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 《新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3 题号:1337830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B.天子,我国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始于秦始皇,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陛下”等。
C.右拾遗,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
D.自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文中“开元”即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生活困顿,四处漂泊。他年轻时处境贫困不能有所作为,科考失利后困居在长安;安史之乱中逃往三川,后来又漂泊于剑南、夔州、耒阳等地。
B.杜甫直言进谏,招致疏远。房琯因事被罢免宰相,杜甫为此上疏,肃宗下诏让三司审讯杜甫,后杜甫虽免于责罚,然而皇帝不太接受他的进言了。
C.杜甫忠君爱国,优国伤时。他喜好谈论天下大事,见解深刻而切中时弊,经常登上吹台抒发怀古伤今之情,在诗中寄托对国事的伤感,对国君的思念。
D.杜甫精于诗歌,备受推崇。杜甫创作的诗歌一改陈、隋浮艳之风,诗风雄浑苍茫,兼具古今之长,对后世影响极大,受到元稹和韩愈的推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5.肃宗本想治罪于杜甫,为什么后来没有这样做?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安禄山反,郛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乾元初,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不利,降贼,史思明乘胜西向。光弼敦阵徐行,趋东京,谓留守韦陟曰:“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陟曰:“益陕兵,公保潼关,可以持久。”光弼曰:“两军相敌,尺寸地必争。今委五百里而守关,贼得地,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阻泽、潞,胜则出,败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此猿臂势也。”遂檄河南纵官吏避贼,闬无留人,督军取战守备。上元元年,进围怀州,思明来救,光弼再逐北。思明屯兵河清,声渡河绝饷路。光弼壁野水渡,既夕还军,留牙将雍希颢守,曰: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 左右窃怪语无伦。是日,思明果召日越曰:“光弼野次,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日越至垒,使人问曰:“太尉在乎?”曰:“去矣。”“兵几何?”曰:“千人。”“将为谁?”曰:“雍希颢。”日越谓其下曰:“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颢归,不免死。”遂请降希颢,与俱至。光弼厚待之,表授右金吾大将军。高晖闻之,亦降。或问:“公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再败,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希颢无名,不足以为功。日越惧死,不降何待?高晖才出日越之,降者见遇,贰者得不思奋乎?”宝应元年,进封临淮郡王赐铁券,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一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
B.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
C.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
D.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揖,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敬礼,比跪拜礼简慢,多用于平辈间。
B.上元,指肃宗年号。皇帝通常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后人常用年号来代指皇帝。
C.右,旧时以“左”“右”来区分尊卑高下,通常是左贬右升。文中以右为尊。
D.铁券,是封建帝王用以褒奖功臣、重臣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众轻慢承业已令李光弼不满,兵权交接的狂妄彻底激怒光弼,招来杀身之祸。
B.李光弼反对退守潼关,认为兵家寸土必争,主张移军河阳,形成灵活作战之势。
C.史思明曾打败许叔冀,迫使其投降;后来他驰援怀州,又迫使李光弼两度败北。
D.李光弼平叛有功,晋封临淮郡王,名列太庙,并在凌烟阁留下画像,极富荣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
(2)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
5.李日越为什么会投降?请简要说明。
2022-02-13更新 | 10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翱传

(宋)欧阳修 宋祁

①李翱字习之,中进士第,始调校书郎,累迁。元和初,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常谓史官纪事不得实,乃建言:“大氐人之行,非大善大恶暴于世者,皆访于人。人不周知,故取行状谥牒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臣请指事载功,则贤不肖易见。如言魏征,但记其谏争语,足以为直言;段秀实,但记倒用司农印追逆兵,笏击朱泚,足以为忠烈。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诏可。

②又条兴复太平大略曰:“臣闻定祸乱者,武功也;复制度、兴太平者,文德也。今陛下既以武功定海内,若遂革弊事,复高祖、太宗旧制: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迩;改税法,不督钱而纳布帛;绝进献,宽百姓租赋;厚边兵,以制蕃戎侵盗;数引见待制官,问以时事,通壅蔽之路。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所以兴。陛下既已能行其难,若何而不为其易者乎?”再迁考功员外郎。

