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1306878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湖中

白居易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尾联十船同游及留宿湖心,明指诗人结群而来,暗衬太湖风景之美。
B.诗歌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写明了诗人此夜的所见所感及行踪。
C.诗人运用“碧”“霞”“练”“金”等字眼去描绘事物,使得景物色彩鲜明。
D.“碧沉沉”“浸月冷波”奠定了全诗感伤、委婉的感情基调。
2.本诗写景叙事兼备,且层次分明,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哭刘尚书梦得

白居易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注】①梦得:刘禹锡,字梦得,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②我知丘:丘,指孔子。孔子认为“后世知丘者以《春秋》”。③微之:白居易好友无稹,字微之。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自己和刘禹锡是诗坛相提并论的名人,虽有自夸之意,却不令人反感。
B.“绸缪”表现了朋友间的情意深厚,“百年交分”则更表现出二人友情的终生不渝。
C.第三句写诗人与刘禹锡有着同样的贫困与病痛,字里行间含有委屈与不平之意。
D.尾联说虽然一代诗豪刘禹锡去世了,但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将和微之一起与他在地下重逢欢聚。
2.诗歌颈联意蕴深刻,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
2023-10-26更新 | 14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本诗约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作于杭州,当时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期将满,即将离开时写下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面对西湖之景,先对湖上风光做总体评价,向读者传达一种整体特色美。
B.诗人目光由远及近,由高而低,或写远景,或写近景,层次分明,清晰明快。
C.诗人以幽丽的笔触,华美的词句和新奇精妙的比喻,写出西湖盛春景物之美。
D.诗人一改前面对西湖美景的直接描写,结尾变换章法,来直接抒发留恋之情。
2.诗人描写了“画图”的哪些具体景象?请简要概括。
2024-02-16更新 | 1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注】①五束素:五捆白绢,五匹为一捆,一匹绢价格为三千二百钱。这里应指花的价钱。②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可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之人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B.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相随买花”。
C.诗人运用“张”“庇”“织”“护”等一系列动词,描绘了京城人们精心呵护花朵的场景,家家习以为俗。
D.诗人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在本诗中也有明显体现。
2.田舍翁在“叹”什么呢?田舍翁的“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2023-12-04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