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30856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似,字景仁,利路提点刑狱仲鸿之子。嘉定十四年进士。时暂兼权礼部侍郎兼侍讲、权礼部侍郎。有事于明堂,似上疏言:“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蛇庵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权礼部尚书兼侍读。言:“军赏冒滥,请给告之制,奏功者书填真命付之,候从军十年,别能立功,升至统领已上,方许从所属保明申朝廷,立名给告,则冒滥者革,功劳者劝。”

迁吏部尚书,入侍经幄。帝问:“唐太宗贞观治效何速如是?”似对曰:“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或谓霸图速而王道迟不知一日归仁期月而可王道曷尝不速。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至于忧勤,既切宸念,而佐理非人,亦何以布宣九重之实。”乃摭太宗事以陈,且谓:“太宗矜心易启,渐弗克终,仅止贞观之治。陛下嗣服十有五年,艰危之势滋甚,回视太宗治效敏速、相越乃尔。意者亲儒而从谏,敬畏以检身,未若贞观之超卓乎?节用以致爱,选廉以共理,未若贞观之切至乎?愿陛下益加圣心。

嘉熙三年正月,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八月,拜参知政事。四年闰月,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淳祐四年,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仍奉朝请,授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进爵郡公。五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上章,乞归田里,帝不许。七年,特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进爵国公。十一年,转两官致仕,薨。特赠少师。

(选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或谓霸/图速而王道迟/不知一日归/仁期月而可/王道曷尝不速
B.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或谓霸图速而王道迟/不知一日归仁期/月而可王道/曷尝不速
C.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或谓霸图速而王道迟/不知一日归仁/期月而可/王道曷尝不速
D.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或谓霸/图速而王道迟/不知一日/归仁期月而可/王道曷尝不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服,最早指继承先人的事业,如《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后来也专指继承帝位。
B.古代纪年、月、日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皇帝的年号+皇帝在位的年数+农历的月份”,如“嘉熙三年正月”。
C.古代称春季的朝见为“请”,秋季的朝见为“朝”。奉朝请,就是有参加朝会的资格,是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D.归田里,指辞官回归故里,退隐。如《晋书·李密传》中说“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似在嘉定十四年考中了进士,并且在一次祭祀时向皇帝进谏说皇帝处理政事务必要遵守时序,合乎规律。
B.游似有极强的治政能力。他针对军功奖赏假冒滥行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治理措施,被皇上采用后效果极好。
C.游似以唐太宗治国的事例向皇上阐明了治国之道,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国家兴盛与衰败的原因所在。
D.游似一生做过多种不同的官职,即便是退休之前还被升了两级官职。他死后,被皇帝特别赐给“少师”的称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忧勤,既切宸念,而佐理非人,亦何以布宣九重之实。
(2)节用以致爱,选廉以共理,未若贞观之切至乎?愿陛下益加圣心。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崖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宇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B.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C.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D.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B.提刑,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宋代置于各路,主管所属各州司法、刑狱、监察地方官吏等。
C.我国古代“左右”有随从、近臣、身边侍候的人等多种意思,文中指的是张弘范身边的人。
D.京师即国都,古代天子居住的地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中是指今天的南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气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不顾好友劝阻,响应皇上号召,率领民众救援,又倾尽家财作为军费。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到元军军营跟元丞相伯颜谈判,他据理力争,遭到元丞相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辗转多地。
D.被抓捕后,文天祥见元将领张弘范拒不下拜,坚拒利诱,不畏酷刑,不投降,不劝降宋臣,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2)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2022-06-24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②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③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捣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

④(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⑤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⑥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陈州)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

⑦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B.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C.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D.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嘉祐二年”与“是月丁未”不同,后者是干支纪年。
B.殿试,又称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由武则天创制(一说由唐高宗创制),宋代始为常制。
C.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内侍,古代指在皇帝宫廷或在宫中供使唤的人,一般指宦官;亦指官名(主要为宦官之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
B.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与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为难司马光,苏轼用许靖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
C.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颍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D.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士子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
5.苏轼后来被封谥号为文忠(与欧阳修同)。请根据选文内容说明其中的原因。
2022-03-10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随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安石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维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七年春,天下久早。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伤不堪,力请解几务。上益厌之,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有字,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进士”专指参加殿试及第者。
C.入对,指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而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问题称“召对”。
D.元祐,指宋神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按旧制一帝一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关注民生。他任鄞县知县时修筑堤坝、疏浚池塘,借贷官仓粮食给百姓,并且自己出利息替百姓还债。
B.王安石立志变革。他对变革充满激情,在万言书中,力主通过效法先王之政来疗救顽疾,熙宁执政多源于此。
C.王安石借重望族。在朝中并不知名的他,借重世家大族博取声名,并通过韩维的称誉与举荐而受到朝廷重用。
D.王安石遭疑罢相。他受神宗赏识主持变法却受到守旧派的反对,终因两宫泣下和皇帝怀疑而被罢除宰相职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023-07-01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