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1331998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简述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
2.请结合全诗,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只描摹近景:其中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
B.“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D.“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E.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2018-11-20更新 | 8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中宿酒务

苏辙

微官终日守糟缸,风雨凄凉夜渡江。

早岁谬知儒术贵,安眠近喜壮心降。

夜深唧唧醅呜瓮,睡起萧萧叶打窗。

阮籍作官都为酒,不须分别恨南邦


注:①酒务:此指旅舍。此诗作于元丰三年(1080),苏辙被谪监筠州盐酒税,赴任途中绕道黄州探望兄长苏轼,离别时创作此诗。②南邦,即南方。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要做一个“终日守着酒缸”的微末小官,在风雨交加之夜渡江赴任。
B.“谬知”一词表达的感情与《归去来兮辞》中的“迷途”“昨非”表达的情感相同。
C.颈联运用听觉,借聆听滤酒之声和树叶打窗之声,表现被贬后无聊孤寂的状态。
D.全诗情景交融,将深沉浓郁的情感蕴含在凄清萧疏的景物描写之中,富有韵味。
2.诗歌尾联运用阮籍“做官都为酒”的典故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2019-03-29更新 | 6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C.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上天赋予的自然之美。
D.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2.理解不正确的是(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色。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3.理解正确的是(       
A.首句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但是没有晴天美好。
B.第二句说雨中的山云雾迷茫似有若无,非常奇怪。
C.第三句在西湖与西施之间建立了比喻的关系。
D.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描写西施的,不是描写西湖的。
2021-12-19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