③初,谏议大夫李景俭表翱自代。景俭斥,翱下除朗州刺史。久之,召为礼部郎中。翱性峭鲠,论议无所屈,仕不得显官,怫郁无所发,见宰相李逢吉,面斥其过失,逢吉诡不校,翱恚惧,即移病满百日,有司白免官,逢吉更表为庐州刺史。时州旱,遂疫,逋捐系路,亡籍口四万,权豪贱市田屋牟厚利,而窭户仍输赋。翱下教使以田占租无得隐收豪室税万二千缗贫弱以安

④入为谏议大夫,知制诰,改中书舍人。后历迁桂管湖南观察使、山南东道节度使,卒。翱始从昌黎韩愈为文章,辞致浑厚,见推当时,故有司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李翱传》)


【注】①大氐:大抵。②行状:品行,事迹。③牒:文书。④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但记倒用司农印追(       )
(2)屏邪佞而不(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又兴复太平大略曰(     
A.按照条例                 B.整理条款
C.有条理地                 D.分条陈述
(2)如此可以传后世矣(     
A.确定的事实             B.随意的事件
C.真实的记录             D.信服的消息
3.第③段画直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翱 下 教 使 以 田 占 租 无 得 隐 收 豪 室 税 万 二 千 缗 贫 弱 以 安
4.把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
5.对第③段画曲线处的记录,有人认为不合情理,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
6.本文第②段在《旧唐书·李翱传》中没有出现,请联系下面的材料,探究欧阳修在《新唐书·李翱传》中加入此段的原因。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欧阳修《读李翱文》

2022-04-18更新 | 2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字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日:“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儿,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办,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嘉贞自陈:“少孤与弟嘉祐相恃以长令为鄯州别驾愿内徙使少相近冀尽力报死无恨”。帝为徙嘉祐忻州刺史。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日:“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嘉贞因日:“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向使用少晚,则无及已。陛下不以臣不肖,必用之,要及其时,后衰无能为也。”帝日:“弟往,行召卿。”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而忘其名。夜诏中书侍郎韦抗日:“尝记其风操,而今为北方大将,张姓而复名,卿为我思之。”抗日:“非张齐丘乎?今为朔方节度使。”帝即使作诏以为相。夜且半,因阅大臣表疏,举一则嘉贞所献,遂得其名,即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与弟嘉祐相恃以长/今为鄯州/别驾愿内徙/使少相近/冀尽力报/死无恨/
B.少孤/与弟嘉祐相恃以长/今为鄯州别驾/愿内徙/使少相近/冀尽力/报死无恨/
C.少孤/与弟嘉祐相恃以长/今为鄯州别驾/愿内徙/使少相近/冀尽力报/死无恨/
D.少孤/与弟嘉祐相恃以长/今为鄯州别驾愿/内徙/使少相近/冀尽力报/死无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即儒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有五经科。
B.河东,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朕,本为古人自称,尊卑共用,从秦始皇开始被定为帝王自称之词,沿用至清。
D.中书令,三省长官中居第--,统辖六部,佐天子而执大政,唐代其位比宰相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再入仕途,受到武则天赏识。他考中五经科,却因犯事免职。后助张循宪处理事务而受到推荐,武则天认为他有才能,选拔他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得玄宗赞叹,多获升迁慰勉。他工作能力强,屡次升迁。玄宗不但褒扬他政绩,还多次给予慰劳。他感念弟弟,为其申请内迁,玄宗允准。
C.张嘉贞心胸豁达,不慕高位。有人因诬告他而被皇帝治死罪,他从国家利益考虑而替诬告者求情。皇帝因他忠诚而欲授以相位,却被他拒绝。
D.张嘉贞升至中书令,得皇帝重用。皇帝信守承诺,在宋璟罢官后,打算任用张嘉贞为相,却一时忘却其名。后见其奏章而知其名,即委他以重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
(2)时功状盈儿,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
2020-02-21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