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337865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安世,器之,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祐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后曰:无此事,卿误听尔。明日,后留吕大防告之故。大防退,召给事中范祖禹使达旨。祖禹固尝以谏,于是两人合辞申言之甚切。

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章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

昭怀后正位中宫,惇、卞发前谏乳婢事,以为为后设。时邹浩既贬,诏应天少尹鼛孙以槛车收二人赴京师。行数驿而徽宗即位,赦至,鼛乃还。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载远恶地无不历之。蔡京既相,连七谪至峡州羁管。稍复承议郎,卜居宋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刘安世被贬梅州期间,倡办教育,开梅州书院之先河,开启了梅州地区兴学的历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B.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C.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D.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或女子十五岁行笈礼后,由长辈为其所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薨,就是死的意思,用于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去世,也可以用于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哲宗,宋朝第七位皇帝赵煦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依据其生平业绩,根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当朝皇帝钦定。
D.中宫,皇后所居之住所,后来可用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世考中进士后,没有参加铨选任官,直到司马光任宰相,才被推荐为秘书省正字。担任右正言时,曾上书弹劾文彦博等人,没有稍微的宽容。
B.刘安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曾上书批评皇上未纳皇后却亲近女色,劝谏皇上要趁年轻勤研经史,多向大臣学习古今治乱之道,不要沉溺于女色。
C.刘安世遭蔡京、章惇与蔡卞忌恨,被徙置梅州时,他们想置其于死地,先后两次派人刺杀安世,所幸刺客呕血暴毙,刘安世才逃过一劫。
D.刘安世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被流放至荒蛮远恶之地。蔡京当上宰相后,更是接连被贬七次,历经磨难,年老后其名望更加显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
(2)祖禹固尝以谏,于是两人合辞申言之甚切。
5.刘安世曾被苏轼誉为“真铁汉”。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安世身上所体现的“铁汉”品质。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


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B.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C.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D.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忧,按照古代丧礼制度,父母去世须穿丧服守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B.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事项,长官为工部员外郎。
C.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
D.致仕,古代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又称致事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廖刚忠诚国事,孝顺双亲。尽心为国谋划,提出多项利国利民的措施;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又因母亲生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仁厚爱民,颇有信义。邻郡出现盗贼,官吏都逃走,顺昌百姓听命于廖刚;盗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听从他们的规劝散去。
C.廖刚深谋远虑,胸有大略。他认为皇帝应该挑选精锐建立自己的亲兵队伍,以备不时之需;还建议采用屯田的办法来储备粮饷。
D.廖刚敢于直言,刚正不阿。他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掌权,论奏并不避忌;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2)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5.廖刚为什么建议皇帝经营建康?请简要说明。
2020-12-14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滕中正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等级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称号。
B.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外艰”。
C.夺情,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指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D.弃市,死刑的一种,是在人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中正官宦出身,才能卓著。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了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朝廷重用,官职曾经一度不断升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对滕中正恩宠有加,在西洛祭祀祈雨时,见他侍奉尽力,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想要多喝一杯酒都要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经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后来滕中正因张白受到牵连,降为本曹员外郎。
D.滕中正一生为官,尽职尽责。滕中正做官尽职尽责,受到人们赞许,官至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晚年因病罢官,雍熙二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
(2)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
2020-07-13更新 | 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仁宗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节选自《宋史•王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对, 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
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
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
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仁宗立,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的礼仪,太后垂帘奏事。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2020-11-07更新 | 2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