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9 题号:133539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晁错,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繇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谨哗。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会窦婴言袁盎,诏召入见,上方与错调兵食。上问盎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乃屏错。对曰: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愚计出此,唯上孰计之。乃拜盎为泰常,密装治行。

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慰欧劾奏错曰: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击吴、楚为将。还,见上,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景帝喟然曰: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节选自《汉书·晁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B.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C.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D.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孝文,即汉文帝,即位后汉朝强盛安定,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B.太子,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称谓,他们都是帝王之子,最终都能登上帝位。
C.“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蔺相如就因功劳大被“拜为上卿”。
D.吴、楚七国俱反史称“七王之乱”,是一次诸侯国叛乱,叛乱很快被平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办事认真,不负朝廷希望。他被派去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向朝廷上奏报告学习情况,称道《尚书》,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等。
B.晁错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针对时局,他提出许多建议,虽没都被采用,但文帝也惊奇他的才华,太子称善,而一些大功臣却不喜欢。
C.晁错坚持削藩,为国深谋远虑。他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土地,收回旁郡。公卿、列侯和皇族集会讨论,没有谁敢非难,但窦婴不同意。
D.晁错为削藩死,朝廷因此平安。吴、楚叛乱,使他一家死于诡计,不得善终虽然可悲,但世人哀叹他的忠心,收集他的有关言论,载于传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2)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晁错,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文帝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会窦婴言袁盎,诏召入见,上方与错调兵食。上问盎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乃屏错。对曰:“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愚计出此,唯上孰计之。”乃拜盎为泰常,密装治行。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错不称胜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击吴、楚叛将。还,见上,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景帝然曰:“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节选自《汉书·晁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B.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C.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D.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B.博士,古代可以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的人,也可以指学官名。
C.太子,指我国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君位的人,通常住在中宫。
D.景帝,汉文帝之子,继承和发展汉文帝的事业,共同开创“文景之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不负期望。晁错被派去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向朝廷上奏报告学习情况,称道《尚书》,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等。
B.晁错忧国忧民。匈奴多次侵犯边境,晁错上书谈论兵事,又上书阐述守边备塞,鼓励农耕等主张,随后又说应该削诸侯。
C.晁错曾受宠信。晁错写出了三十篇奏疏,汉文帝虽然没有采纳,然而对他的才华很是赞赏;当时,太子也称赞他的计策。
D.晁错死于东市。诸多大臣上奏弹劾晁错,认为晁错应当受斩,晁错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上车,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繇此与错有隙。
(2)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
5.晁错因何被杀?请简要概括。
2020-12-15更新 | 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少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

雄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时,大司空王邑闻雄死,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世乎?”谭曰:“必传。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B.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C.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D.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赋,古代的一种文体,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B.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特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
C.相如,即蔺相如,不仅是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代表作《子虚赋》。
D.丧之三年,即三年之丧,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服丧三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雄于京师游学,仕途坎坷不顺。他受王音赏识,召为门下史,做过郎等官职;曾与王莽、董贤同朝为官,他们位列三公,权倾一时,扬雄却三代不升官。
B.扬雄虽好古乐道,世人不理解他。他求文章在后世扬名,推崇古籍,用心在内,而不求于外现,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刘歆、范逡敬重他,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
C.扬雄受无妄之灾,投阁差点死去。他受刘棻奏献符瑞之事的牵连,在办案使者抓他时,从阁楼上跳下,差点死去;所幸皇帝了解他的为人,下诏不追究他。
D.扬雄身死名不灭,其文传于后世。他俸禄职位容貌不能使人动心,故当世之人看轻他的书;但桓谭认为,扬雄的书文义深厚,终究有一天会超过诸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2)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
2019-09-18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苏武传》

1.下列加点句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名词用作动词。
B.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之为羞,使动用法。
C.皆为陛下所成就。这是一个倒装句。
D.扶辇下除。下除:下台阶。下,名词用作动词。
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
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
D.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
3.下列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之所以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是因为两人同是汉朝侍中,同时出使匈奴,而且两人一向交情深厚。
B.苏武却表示,皇帝对自己及家族有恩,甘愿像服务父亲一样报效朝廷,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不怨恨朝廷,坚信朝廷不会怀疑自己的忠贞而加害自己。
C.李陵为劝苏武,叙述了苏武的兄长与弟弟服务与汉朝皇帝,都不幸身亡;母亲去世,妻子可能已改嫁,两个妹妹和三个子女,如今也不知是死是活;暗示苏武回去也不一定能确保平安。
D.李陵被苏武的豪言壮语所感动,意识到自己背叛汉朝罪孽深重,于是挥泪与苏武诀别自刎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019-06-19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