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咏物言志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4 题号:1338590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柳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
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
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
2.《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
【知识点】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红梅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此词是作者被贬谪黄州期间,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延年,,其《红梅》诗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是这首词的词牌,熟悉的词牌还有“浣溪沙”“如梦令”“一剪梅”等。
B.“慵开”指梅花,“好睡”用拟人手法写出梅花延误花期而与桃杏同时开放的原因。
C.“自怜冰脸不时宜”写出生就冰清玉洁之姿的梅花唯有“乔妆改扮”才能合春天之“时宜”。
D.“诗老不知梅格在”表明,苏轼认为石延年咏梅仅看重绿叶青枝是因不了解梅格。
2.作者批评石延年不知红梅的本质,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梅格”的内涵。
2023-10-24更新 | 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小题。

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1.甲诗中押韵的字一共有几个?(       
A.3个B.4个C.5个D.6个
2.依据黛玉香菱的对话,对乙诗的形式特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起笔运用了比喻手法赞美月华。
B.颔联对仗工整,从时空角度来刻画。
C.颈联分别从视听角度进行细腻描写。
D.尾联借用典故,含蓄表达真挚情感。
3.黛玉对甲诗的评价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众人评价乙诗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相比较于甲诗,说说乙诗的“新巧有意趣”具体体现在哪里?
2023-07-30更新 | 12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一项是(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词》)
2020-07-11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