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6 题号:1310838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信息时代,是一个视觉符号占统治地位的景观社会。短视频正是日常生活视觉化的文化表征,随着现在创作门槛的不断降低和网民创作热情的持续提高,这种媒介瞬间在自媒体短视频中愈加凸显。而随着大众生活与移动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短视频与日常生活的深度结合使得用户的认知和思维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短视频的影响。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很多人选择观看短视频来打发时间,例如:坐车的时候,等人的时候,独自吃饭的时候等。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多人也会拿起手机,试图拍摄一段短视频来记录自己的碎片化生活。在网络人际互动过程中,短视频经常被作为交流的谈资和沟通的工具。

目前时下最流行的VLOG拍摄,即是短视频创作者对于自己日常生活的记录,在一个较为宽泛的主题下,比如旅行、吃饭、工作,VOLG的创作者们尽情发挥,记录着自己平凡而琐碎的生活。这种记录对于很多传播者来说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仪式感,对于受传者、观看者来说,则是期望在这种虚幻的气氛营造中找到与自己生活交织的类似点,找到心理的一种共鸣,甚至是满足自己的窥私欲。

2009年开始运行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打破了传统社群的交流方式,通过悬浮于视频上方的实时评论功能(弹幕)聚集用户,构建社群。在弹幕互动中,哔哩哔哩弱化了社群成员的个体指向性,强化了社群群体同一性。

这种群体同一性在短视频时代更为明显。个体通过互联网及其提供的平台形成虚拟空间的社群,作为使用与满足模式中的积极的用户,只有当他们感到其需求存在问题,并察觉到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该需求才引发行动。人们通过短视频来满足表达和沟通、人际交往、信息获取、娱乐消遣以及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于是,需求转换为动机,社群成员将这种动机落实到具体行为上——使用短视频内容来获得期待的满足感。伴随着短视频的火爆,社群传播也逐步凸显了出来。例如,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已经凭借各自在短视频细分市场上的定位,沉淀了不同的受众,这些受众不断聚合,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虚拟社群。

观看短视频,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是也为了满足自身的窥私欲。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人们经营会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些有着共同感受的人在平台上逐渐构成了一个有着共同需求的虚拟社群,在这个虚拟社群中,网民们相互分享,各自都试图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在社会转型期的焦虑感。

个体参与社群组织,加入公共议题的讨论,可以从中寻求到一种归属感,这种个体对于群体的归属感,是人类社会性的体现。在现代传媒环境中,虽然公众是在被动接受社会信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公众也在追寻着群体的认同。短视频的表现形式,就使得其可以充分体现出个体的情感,然后传播出去。而且,由于短视频之,也就导致其无法通过复杂叙事来传递信息,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就会通过情感共鸣来形成群体认同,如果能够形成共鸣,就会刺激一个社群的形成。这就满足了个体对于群体追寻归属感的欲望,另一方面也通过个体的情感表达来形成对自身的情感唤醒,甚至上升为群体情感表达的代言。一旦形成了这种社群,则反过来又会加深这种群体情感的印记,形成独特的群体归属感,使社群趋于稳定,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社群。

这种短视频传播,也是满足了传播者的情感表达与需求。制作、传播短视频,可以满足传播者的表达欲望,并打造出鲜明的个人形象。同时,在受到受众追捧和资本追捧之后,也会进一步刺激传播者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行为。短视频制作也能给创作者创造价值,不但能获得名气与粉丝,还能获得客观的经济回报,以至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短视频创作的行列中来。在经济的促进下,使短视频呈现裂变式的传播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制作离不开策划、创意、生产和传播团队,在消费主义社会语境下,商业规则、市场预期、品牌孵化是推动短视频视觉奇观不断涌现的重要因素。人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依据自身的趣味去获取甚至是创造内容。当形成一个社群之后,人们在同一个主题下展开叙事,使得短视频内容具备较高的连贯性。共同性使人们走到一起,成为一个社群自发组织。而这个社群中的成员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其他旨趣在网络空间中聚合到一起,形成网络社会中的虚拟社群。

