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3 题号:130988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麻贵,大同右卫人。父禄,嘉靖中为大同参将。从镇帅刘汉袭板升,大获,俺答围右卫,禄与副将尚表固守,乘间击斩其部长,寇乃引退。禄以宣府副总兵入卫。贵由舍人从军,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十年冬,以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为阅视少卿曾乾亨所劾,谪戍边。明年,宁夏哱拜反。廷议贵健将知兵,且多畜家丁,乃起戍中为副将,总兵讨贼,贼尽平。二十二年七月,卜失兔纠诸部深入定边,营张春井。贵乘虚捣其帐于套中,斩首二百五十有奇。还自宁塞,复邀其零骑,会寇留内地久,转掠至下马关。宁夏总兵萧如薰不能御,总督叶梦熊急贵赴援。贵斩首二百三十有奇,获蓄产万五千。帝为告庙宣捷,进署都督同知,予世荫。二十五年,日本封事败,起贵备总兵官,赴朝鲜。贵驰至王京倭已入庆州围南原守将杨元遁全州守将陈愚衷亦遁倭乘势逼王京。贵别遣副将解生守稷山,朝鲜亦令都体察使李元翼出忠清道遮贼锋。分兵三协;左李如梅,右李芳春、解生,中高策。贵与杨镐督左右协兵专攻清正。策驻宜宁,东援两协,西扼行长。诸军至庆州,倭悉退屯蔚山,如梅诱败之。清正退保岛山,筑三砦自固。游击茅国器率死士拔其砦,斩馘六百五十,诸军遂进围其城。城新筑以石,坚甚。将士仰攻多死,明年正月二日,行长来援,兵俱溃。既而败状闻,责贵以功赎。与刘綎、陈璘、董一元分四路。贵居东,当清正,数战有功。会平秀吉死,官军益力攻。明年三月,旋师。进右都督,予世荫。贵果毅骁捷,善用兵,东西并著功伐。先后承特赐者七,锡世荫者六。及殁,予祭葬。称一时良将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贵驰至王京/倭已入庆州/围南原/守将杨元遁全州/守将陈愚衷亦遁/倭乘势逼王京
B.贵驰至/王京倭已入庆州/围南原/守将杨元遁/全州守将陈愚衷亦遁/倭乘势逼王京
C.贵驰至王京/倭已入庆州/围南原/守将杨元遁/全州守将陈愚衷亦遁/倭乘势逼王京
D.贵驰至/王京倭已入庆州/围南原/守将杨元遁全州/守将陈愚衷亦遁/倭乘势逼王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中,是古代纪年法,古代常见纪年法有年号、干支、王公即位等,文中指年号纪年法。
B.迁,古代可指官职的变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盘庚之迁”和文中意思相同。
C.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檄文”多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
D.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伶官传序》“以一少牢告庙”即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麻贵多次打败敌人。他带兵袭击敌人板升,打败卜失兔,支援叶梦熊都取得了胜利。
B.麻贵善于用兵。他利用敌人刚刚扎营的时机,乘虚而入,斩杀敌人两百多人。
C.麻贵功勋卓著。他担当重任、平叛讨贼,阻击清正,多立战功,称为一时良将。
D.麻贵曾抗倭援朝。他和副将配合朝鲜军队,分兵协作,为援朝做出了贡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自宁塞,复邀其零骑,会寇留内地久,转掠至下马关。
(2)明年三月,旋师。进右都督,予世荫。
5.万历年间抗倭援朝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请结合文本说明。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原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第六十》,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B.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C.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D.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古代的容量单位或重量单位。作为容量单位时,十斗为一石;作为重量单位时,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文中的“二千石”指的是汉朝的官秩(俸禄)等级,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B.公卿,古代“三公九卿”的简称。“公”是周朝封爵之首,“三公”即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C.五铢钱,中国古铜币名。源于西汉时朝廷为“解决铸币失控”而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的货币改革。钱上有“五铢”二篆字,重约五铢。这种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是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长寿钱”。
D.拾遗,古代谏官名称,分左拾遗和右拾遗。职责为讽谏人主,为皇上提供咨询建议,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以弥补皇上政策决策的失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担任过左拾遗一职。本文中指的就是官职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为人性情傲慢,品行端正廉洁。对他人的过失,他会当面指出;善待与自己合得来的人,却不愿耐心接见与自己性格不合之人。
B.汲黯直言不讳,多次冒犯君主。他批评君主内心欲望很多,表面广施仁义,实际不能效法明君治国之道,这得君主大怒罢朝,众臣恐惧。
C.汲黯缺少礼数,不攀权富贵。他对位高权重的武安侯田蚡和地位尊贵的大将军卫青都不行拜礼,田蚡和卫青不仅没有怪罪他,还认为他很贤明。
D.汲黯为官有道,政治清明。尽管他不愿远调外地,但还是听从了皇帝的安排任淮阳太守;在淮阳,他采用原来的方法治理郡务,淮阳政事清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2)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020-12-12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戴若思,广陵人也。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定交焉。若思后举孝廉,入洛,机荐之于赵王伦曰:“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往武陵省父。时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鉴,名知人,其父遣若思就京与语,既而称若思有公辅之才。以讨贼有功,赐秣陵侯。帝为晋王,以为尚书。中兴建,为中护军,转护军将军、尚书仆射,皆辞不拜。发投刺王官千人为军吏,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配之,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帝亲幸其营,劳勉将士,临发祖饯,置酒赋诗。

若思至合肥,而王敦举兵,诏追若思还镇京都,进骠骑将军,与右卫将军郭逸夹道筑垒于大桁之北。寻而石头失守,若思与诸军攻石头,王师败绩。若思率麾下百余人赴宫受诏,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问若思曰:“前日之战有余力乎?”若思不谢而答曰:“岂敢有余,但力不足耳。”又曰:“吾此举动,天下以为如何?”若思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敦笑曰:“卿可谓能言。”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说敦曰:“周顗、戴若思皆有高名,足以惑众,近者之言曾无愧色。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若思素有重望,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贼平,册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曰简。

(选自《晋书•戴若思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B.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C.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D.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爵,即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爵仅次于伯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B.祖饯,古代出行时举行祭祀祖宗的仪式以求平安,称“祖”,摆酒宴送行称“饯”,即现在所说的饯行。
C.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杰出的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进行评定后所加的称号。
D.赠,即追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若思很有指挥才能,曾得到陆机的赏识和举荐。年少时他带领同伙抢劫了陆机的船只,指挥同伙时有条不紊,陆机赞赏他,与他交谈一番后结下友情。
B.戴若思才华横溢,曾多次被举荐,后因功加官进爵,先是被陆机推荐给赵王司马伦,后又得到潘京举荐,被称为“宰相之才”,之后再因军功加官进爵。
C.戴若思两次辞去任命,备受朝廷关注。先是赵王任命他没去赴任,后来朝廷任命他也没去赴任;他领命镇守寿阳,皇帝亲临军营表达慰问之情。
D.戴若思受命平叛,却被叛贼杀害。王敦叛乱,他奉命回兵镇守京城平叛,朝廷 军队战败后,他不惧安危去见叛军首领,最后被叛军王敦杀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
(2)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
2020-01-20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比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父曰“左”                         绐:欺骗
B.其两骑耳                            亡:逃亡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D.见汉骑司马马童                      顾:回头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败北:“北”本来是二人相背的意思,因此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叫“败北”。
B.亭长:官名。战国时,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C.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
D.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里听到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无限悲凉。
B.项羽带八百多骑兵,乘夜突围,后因陷入沼泽地,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使汉军骑将赤泉侯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把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021-04-10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