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4 题号:131223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轼,字若瞻,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举乡试第一。三十三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湖北潜江知县。潜江俗敝赋繁,轼令免耗羡,用法必持平。四十八年,出督陕西学政。五十二年,擢光禄寺少卿。

上以山、陕旱灾,发帑五十万,命轼与光禄寺卿卢询分往劝粜治赈。轼往山西,疏请令被劾司道以下出资赡饥民,富民与商人出资于南省籴米,暂停淮安、凤阳等关米税;饥民流徙,令所在地方官安置,能出资以赡者得题荐;饥民群聚,易生疠疫,设厂医治。疏请令山西各县建社仓,引泉溉田。上谓:“社仓始于朱子,仅可行于小县乡村。若奏为定例,官奉行,久之,与民无益。山、陕山多水少,间有泉源,亦不能畅引溉田。轼既以为请,即令久驻山西,鼓励试行。”轼自承冒昧,乞寝其议,上不许。未几,年爨尧劾凤翔知府甘文煊亏帑,请特简亲信大臣会鞫,上命轼往勘,得实,论如律。六十一年,乞假葬父,归。

世宗即位,召诣京师,充圣祖实录总裁,赐第。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二年,兼吏部尚书。二月,轼遭母丧,赐内帑治丧,敕江西巡抚俟轼至家赐祭。轼奏谢,乞终制,上允解任,仍领水利营田,期八月诣京师。十三年,议筑浙江海塘,轼请往董其役,上俞之,督抚及管理塘工诸大臣咸听节制。

乾隆元年,充世宗实录总裁。九月,病笃,上亲临视疾。轼力疾服朝服,令其子扶掖,迎拜户外。翌日,卒。遗疏略言:“万事根本君心,用人理财,尤宜慎重。君于小人,公私邪正,判在几微,当审察其心迹而进退之。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福。”上震悼辍朝,复亲临致奠,发帑治丧。赠太傅,赐祭葬,谥文端。

(选自《清史稿·朱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福
B.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福
C.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福
D.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掌管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次考试。按期巡视所属各府、厅、州,考查师儒优劣,生员勤惰。
B.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长官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敕,在古代多指皇帝发出的诏令,有命令、告诫之意。如提拔官员时,要求该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本文即如此。
D.实录,编年体史书的一种,多是指对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按照时间顺序如实记录,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北潜江地区的风俗不好,赋税繁重,朱轼任知县时为民着想,免除了官员以损耗为借口而加征的钱税,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
B.朱轼上疏在山西建社仓,引泉水灌溉农田,但皇帝认为山、陕山多水少不宜推行,仅可试行。后有官员上疏请求搁置,但皇帝没有同意。
C.朱轼病重时,皇帝亲自上门来探视,朱轼扶病出迎。在听到其去世的消息后,皇帝十分伤心,并停止处理政务,又亲临祭奠。
D.朱轼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元老,曾经先后担任过编纂两朝皇帝实录的主管官员,由此可见雍正、乾隆两代皇帝对他的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自承冒昧,乞寝其议,上不许。
(2)乞终制,上允解任,仍领水利营田,期八月诣京师。
5.朱轼在山西救灾时提出了哪些方略?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章衡,字子平,浦城人。嘉祐二年,进士第一。通判湖州,改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物有挂空籍者,奏请蠲之。又言:“三司经费,取领而无多寡,率不预知。急则敛于民,仓猝趣迫,故苦其难供。愿敕三部判官,即有所赋,先期下之,使公私皆济。”三司使忌其能,出知汝州、颍州。

照宁初,还判太常寺。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出知郑州,弛牧地四千二百顷以予民。复判太常,知审官西院。使,宴射连发破的,辽以为文武兼备,待之异于他使。归复命,言辽境无备,因此时可复山后八州。不听。

衡患学者不知古今,纂历代帝系,名曰《编年通载》,神宗览而善之,谓可冠冕诸史;且念其尝先多士,进用独后,面赐三品服。判吏部流内铨,尝有员阙,既拟注,而三班院辄用之,反讼吏部。宰相主其说,衡连奏疏与之辩。或曰宰相之势,恐不可深校,衡不为止,至诉于御前。神宗命内侍偕至中书,宰相见之怒,衡曰:“衡为朝廷法耳。”以状上请而视之,相悟曰:“若尔,吏部是矣。”乃罪三班。

拜宝文阁待制、知澶州。神宗曰:“卿为仁宗朝魁甲,宝文藏御集之处,未始除人,今以之处卿。”衡拜谢。至郡,会官立法禁民贩盐,衡言:“民恃盐以生,虽犯法不顾。空令狱日繁,请如故便。”