(选自田宇《消费主义背景下的短视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选择观看短视频来打发时间,这表明短视频在网络人际互动过程中,占据了主要的交流与沟通的空间。
B.哔哩哔哩的弹幕互动强化了群体同一性,只有当个体感到其需求存在问题,并察觉到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时,该需求才引发行动。
C.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已经凭借各自在短视频细分市场上的定位,沉淀了不同的受众,这些受众不断聚合,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虚拟社群。
D.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就会通过情感共鸣来形成群体认同,这种群体认同反过来又会加深这种群体情感的印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这种日常生活的记录,对于传播者来说,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仪式感,对于观看者来说,则是期望找到与自己生活交织的类似点,找到心理的一种共鸣。
B.短视频制作能给创作者创造价值,不但能获得名气与粉丝,还能获得客观的经济回报,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短视频创作行列中来的原因。
C.商业规则、市场预期、品牌孵化是推动短视频视觉奇观不断涌现的重要因素。网民们相互分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在社会转型期的焦虑感。
D.网络社会中虚拟社群形成之后,人们在同一个主题展开叙事,通过复杂的叙事传递信息,使得短视频内容具备较高的连贯性。
3.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稻米传奇

文慧

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20世起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华夏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说,中国稻米的栽种史是一部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史。从人口历史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数量从未超过6000万,与之对应的,是从商周时期到汉唐时期中国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随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带来的南方土地开发,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特别是从11世纪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与本地的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产量,南宋人口也迅速突破亿的大关。随着历史进程中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以稻米为基础的长江文明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交相辉映,前者逐渐发展出了繁荣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国内人口也达到了4亿多。在这些重大转变的背后,稻米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作为稻米的故乡以及最大的稻米产区,中国的稻作技术和稻米文化影响了世界。大约3000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朝鲜,向南影响至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学者渡部忠世所说的“稻米之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稻米之路不仅为许多民族带去了食粮,更影响了这些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俗,在这个过程中,稻米将中国和整个亚洲连接到一起,最终塑造出独特的“稻米文化圈”。

(有删改)

1.下列有关水稻种植起源认定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恒河流域最早出现籼稻,瑞士人阿方斯·德康多尔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
B.当在中国南方发现的稻种数量与印度不相上下时,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呼声渐响。
C.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人工栽培稻遗址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D.通过水稻DNA基因研究,科学家确认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是水稻种植的起源地。
2.下列对中国水稻种植历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迁移民带来的先进种植技术与南方合适的气候、土壤相结合,推动了水稻种植。
B.伴随着南方土地开发,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发生改变,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
C.越南占城稻与南方本地晚稻配合成双季稻,使稻米产量与宋朝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清朝末年,得益于水稻种植的推动,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稻米文明取代了粟米文明。
3.请简要梳理稻米的传播之路。
2020-07-12更新 | 223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全国已有77.7%的县(市、区)设立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2018年,县域财政总计投入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资金129亿元:县域城乡居民人均电信消费突破500元;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快速起步,2018年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18.6%;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达64%,县城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5542亿元,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9.8%;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益农信息社覆盖行政村49.7%。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事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业农村部相继实施打通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梗阻、打通互联网进村通道等政策与举措,引领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较快提升。农产品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的快速崛起,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也加快了这个进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买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齐成喜建议,要加快农产品现货市场与电商对接,一是制订农产品电商发展规划;二是制定全国统一的特色农产品资质、定价标准;三是协调相关部委研究优惠政策,提高农产品电商吸引力和示范效应;四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政府、银行、企业形成多维度参与。

(摘编自《“数字乡村战略”助力乡村振兴》)

材料三

尽管农村电商方兴未艾、前景广阔,但现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短板。这突出表现在:许多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基础薄弱;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还有待完善,有关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健全;农民急需实用技能,但针对性强的帮扶与培训很难跟上。

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除了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推进提速降费,更应着眼于破除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比如,推进农产品上行的供应链基础建设,完善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又如,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再如,努力解决农产品“有产无量”“有品无牌”问题,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因地制宜用好农村电商?怎样实现从简单卖货到创新发展?这些,有赖于基层治理者自觉提升能力素养,也需要县乡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提供帮扶。

