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1308086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夜饮【注】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初,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后又任幽州都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选取“凉风”“寒林”等意象,描绘出诗人在幽州任上与人夜饮的凄凉荒寒之景。
B.颔联进入“夜饮”,以“能忘”这一问句表达了作者无法排解的郁勃之气和迟暮之感。
C.颈联中慷慨的“剑舞”与高亢的“笳音”形成类比,表达出诗人跌宕起伏的内心情绪。
D.本诗语言刚健质朴,虽有写景之语,但也无华丽之辞,这与本诗的边塞情调极为相称。
2.清王尧衢在《唐诗合解笺注》中评价本诗尾联“以感恩作反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苏武令

【宋】李纲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②。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③、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④。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注:①南宋初,李纲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排挤。本词作于罢相后。②消耗,消息。③归黄阁,指任宰相职。④方,指方叔,周宣王时,平定荆蛮反叛;召,指召虎,周宣王时,奉命讨平淮夷。
1.上片中的“空”“ 尽”二字,好在何处?请简析。
2.赏析“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句的抒情特点。
3.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017-03-14更新 | 6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子坡闻鹧鸪

唐·李群玉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格磔声。

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

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


【注】①诘曲:(jié qǔ),屈曲;屈折。②钩辀格磔:(gōu zhōu gé zhé),鹧鸪的叫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提自己远行在外,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悲凉景致,为后面的叙事、抒情做了铺垫。
B.颈联宕开一笔,由上联的写实转而回忆往事,点明自己的漂泊生活和离别愁绪由来已久。
C.尾联饶有情趣,运用夸张和比喻,通过乞求鹧鸪不再啼叫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愁苦心情。
D.诗歌几乎全是围绕着鹧鸪的啼叫而写,表达了羁旅之愁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含蓄深婉。
2.诗歌的颔联历来颇为传诵,请从遣词用字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2-05-25更新 | 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也怜惜他欣赏松树的真情实意。
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同时也对长安权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7-11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