元祜中,历秀、襄、河阳、曹、苏州,加集贤院学士,复以待制知扬、庐、宣、颖州,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章衡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B.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C.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D.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元明清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
B.修起居注,文中指官名。起居注是古代由官员撰写的有关皇帝日常言行等内容的记录。
C.辽,文中指古国名,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
D.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衡反对弊政,体恤百姓。三司经费领取混乱,并给百姓带来困扰,他对此提出改正意见;他把大片牧地给百姓;他反对禁止百姓贩盐的做法。
B.章衡出使立威,忠于国家。他出使辽国,宴射时表现优异,被辽国人另眼相看,回国后,他根据辽国边境防备空虚情况提出收复国土的建议。
C.章衡不惧权贵,维护法律。他在吏部任职,所拟定的官员被三班院否决,他据理力争,不惧在宰相的权势,坚持维护国家法律,最终得到宰相的理解。
D.章衡文才突出,获得信任。他所编的《编年通载》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考虑他有才却未被重用而赐予他三品官服;他被皇帝信任,到重要的官署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敕三部判官,即有所赋,先期下之,使公私皆济。
(2)民恃盐以生,虽犯法不顾。空令狱日繁,请如故便。
2018-01-02更新 | 11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也。父宁,豫章太守。荆州刺史王忱,泰外弟也,请为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谓忱曰:“酒虽会性,忱所以伤生。游处以来,常欲有以相戒,当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无假陈说。忱嗟叹久之,曰:“见规者众矣,未有若此者也。”召泰为骠骑谘议参军,迁中书侍郎。时会稽王世子元显专权,内外百官请假,不复表闻,唯签元显而已。泰建言以为非宜,元显不纳。父忧去职,袭爵阳遂乡侯。后出为东阳太守。卢循之难,泰预发兵千人,开仓给禀,高祖加泰振武将军。高祖还彭城,与共登城,泰有足疾,特命乘舆。泰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虽在公坐,不异私室,高祖甚赏爱之。然拙于为治,故不得在政事之官。高祖受命,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明年,议建国学,以泰领国子祭酒。时言事者多以钱货减少,国用不足,欲悉市民铜,更造五铢钱。谏曰:臣闻治国若烹小鲜,拯敝莫若务本。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佘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校之以实,损多益少。景平初,加位特进。明年,致仕,解国子祭酒。少帝在位,多诸愆失,上封事极谏。少帝虽不能纳,亦不加谴。元嘉二年,表贺元正,并陈旱灾,泰诸子禁之,表竞不奏。三年,上以泰先朝旧臣,恩礼甚重,以有脚疾,起居艰难,宴见之日,特听乘舆到坐。累陈时事,上每优容之。其年秋,旱蝗,又上表。泰博览篇籍,好为文章,爱奖后生,孜孜无倦。撰《古今善言》二十四篇及文集,传于世。五年,卒,时年七十四,谥曰宣侯。

(进自《宋书·范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B.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C.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D.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弟,古代可指同父异母弟、表弟(即姑舅兄弟)或妻弟,现在多用内弟指妻弟,而外弟已不常用。
B.乡侯,是朝廷对非宗室的异姓臣僚的封爵列侯之一。在汉代,列侯增设了县侯、乡侯和亭侯等爵位。
C.国学,文中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的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
D.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纪年法由西汉时汉武帝首创,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换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泰出身仕宦,多受重用。他的父亲担任豫章太守,外弟担任荆州刺史,他不仅受到外弟推荐,还从父亲那里承袭了阳遂乡侯爵位。
B.范泰直言上奏,不避权贵。元显专权时,他上书直陈其错误;对皇帝的很多过失,敢于极力谏言;对民间疾苦,有时也能为民请命。
C.范泰有功于国,深受礼遇。卢循叛乱时,他打开粮仓供给粮食,受到高帝的赏识,后来多次受到提拔,因有脚病而受到朝廷特殊照顾。
D.范泰重视教育,博学广识。他提议建立国学,不仅广泛阅读,喜好写作,也爱奖掖年轻人,勤勉不倦,撰写了《古今善言》等文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处以来,常欲有以相戒,当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无假陈说。
(2)泰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虽在公坐,不异私室,高祖甚赏爱之。
2018-09-26更新 | 2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抿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之,以为不可       争:争论。
B.寡人之过至此乎          一:竟然。
C.无远有所之                 若:你。
D.于是庄王优孟             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请人君礼葬之          既自心为形役
B.如孙叔敖为楚相       徙于南冥也
C.召孙叔敖子             而后今培风
D.身死家灭                 门虽设常关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B.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C.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D.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言辞诙谐,谈笑讽谏。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辞拒绝,优孟用反语讽谏,使庄王认识到错误,收回成命。
B.优孟贤德仁厚,乐以助人。楚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贤人,临终前告诫儿子生活贫困找优孟寻求帮助。后来其子找到优孟,优孟慨然允诺,用模仿孙叔敖的方式寻求帮助孙家的机会。
C.优孟模仿孙叔敖,以假乱真。优孟在穿着打扮和音容笑貌上模仿孙叔敖,时间一长,与孙叔敖非常相像,楚王和近臣们都分辨不出真假,楚王认为是孙叔敖死而复生,让他继续为相。
D.优孟借歌感慨,讽谏楚王。他用歌抒发感慨,认为为官贪财,触犯刑法,将身死家灭,所以不能做贪官;而廉吏一生奉公守法,身后却让家人受穷,廉吏也不能做,借此讽劝楚王优待孙叔敖家人。
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2020-10-09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