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政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7 题号:13115506

材料一: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因“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被市场监管总局依法立案调查。此举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平台经济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平台经济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着平台经济的迅速崛起,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为也日渐增多,出现了限制竞争、价格歧视、损害消费者权益等一系列问题,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行业创新。整治影响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有利于促进平台经济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平台经济的发展固然离不开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但绝不意味着平台企业可以走向垄断。垄断不是平台企业的基因和特权。回顾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优秀的平台企业,都是在公平竞争中拼杀出来的,今天的大企业、大平台,也都是从当年的小公司、小网站起家的。正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下,平台经济才展现出蓬勃生机、无限潜力,才能不断推进技术、商业模式持续创新。因此,各方面都很期待今天的大企业、大平台也能为后进入的小公司、小网站留有良性竞争的机会。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应该带头强化行业自律,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维护良好的互联网经济生态体系。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大敌。无论什么阶段、什么业态,公平竞争都是一个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强反垄断监管,维护平台经济领域公平有序竞争,有利于充分发挥平台经济供需高效匹配、降低交易成本、发展潜在市场的作用,推动资源配置优化、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反垄断可以有效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形成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让更多市场主体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因此,加强反垄断监管与做强做大平台经济并不矛盾,更不会扼杀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基因,相反,这正是对平台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力保护。

事实上,互联网行业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反垄断的法外之地。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经济的治理规则,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新课题。出于呵护新产业、新业态的考虑,我国对平台企业监管一直十分审慎。但互联网企业也需要遵规守法。当前,世界各国正在不约而同地完善规制,加强互联网领域反垄断监管,就是为了保证行业竞争的有效性,有力维护消费者权益。

对于平台经济来说,加强反垄断监管,带来的绝不是行业的“冬天”,而是更好、更健康发展的新起点。纵观互联网经济发展史,反垄断为行业健康发展扫除了很多障碍。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欧美国家通过反垄断制约了微软、IBM等科技巨头,才促使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互联网新锐诞生和成长,并为行业带来强劲活力。当前,我国加强反垄断监管,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厚植平台企业蓬勃生长的良好土壤。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此次反垄断调查,是增强互联网企业公平竞争意识和反垄断合规意识的契机,也是开启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有序发展、健康发展的机遇。相信广大互联网企业能够正确认识行业监管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将监管要求内化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以改革和创新的姿态迎接发展新起点,更好地走在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提高我国数字经济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摘自秋林《实现平台经济更加规范更有活力更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公平竞争。只有竞争公平,才能从根本上破除阻碍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保证不同市场主体平等地获得资源,推动资源依据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作为经济政策的一种,反垄断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体系。反垄断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通常以一国的反垄断法律为基础。我国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标志着我国反垄断政策的正式施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市场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竞争秩序。实现公平有序的竞争,这既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同一领域、同一市场的经营者,往往存在着经济实力上的不对等,这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不对这类现象进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就会受到破坏。我国反垄断政策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因此,反断政策的实施,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吴汉洪《持续发挥反垄断政策的积极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平台经济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过积极贡献,目前,大平台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行业创新。
B.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平台经济的发展,已经做大做强的企业与平台理应强化行业自律,不走垄断之路。
C.互联网行业不是法外之地,微软、IBM、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巨头都曾受到过欧美国家的反垄断制约。
D.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那些经济实力强的经营者势必会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以大欺小,以强欺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反垄断监管,目的是整治影响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这与做强做大平台经济并不矛盾。
B.加强反垄断监管是为了稳固“公平竞争”这块市场经济的基石,同时,也是对平台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力保护。
C.反垄断可以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国家如能取缔大平台的垄断地位,平台经济就能回归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D.广大互联网企业应该把国家这次反垄断调查当成一次增强公平竞争意识、反垄断合规意识的契机,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垄断行为的一项是(     
A.2019年3月,浙江省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对浙江省气象局在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审批中对民营防雷检测机构和气象部门所属的国有防雷检测企业实施差别化待遇,设置不平等市场准入条件的行为展开调查。
B.伊士曼(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滥用其在中国大陆醇酯十二成膜助剂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与国内相关涂料客户签订并实施了具有限定交易效果的“照付不议协议”及“最惠国待遇协议”。上海市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对此立案调查。
C.因中石化拒绝销售公司生产的生物柴油,云南盈鼎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企将中石化告上法庭,希望中石化将其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柴油纳入其销售体系。
D.2019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限制对韩国出口高科技材料,韩国方面立即做出回应,称将就日本限制对韩出口采取应对措施,包括诉诸世贸组织。
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给“反垄断政策”下一个简要定义。
5.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政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国庆节前夕,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包括了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劳动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46种。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实质是相通的,其中一类是群体创造的,如沂蒙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另一类是个体形成的,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等,不断延展、恒念恒新。每一种精神都彰显了先进人群在特定环境、特定考验面前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实践,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人类精神世界良好美善的崇高天地。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情感、意志、理念、信念、人格的审美升华,拥有崇高的道德品格和道德力量,占据了道义高点和精神高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将有力促进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如何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青年学生播下理想信念的火种,大思政课亟待选择并践行新的打开方式