(摘编自《补齐发展短板,激活农村电商的致富潜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财政对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发展迅速。
B.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的快速崛起,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跟上信息化时代大潮,引领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       
C.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破除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强化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基础的最优途径。
D.实现农村电商创新发展,需要基层治理者自觉提升能力素养,也需要县乡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提供帮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精确的数据展示了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说明了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明显。
B.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事业,农业农村部也相继实施了相关政策与举措。
C.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存在基础薄弱、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针对性强的帮扶与培训很难跟上等短板。
D.推进农产品上行供应链基础建设,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是破除制约农村电商发展限制性因素的有效途径。
3.我国为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实施了哪些政策与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0-03-07更新 | 3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最隐的士
有人赞她为著名作家,她说“没这份野心”。
有人谈及她的畅销作品,她谦称“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
有人登门拜访,她说她的渴望是被人遗忘。
然而越是想被遗忘,她的风骨、风趣就越被珍视;越是谦逊、淡泊,她的风度、风格就越被尊敬与仰望。
最贤的妻:“因为爱,不觉委屈,甘苦共尝是妻子本分”
从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杨绛直言“因为爱,不觉委屈”。
据《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记叙,有次钱杨夫妇同看杨绛编写的话剧上演,回家后钱锺书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大为高兴,催他快写,并劝说他减少授课时间。钱锺书问:那么如何支付女佣的费用?杨绛默默承担起女佣的活计: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一一包揽,常常给煤烟熏得满眼是泪。她却说,“我急看钟书写《围城》,做灶下婢也甘愿”。钱锺书的堂弟钱钟鲁说,大嫂“像一个帐篷,把身边人都罩在里面,外面风雨皆由她抵挡”。
最才的女:钱锺书称其“无所不能,是最才的女”
杨绛致力于翻译事业,早年便获得业内赞誉。
由她翻译的多部法国、西班牙等国文学著作,被作为国内翻译界早年的范本。朱光潜也曾激赏杨绛的翻译成就。20世纪50年代,有学生问朱光潜:全中国的翻译谁最好?朱光潜说“散文数杨绛最好”。
而最早成就她声名的,则是早年的戏剧。其所著喜剧《称心如意》经陈麟瑞、李健吾等人的推介,很快便博得业内的推崇与重视。
对于翻译,她更是从未停止脚步。四十七岁那年,杨绛着手翻译《堂吉诃德》。为了更加精准翻译这部著作,她重新学习西班牙文。历经二十年积淀,《堂吉诃德》终于在1978年问世。1978年10月,邓小平将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最隐的士:默默隐身,静悄悄影响一个时代
“唯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宿舍,是杨绛居住了三十余年的地方。先生生前悄悄隐身于这一片喧闹之中。
“最后的日子,先生深居简出,”几名清华校友对记者说,“她是这个时代的隐士”。据音乐评论家刘雪枫说,生活中的她的确近乎“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
巧的是,杨绛在散文《隐身衣》中也曾有关乎“隐”的记述:她与钱锺书最心仪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
根据杨绛留下的著述,这“隐”字好似有因可循。“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杨绛生活异常简单、为人低调,不会趋炎附势。入她眼的唯有浓浓的书卷气,居所即是简单的修身之地。她生前的寓所也维持着各种“老样式”:水泥地板,旧柜子,旧桌凳,甚至没有昂贵的摆设。
这个“隐”字还被杨绛带到了人生边上。“我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弥留之际,她仍对身边人叮咛:如果去世,不想成为新闻,不想被打扰,火化以后再发讣告。
《走在人生边上》末尾,杨绛相信灵魂不死。如今105岁的她从人生边上去了,但在我们的心中,杨绛先生永远似常活之泓。
(摘编自张漫子《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最隐的士》)
相关链接
①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用来资助困难学生。(《杨绛百岁之道:心坚强,食清淡,动适宜,书怡情》)
②“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锺书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用“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最隐的士”对杨绛先生的一生作出了最凝练最精准的评价。
B.文章开头通过别人的称赞和杨绛先生的自我回答,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杨绛先生的美德。
C.杨绛翻译《堂吉诃德》长达20多年,期间历尽劫难最终收获成功,证明了逆境成才,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D.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动人的情感书写出杨绛先生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先生的敬仰之情。
E.虽然本文只是以朴实的笔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杨绛进行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各种美德也得到了突出的反映。
2.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杨绛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让我们对“最才的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句话在杨绛的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017-03-14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