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2 题号:147128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闻先帝丧,入临。时光罢官居洛十五年矣,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有君实。至是入临,卫士见光皆以手加额,民遮道呼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所至,人聚观之,光惧,亟还。太后遣梁惟简劳光,问为政所当先。光疏曰:臣闻周易,天地交则为,不交则为。君父,天也;臣民,地也。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夫道犹歧路,近差跬步,远失千里。今陛下新临大宝,太皇太后同断万几,初发号令,斯乃治乱之歧涂,安危之所由分也。当以要切为先,以琐细为后。臣窃见近年以来,风俗颓弊,士大夫以偷合苟容为智,以危言正论为狂,是致下情蔽而不上通,上恩壅而不下达。闾阎愁苦,痛心疾首,而上不得知;明主忧勤,宵衣旰食,而下无所诉。皆罪在群臣,而愚民无知:往往怨归先帝。臣愚以为今日所宜先者,莫若明下诏书,广开言路,不论有官无官之人,有知朝政阙失及民间疾苦者,并许进实封状,尽情极言。仍颁下诸、州、军,出榜晓示。在京则于鼓院投下,委主判官画时进入;在外则于州、军投下,委长吏即日附递奏闻。皆不得取责副本,强有抑退。群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壅蔽聪明,此不可不察。诏从之。夏四月甲戌,诏曰:先皇帝临御十有九年,建立政事以泽天下;而有司奉行失当,几于烦扰,或苟且文具,不能宣布实惠。其申谕中外,协心奉令,以称先帝惠安元元之意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元祐更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B.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C.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D.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否泰,属于《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象,“否”指好运,“泰”指坏运。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鼓院,官署名,是宋太宗所设置的登闻鼓院的略称,主要掌管受理臣民章奏。
D.甲戌,甲为天干首位,戌为地支十一位,干支搭配可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被罢官后,因先帝驾崩回到京城哭吊先帝,所到之处百姓聚集围观,司马光感到恐惧,急速返回了洛阳。
B.司马光认为近年来风气不正,为官者不仅苟且偷安,还狂妄地发布危险的言论,致使朝廷不了解民间疾苦,皇恩不能惠及到百姓。
C.司马光认为不管是谁,只要了解民间疾苦和朝廷缺失,都一律允许密封上奏,尽情地把话说完,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这样可以避免百姓把怨恨归于先帝。
D.先帝在位十九年,恩泽天下,但是由于主管部门执行不当,朝廷政令成了一纸空文,不能给百姓带去实惠。所以,朝廷昭告天下,奉行诏令,安抚黎民百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遮道呼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2)群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壅蔽聪明。
2022·四川内江·一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登,字彦先,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5]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

(摘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


[注]丞相,指秦桧。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古县A秦太师父B旧治C实生D太师E于此F盍祠祀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取道、经过,与《鸿门宴》中“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的“道”词义相同。
B.短长,短处、把柄, 与《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用法不同。
C.属,劝请、邀请,与《屈原列传》中“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词义不同。
D.故事,旧事、 前例,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登因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时无所顾忌,引起主管部门的不满,只被任命为富川主簿,后又兼任贺州学事。
B.高登认为礼义与法度是治理天下的凭借,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因此坚决反对将州学的田舍交由买马司管理。
C.士民看到高登贫困,就相约馈赠给他五十万钱币,高登推辞不掉,只好把钱放到州学,用来买书以感谢士民。
D.高登认为汪藻不会因为自己参与修订《徽宗实录》而得到提拔,所以断然拒绝和汪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2)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请分别概括能够体现高登“忠、廉、节”的事件。
2024-03-18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御史知杂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行中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大庆殿,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宜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忧。服除,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数争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王则据贝州,讨之,逾月未下,或议召降。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及破城,知州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有臣贼状。朝廷议贷死 ,若讷谓:“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得一遂弃市。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皇祐五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庄。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予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皇祐中,诏累泰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连年不决。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B.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C.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D.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书一般指官员间互通书函,又称作致书、移文,书函常针对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 晓谕责备。
B.班行指朝班的行列,也可指朝廷或朝廷官员,“班行中无比”是对范仲淹的人品和才学的肯定。
C.路寝指帝王的正殿所在,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中的“列观”是指一般寓殿。
D.祠祭即祭祀,古代祭祀有专门的音乐,《诗经》中的“雅”和“颂”就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若讷敢于进谏。对大庆殿设道场,他上书认为不得体;后来他又直指二府未充分言奏政事;对王守忠任节度使,他进谏反对。
B.高若讷受到信任。皇帝向他询问大旱原因,在听取了他的回答后,罢免了宰相贾昌朝和参知政事吴育,并任命他担任枢密副使。
C.高若讷看重气节。王则造反失败后,朝廷商议是否免除贝州知州张得一死罪,他以张得一屈于敌贼、气节尽失为由,表示反对。
D.高若讷博学多才。他博览群书,十分精通历数之学;他自学医术,治愈母病,整理了经典医书,考正、校定其中的错误并刊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
(2)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
2019-11-01更新 | 2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李稙字符直,泗州临淮人。幼明敏笃学,两举于乡。从父中行客苏轼门,大史晁无咎见之曰:此国士也。以女妻焉。靖康初,高宗以康王开大元帅府。湖南向子转运京畿,时群盗四起,偏道阨绝,环视左右无足遣者。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时高宗驻师钜野,闻东南一布衣统众而至,士气十倍,首加劳问。稙占对详敏,高宗大悦,亲赐之食,留之幕府。高宗既即位,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丞相张波督师江上,知稙才,荐为朝奉郎、鄂州通判。大盗马友、孔彦舟未平,稙请修战舰,习水战,分军马为左右翼,大破彦舟伏兵,诛马友,二盗平。浚以破贼功上于朝,转朝奉大夫、通判荆南府。秩满,除尚书户部员外郎。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桧死,除户部郎中。稙始入见,帝曰:朕故人也。方有意大用,以母老辞,除知桂阳军。丁母忧,归葬,哀毁。刘锜遗之书曰:忠臣孝子,符直兼之矣。服阕,参政钱端礼荐差知琼州。陛辞,帝慨然曰:卿老矣,琼州远在海外。改知徽州。逾年,金人败盟,朝廷将大举,以稙漕运有才略,授直敷文阁、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稙措画有方,廷议倚重。干道二年,直宝文阁,主管行宫留守司事。稙上书极言防江十策,皆直指事宜,不为浮泛。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致仕。年七十有六卒,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六》有删节)


【注】①浚:指张浚,南宋大臣,主张抗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B.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C.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D.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畿,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称“京畿”。
B.服阕,即守孝期满、服丧结束;“阕”即“终止”“停止”,故把守孝期满称为“服阕”。
C.漕运,旧时指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通过水路解送的运输方式,主要为供应京城或作军需。
D.致仕,将禄位交还国家,指辞官或退休,“致仕”与“致天下之士”中的“致”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稙聪明好学。多次被乡里推荐,大史晁无咎称赞他是国中极其优秀的人才并将女儿嫁给他。
B.李稙于国有功。靖康初他正担任迪功郎,率众历经艰难最终顺利完成向子交托的转运任务。
C.李稙有军事才华。修战舰,习水战,平定孔、马二盗;上书陈防江十策,都直指事理不说空话。
D.李稙受皇帝信任。高宗为康王时,即留他在幕府;高宗即位后第一次见他,即称他为“故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
(2)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
5.李稙在军事上有哪些才华?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021-06-28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