深刻理解大思政课,要善用历史资源,有助于彰显课程的深厚底蕴。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管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在共产党人胸中涌动的都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赤胆忠心。他们面对高官厚禄不为所动、面对铁窗酷刑毫不畏惧、面对艰难困苦绝不退缩,高喊头可断、血可流,主义不能丢等铮铮誓言,用信仰之力战胜了邪恶,用理想之光驱散了黑暗。大思政课的终极目标就是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一代新人。通过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助于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抵御重大灾难过程中,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胜利,铸就了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都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大思政课就是要综合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国际的宏阔视野,充分挖掘百年党史中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大事件、大题材、大素材,深入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赓续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如今,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沂蒙精神……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最鲜活、最生动的素材。总之,大思政课不仅要知识解疑还要思想解渴,不仅要学习认知更要有实践体悟,不仅要有理论透彻更要有信仰坚定,努力做到有声有色、有理有据、有血有肉。

每一种精神,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共同彰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史;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西迁精神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自力更生的新中国建设史;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改革开放史;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讲述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坚定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大思政课鲜活感人的素材,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大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展现三尺讲台,时代山河的恢弘气势。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座丰饶的思政富矿,值得我们用心用力传承好、弘扬好。

(摘编自张昕《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度融入大思政课》)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每一种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长期奋斗形成的。
B.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精神有群体创造的,也有个体形成的,但精神实质相通。
C.“大思政课”不仅要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还要做到理论透彻和信仰坚定结合。
D.产生时期不同的建党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丝路精神,都体现出奉献精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应加强“思政课”教育。
B.“大思政课”要善用历史资源,着力培养爱党爱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一代新人。
C.“大思政课”要有活力,应改革创新,如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课堂。
D.“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铁人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都体现出勇攀科技高峰的追求。
3.高中语文教材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劳动精神——张秉贵
B.《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科学家精神——屠呦呦
C.《大战中的插曲》——长征精神——聂荣臻
D.《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抗疫精神——钟南山
4.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大思政课”如何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请简要分析。
2023-11-20更新 | 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总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际社会对中国奇迹产生愈加浓厚的兴趣,渴望破解中国成功的秘诀。同时,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误解也不少,一些西方媒体仍然在唱衰中国。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尤其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传播优秀当代文化,着力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唱响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讲好中国故事,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节选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总称,是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B.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高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C.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这意味着既要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好,又要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国际社会既渴望破解中国成功的秘诀,又对我们存在不少误解,讲好中国故事,就能消除误解,解决“挨骂”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以世界大国发展进程的特点为依据,分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为下文的论述打下基础。
B.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为我们介绍了复杂的国际形势,从而论证了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
C.文章从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论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
D.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涵盖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优秀当代文化、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等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都应是包括经济总量、军事总量、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在内的综合实力提高的进程。
B.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做法有利于建设好我们自身的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C.我们“挨打”“挨饿”“挨骂” ,所以长期处于落后、贫穷、失语的境地。目前我们“挨骂”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源于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还没有真正提高。
D.我国国际话语权尚不能和综合国力相适应,需要在国际传播的能力和工作格局、对外话语的体系建设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加以提升。
2021-09-25更新 | 1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经济的飞速增长是近三四百年才发生的事情。根据经济史学家的测算,1700年之前,世界GDP年均增长不到0.3%。然而,自18世纪开始,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发生了“财富大爆炸”,经济迅速发展,至今依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为什么是欧洲突然变富,而不是其他地方?学者们提出过很多种解释。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说法是:因为欧洲的土地上存在着很多个国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尽管各国割据的格局造成了连年的战乱和贸易的壁垒,但总体来看,竞争带来的好处更多。尤其是,各国在竞争的压力之下,非常重视科技创新,这就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不过,美国西北大学教授Joel Mokyr在他的新著《经济增长的文化》中挑战了这一解释。他说:无论是南亚次大陆、中东地区,还是非洲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国家割据的格局,但是这种国家间的竞争并没有催生“财富大爆炸”。显然,欧洲崛起的奥秘还要去其他地方寻找。

