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9 题号:1331417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鹿卿,字德夫,隆兴丰城人。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先是周敦颐、程颢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真德秀称其气平论正,有忧爱之诚心。德秀守泉,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督府横取秋苗,建昌为米五千斛。鹿卿争之曰:“守可去,米不可得。”民恐失鹿卿,请输之以共命。鹿卿曰:“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卒争以免。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罢。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鹿卿以委使不当,自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毫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
B.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
C.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
D.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古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社会知名人士出来做官。
B.学田,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以田地的收益作为学校的办学基金。
C.教授,古代职官名,专门负责地方教育事宜,设定教育内容,组织乡试、会试等。
D.秋苗,古代官府按季节征收的一种田赋名称,是指征收秋熟谷物赋税,也叫秋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鹿卿学问渊博,名扬乡里。考进士时,即使因文辞直率而被压低名次,还是名列前茅;居乡里时,后辈求学之人争相拜他为师。
B.徐鹿卿尊贤重士,重视教育。任南安军学教授时,把张九成的言行刻印后作为学校准则,请周敦颐、二程等到校讲学。
C.徐鹿卿治政有方,爱民如子。他主宰南安县时,裁减赋税,改革弊政;他不畏强势,为民请命,宁愿丢官也不交粮。
D.徐鹿卿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他查办岳珂案禀公办事,涉事官吏逃窜隐匿;他为官时不贪不占,住房只能遮蔽风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决壅滞,达冤抑。
(2)鹿卿曰:“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卒争以免。
5.徐鹿卿在冯惟说决婺狱后为什么自己弹劾自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存,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矜庄,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恭安。

(选自《宋史·张存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日/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B.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C.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日/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D.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取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男子二十,冠而字。”
B.封事,密封的奏章。古代臣子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露,称“上封事、奏封事”。
C.致仕,指将享受的俸位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又称“致事”“致休”等。
D.谥,即谥号,古代帝妃、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褒扬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入仕以后,积极建言。宋仁宗亲政后,停止了让百官转对的制度,张存积极建言,请求恢复它,可惜皇上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B.张存善于明察,思维缜密。黄德和诬陷刘平,张存明察是黄德和引兵后退,以致打了败仗,朝廷采纳了张存的意见,刘平得到昭雪。
C.张存洞察情势,见识超群。元昊想要归附朝廷,大臣们坚持讨伐元昊。张存认为他既有悔过之心,在当前情势下,应当笼络控制他。
D.张存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为母亲转调泽州,他照顾本宗的亲属,不让一个人没有安身之处。他平时在家也严肃庄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
(2)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
2020-02-05更新 | 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乙酉,以天神降,诏告在位,作《天圣降临视见记》。癸丑,(宋徽宗)诏:天下应道教仙经不以多寡,许官吏、道俗、士庶缴申所属附,急递投进,及所至,监郡守搜访。九月辛卯朔,诣玉清和阳宫,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微号宝册。丙申,令洞天福地修建宫观,塑造圣像。

蔡京等奏甘露降侍郎厅,延福宫所奏竹生紫花黄蕊,秘阁槐枝连理。御笔曰:昨日仙鹤三万馀嘡盘旋云霄之上。京又奏有仙鹤数万嘡蔽空飞鸣。又奏建州竹生花,结成稻米,搬入城市,货所收数十万石。又奏穰县生瑞穀,安化县生芝草,都计五万本。蔡京导主上酷好祥瑞。自古物以罕见为奇,岂有芝草五万本而仙鹤数万嘡,竹生米数十万石以为祥瑞?此等诳诞之语,君臣同为诬罔,岂不贻笑于后世哉?

上在藩潜时,独喜读书学画,工笔札,所好者,古器、山石,异于诸王。及即位,谦恭雅尚,崇宁中,始命官访古图牒宫中。独观书临字,却去华丽之饰,玩味竹石而已。使命伯氏俾朱勔密取江、浙花石,其初得小黄杨木三株,以黄帕覆之而进也,上大喜异。每花石至,动数十舟,号成纲矣。勔之纲为最,延福宫、艮岳诸山皆仰之。纲运所过,州县莫敢谁何,殆至劫掠,遂为大患。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材料二:

迹徽宗失国之由,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猥薄巧佞之资,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责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标丧之余,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节选自《宋史·本纪二十二·徽宗四》)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古人君A玩物B而丧志C纵欲而败D度E鲜不亡F者G徽宗H甚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委,“委派”之意,与《庖丁解牛》中“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的“委”意义不同。
B.粜,“卖出粮食”之意,与“籴”相对,古代有专门的店铺,可进行粮食买卖。
C.崇宁,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济,“满足”之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徽宗信奉道教,下诏遍求道教经书,进献册封道教神君徽号的宝册,后又修建道观,塑造神像。
B.宋徽宗在位期间,多次天降祥瑞,万鹤齐鸣,芝草生出,竹生石米,君臣大喜。
C.宋徽宗未登基时,喜欢读书学画,喜爱古器、山石,擅长写文章,与其他王爷大不同。
D.宋徽宗即位后,官员投其所好,进献大量的花石,运送船只多达几十条船,极奢侈。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等诳诞之语,君臣同为诬罔,岂不贻笑于后世哉?
(2)纲运所过,州县莫敢谁何,殆至劫掠,遂为大患。
2023-11-17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之一,文中“吾谁与守”与《陋室铭》中的“吾谁与归”句式用法相同。
B.相,辅助,辅佐。文中“王安石相神宗”中的相与“枉用相存”用法和意义不相同。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5.苏轼少年得志,却一路遭遇坎坷,但苏轼直面挫折,淡然面对。人生也是如此,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又该如何做呢?
2023-11-25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