南齐]谢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输。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注]①云台,汉官高台名。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叙写金陵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变迁。
B.第五句中,“驰”字写出了金陵城里高楼鳞次栉比、甍宇齐飞的雄伟景象。
C.诗歌三至八句紧承“帝王州”来写,具体描绘了都城金陵的繁华壮丽。
D.诗歌最后两句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决心,反映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诗歌三至八句,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021-01-07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