Joel Mokyr教授提出的新观点是:虽然欧洲在政治上是分封割据的状态,但它却拥有一个统一、完整而活跃的思想市场。在整个欧洲,人们享有共同的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学者们使用着同样的语言——拉丁语。尽管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但知识分子还是可以方便地穿梭于各个国家之间,不受政治分裂的影响。一个最著名的案例是: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伊拉斯谟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一生主要往来于比利时鲁汶、英格兰和瑞士巴塞尔,并且曾经在意大利都灵和威尼斯生活。伊拉斯谟之后的欧洲学者,享有着更加便捷的流动性,很少有人只生活在一个国家的国境线内。

比学者的物理移动更关键的是,他们所生产的知识见解,可以通过更快速的渠道流传。印刷术的发明和邮政系统的改造,让书籍的迅速复制和传播成为可能。这时,统一而非分裂的文化市场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一本书面向整个欧洲发行,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这样一来,学者得到了更广泛的读者,印刷商则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在当时,欧洲的知识分子视自己为一个广义上的“文化共和国”公民,而不是某一个具体欧洲国家的学者。同时,割据的政治局面又给学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万一在一个国家言论受阻,换一个国家就是了。

也就是说,欧洲的知识阶层幸运地占到了两头的便宜,既享受了一个统一的文化欧洲的好处,又从割据的政治欧洲中获益。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之下,欧洲的思想市场迅速发展,其发达程度一举超过了明清年代的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这种活跃的人文和科学氛围,既孕育了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也间接催生了将知识应用于经济增长的发明家、工程师。在欧洲,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经济发展需要基于可靠的知识,而可靠的知识则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要获得经验数据的支持。这些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基础的理念,在当时的世界上却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弗朗西斯·培根所言的“知识就是力量”,从那时起被很多人理解为“知识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这也为工业革命在欧洲拉开帷幕做好了准备。

Joel Mokyr教授感叹,“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欧洲自18世纪起的崛起其实是一系列特殊机缘共同作用的结果”。万一哪一条要素发生了变化,欧洲都可能不会是发生“财富大爆炸”的地方。

(本文首发于2017年2月23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18世纪开始,西欧地区发生了“财富大爆炸”(The Great Enrichment),经济迅速发展,至今依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伊拉斯谟之后的欧洲学者,享有着更加便捷的流动性,他们不只生活在一个国家的国境线内。
C.在当时,欧洲的知识分子被视为一个广义上的“文化共和国”公民,而不是某一个具体欧洲国家的学者。
D.当时欧洲活跃的人文和科学氛围,不仅孕育了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而且催生了将知识应用于经济增长的发明家、工程师。
2.下列有关欧洲“财富大爆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各国割据的格局造成了连年的战乱和贸易的壁垒,各国在竞争的压力之下,非常重视科技创新,这就为“财富大爆炸”打下了基础。
B.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伊拉斯谟的生活轨迹是当时知识分子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能自由来往于欧洲各国,是欧洲“财富大爆炸”的关键。
C.弗朗西斯·培根所言的“知识就是力量”,从那时起被很多人理解为“知识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拉开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序幕。
D.欧洲的“财富大爆炸”归根到底是知识推动的,这是弗朗西斯·培根所言的“知识就是力量”的最好诠释。
3.虽然欧洲在政治上是分封割据的状态,但它却拥有一个统一、完整而活跃的思想市场。试分析其原因。
2017-05-03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