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337657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晔,字日华,其先京兆人。祖崇德,道州录事参军。父简,连山令。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于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授晔光禄寺丞,使广南采访刑狱。俄通判荆南,赐绯鱼。

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趾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廷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率扶兰寨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咯晔贻书安南谕朝廷成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前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赵安仁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复判三勾院,出为淮南制置发运使。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俄遴疾卒,年六十三。

(选自《宋史·邵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
B.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
C.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
D.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署,即由中央或地方要员根据德才等标准征聘委任属吏,是古代擢用人才的制度。
B.解褐,即脱去一般平常百姓穿的粗布衣服,意指换上官服,担任官职,步入仕途。
C.削籍,指削除官员名册中的名氏,意谓革职,在古代是对官员较重的一种惩罚措施。
D.私觌物,即外交使节在出使期间馈赠给对方的礼物,是外交礼仪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晔不枉不纵,明断冤狱。任蓬州录事参军时,他没有附和知州杨全的判决,派人仔调查,最终缉获真正的案犯,还平民张道丰等人以清白。
B.邵晔处变不惊,外交建功。他出使安南时,恰逢该国发生内讧,他采取相对灵活的手段,致信对方,晓以朝廷威德,陈明利害,促使乱局平息。
C.邵晔心念政事,屡受嘉奖。他出使回京时详细观察利于防守的险要地带并绘成地图,在地方任职时又勤勉于政事,这些表现都得到皇帝的嘉奖。
D.邵晔勤政为民,造福地方。他任职广州时,虽年逾花甲,仍主持开凿一条内濠,使大量外国商船在台风袭来时可以入濠避风,繁荣了地方贸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
(2)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渠,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赐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韩侂胄用[A]事[B]欲网罗[C]四方[D]知名[E]士相羽翼[F]尝筑南园[G]属万里[H]为之记。
2.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诗歌风格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例如《小池》等。
B.“出守袁”的“出”与《琵琶行》(并序)中“予出官二年”的“出”意思相同。
C.“遗允文书”中的“遗”与《赤壁赋》中“遗世独立”中的“遗”意思不同。
D.“侂胄恚”中的“恚”与《陈涉世家》中“忿恚尉”中“恚”的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兴利除弊,治理有方。在奉新做知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百姓高兴地自觉缴纳税款,社会得以安定。
B.杨万里直言进谏,声誉大振。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贬,杨万里仗义执言,成功留张栻在朝,并以和同之说劝说允文,此事在当时获得高度赞誉。
C.杨万里仁勇双全,颇善军事。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建议在潮惠两州外围修筑寨堡,一为震慑之意,一为阻遏之用。
D.杨万里为人耿介,不畏权贵。他宁可丢掉官职也不愿与韩侂胄同流,韩侂胄当权时期,杨万里在家赋闲十五年,因听闻韩侂胄用兵,忧国忧民孤愤离世。
4.请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2)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
2024-03-10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勾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祐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将犯夔门。夔兵素单弱,宣司祐恭捍御,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正。时沿边久宿兵,江、浙罢于馈饷,荆、襄、淮、楚多旷土,涛因进羊祜屯田故事,事下诸大将,于是边方议行屯田。淮西都统制刘光世乞罢,丞相张浚欲以吕祉代之,涛谓:“祉疏庸浅谋,必败事,莫若就择将士素所推服者用之。”浚不纳,祉至,果以轻易失士心,未几,郦琼叛,祉6死于乱。浚闻之,夜半召涛愧谢。时帝驻跸建康,欲亟还临安。川、陕宣抚使吴玠言都转运使李迨腹刻赏格,迨亦奏珍苛费,帝以问涛。涛曰:“玠忠在西蜀,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帝然之。八年,除史馆修撰。重修《哲宗实录》,帝谕之曰:“昭慈圣献皇后病革,朕流涕问所欲言,后怆然谓朕曰:‘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见其任贤使能,忧勤宗社,古今母后无与为比。不幸奸邪罔上,史官蔡卞等同恶相济,造谤史以损圣德,谁不切齿!’朕痛念遗训,未尝一日辄忘,今以命卿。”六月,《实录》成。复修《徽宗实录》,丞相赵鼎谕旨宜婉辞纪载。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七月,除给事中。秦桧尝令人谕意,欲与共政,涛以书谢之。桧讽言劾之,不报。俄以疾卒,年五十九。遗表闻,帝震悼。涛风貌伟然,颇以忠亮自许。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诘,率漏下数刻始罢。料边情如在目前,知名之士多所荐进。有文集十卷,奏议十卷。

(节选自《宋史勾涛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B.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C.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D.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场合。
C.故事,在古汉语中可指“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也可指“旧事”或“典故”,文中即指“先例”。
D.病革,“革”是“急、重”的意思,“病革”意为“病重”,与“大渐”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涛忠于职守,有胆识谋略。任黔州通判时,使得境内安宁。盗贼王辟要进犯夔门时,勾涛又率黔州兵马帮助田祐恭,敌军散去。在他的建议下,边疆又实行屯田,百姓深受其益。
B.勾涛敢于直言,有大局意识。当皇帝询问吴玠、李迨克扣浪费一事时,勾涛能从大局着眼,认为吴玠忠心守卫西蜀,只把他移官到其他路就可以了。
C.勾涛一生忠诚,深得皇帝信任。生前一些国家大事,皇帝都要同他商量,听取他的意见;因病去世,遗表上奏,皇帝震惊哀悼。
D.勾涛坚守自我,不畏强权势力。他不顾赵鼎关于修史的建议,坚持原则。秦桧与他有共事的愿望,他又写信 推辞,以致秦桧示意别人弹劾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田祐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
②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诘,率漏下数刻始罢。
2021-06-24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盗连起湖湘,弃疾悉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诏委以规画,乃起盖砦棚,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战马铁甲皆备。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上遂释然。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粜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1.课内文言实词填空。
(1)我欲之梦吴越________             (2)予出官二年________
(3)仓皇北顾________                       (4)而莫消长也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要断句处的符号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议者以聚A敛闻B降御前C金字牌D俾日E下住罢F弃疾G受而H藏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即“行在所”,意为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建康。
B.“元元”在文中指百姓、庶民,也称黎元,如杜甫诗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C.“樯”即桅杆,常用来代指船,文中的“樯”与“樯橹灰飞烟灭”的“樯”意思相同。
D.“拔”本义为“抽出、拽出”,文中的“拔”与“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相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年轻有为,富有远见卓识。他深受义军首领耿京的器重和信任,劝说耿京率军南下归宋,并代表耿京处理相关事宜;宋高宗召见了辛弃疾,对他表示嘉许。
B.辛弃疾英勇无畏,敢于伸张正义。他得知耿京被张安国杀害后,挺身而出,只带很少的人马冲进金兵大营,生擒叛徒张安国而归,最终张安国被朝廷公开处决。
C.辛弃疾勇于担当,办事务实高效。他奉皇上诏令筹建军队,不顾政敌的攻击诬陷,积极招兵买马,千方百计经营谋划,最终在皇上的支持下完成了军营建设工程。
D.辛弃疾崇尚气节,喜与名士交往。他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览,并写了《九曲掉歌》;朱熹去世后,他写了一篇祭文,不顾禁令亲自前往朱熹家哭泣祭拜。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辛弃疾认为导致百姓为盗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
2024-01-23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