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7 题号:1331987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①,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①滫:脏水。臭水。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巢非不也  完:完整,完好
B.故君子居必择乡,必就士 游:游学。
C.施薪若一,火燥也 就:于是,就。
D.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发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木直中绳,𫐓为轮
B.是故质的张弓矢至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茎长四寸,生高山之上 青,取之于蓝,而青
D.邪秽在身,怨所构 冰,水为,而寒于水
3.对下面“之”按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𫐓使然也 ②蚓无爪牙③句读不知 ④古学者必有师
⑤送孟浩然广陵 ⑥曾子之妻市 ⑦师道不传也久矣 ⑧郯子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⑧/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4.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不拘于时,学于余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麋鹿B.吾从而
C.始指D.孤舟之嫠妇
6.翻译下面划线的句子。
(1)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节选)

荀 子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①数: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②没:通“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通“著”,显明。⑤蝡:同“蠕”,微动。⑥傲:浮躁。⑦囋:形容言语烦碎。⑧向:通“响”,回音。⑨方:仿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2.下列对文言现象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必就士”与“金就砺则利”的“就”都为动词,理解为“靠近,接近”。
B.“古之学者必有师”和“今之学者为人”中的“学者”都解释为“求学的人”。
C.“句读之不知”与“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与“《诗》者,中声之所止也”句式相同,都是判断句。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本文在分析说理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第4段“学莫便乎近其人”的观点和《师说》中的哪些说法意思相近?
2022-10-22更新 | 1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劝学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甲]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乙]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丙]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金砺则利 (2)无以至千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青,取于蓝 则群聚而笑
B.吾尝终日思矣 爱其子,择师教之
C.积土成山,风雨兴犹且从师而问
D.故木受绳直 于其身也,耻师焉
3.把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第②段从哪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习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5.表达观点需要有针对性。请你针对下面三位同学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上文第④段的内容提出你的建议。(将文中划波浪线句前的序号填入下面括号内即可)
(1)小李同学在学习上虽然有一股干劲,也不怕苦不怕累,可是他总想今天学了,明天就能取得好成绩。(        )
(2)小张同学虽然兴趣爱好广泛,但却不够专心,往往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至今没有一样专长。(        )
(3)小王同学从小只喜欢数理化,不爱阅读,也没有背什么诗词曲赋,以致于已经高一了,仍胸无点墨。(        )
2020-09-08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勿为也。

……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厚措敛平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节选自《墨子·非乐》)

文本二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入所以揖让……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_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

(节选自《荀子·乐论》)

1.下列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B.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C.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D.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第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
B.干戚,盾牌与大斧,也是武舞所执的舞具;干戚是一种专门组合用于神事的礼器,与一般实用性盾斧在功能上大相径庭。
C.《雅》《颂》,“诗三百”根据乐曲的性质而分为“风”“雅”“颂”三类;“雅”是运用于宗庙祭祀时风格严肃庄重的音乐,“颂”是运用于朝堂之上高雅纯正的音乐。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中庸》:“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音乐不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所以开展音乐活动是错误的。
B.荀子认为人的情感变化表现在音乐之中,这种表现必须加以引导才能避免祸乱。
C.《荀子·乐论》从设置音乐的原则和方法两个角度批驳了《墨子·非乐》的观点。
D.荀子认为音乐感化可使家庭内部相爱相亲,朝廷上下和谐相敬,天下百姓归顺服依。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2)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5.结合文本,谈谈墨子和荀子对待音乐的见解有何不同?你更赞赏谁的观点?请简述理由。
2022-11-03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