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1338853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昊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遣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御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单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初,飞在狱,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并言飞无罪,离俱劾去。宗正卿士傿请以百口保飞,离亦劾之,窜死建州。布衣刘允升上书讼飞冤,下棘寺以死。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卒以此得祸。

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文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B.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C.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D.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
B.素服,指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的白色衣服。文中指日常穿的本色或白色便服。
C.漕运,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就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
D.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百姓、平民,在古文中黎首、黔首、庶民都有百姓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非常孝顺,严于律己。母亲生病,他亲自喂药,母亲去世,他三天不吃饭喝水。吴珍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他,他不受;皇帝要为他建造府邸,他不受。
B.岳飞忠正刚直,深受喜爱敬重。他被关狱中时,凡是附会凑成他冤狱的人,都得到大量赏赐,但大理寺丞说岳飞无罪,宗正卿赵士儒以全家老少百口人的性命为他担保。
C.岳飞文武双全,仁义与智慧并重。史论评价说精通《春秋左传》的关云长比不上他,韩信、彭越、周勃、灌婴这些著名的将军跟他相比也有差距。
D.岳飞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集思广益,先定下计谋才作战,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珍益敬服。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饶人。幼颖悟,诵书日数千言,每冥思精索。闻陈文蔚讲书铅山,实朱熹门人,往师之。后师事真德秀。绍定五年,进士及第。嘉熙二年,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言皇子肱当置后①及立太子,乞蚤定大计。时谏官蒋岘方力排肱置后之说,遂力请外,不许,即谒告归。三年,迁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以疾辞。差知安吉州,辞。召赴行在奏事,辞益坚。淳祜元年,差知南剑州。会峡阳寇作,擒渠魁八人斩之,余释不问。父老或相语曰:侯不来,我辈鱼肉矣。郡有延平书院,率郡博士会诸生亲为讲说。民讼,率呼至以理化诲,多感悦而去。输苗听其自概,阖郡德之。丁母忧去官,众遮道跪留。既免丧,侍左郎官。言敌国外患,乞以宗社为心。言钱塘驻跸,骄奢莫尚,宜抑文尚质。兼崇政殿说书,每入讲,必先期斋戒。丞相史嵩之丁父忧,有诏起复,中外莫敢言,惟学校叩阍力争。元杰时适轮对,言:臣前日晋侍经筵,亲承圣问以大臣史嵩之起复,臣奏陛下出命太轻,人言不可沮抑。陛下自尽陛下之礼,大臣自尽大臣之礼,家庭之变,哀戚终事,礼制有常。自闻大臣有起复之命,虽未知其避就若何,凡有父母之心者莫不失声涕零,是果何为而然?特为陛下爱惜民彝,为大臣爱惜名节而已。疏出,朝野传诵,帝亦察其忠亮,每从容访天下事,经筵益申前议。未几,夜降御笔黜四不才台谏,起复之命遂寝。杜范入相复延议军国事为书无虑数土所言皆朝廷大政边鄙远虑每裁书至宗社隐忧处,辄阁笔挥涕,书就随削稿,虽子弟无有知者。六月朔,轮当侍立,以暴谒告,特拜工部侍郎,随乞纳,诏转一官致仕。夜四鼓。遂卒。海内人士伤之。帝悼念不已,赐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给其家。赐谥忠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有删改)

【注】①置后:古时大夫死后无子,生者为死者别置后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杜范入相/复延议军国事/为书无虑/数十所言/皆朝廷大政/边鄙远虑
B.杜范入/相复延议军国事/为书无虑数十/所言皆朝廷大政/边鄙远虑
C.杜范入/相复延议军国事/为书无虑/数十所言/皆朝廷大政/边鄙远虑
D.杜范入相/复延议军国事/为书无虑数十/所言皆朝廷大政/边鄙远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蚤,同“早”,文中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含义相同。
B.谒告,文中指辞去官职。在古代,表示辞去官职的词还有“告老”“请辞”“乞归”“乞骸骨”等。
C.授,指授予官职。原文中出现了多个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语如“迁”“知”“黜”等,它们分别是指“升官”“担任”“罢免官职”。
D.疾,疾病,文中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徐元杰聪颖尚学,颇有远见。他自幼悟性极高,谦逊好学,先后曾拜陈文蔚、真德秀、朱熹为师,后来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上言朝廷应早立太子。
B.徐元杰反对排场,讲究质朴。他上书说皇帝出行钱塘,不应该崇尚骄奢,应该抑制浮华崇尚质朴;他兼任崇政殿说书一职,每次进殿讲说,一定先按期斋戒。
C.徐元杰敢于直言,据理力争。恰逢轮到徐元杰指陈时政得失、举述朝廷急务,对于丞相史嵩之起复一事,他慷慨陈词劝止,诏令终被搁置。
D.徐元杰心怀社稷,饱含深情。守孝期满刚被任用,就直陈皇上需要励精图治和节俭;在他去世后,国人都感到悲伤,皇帝追念不已。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史嵩之丁父忧,有诏起复,中外莫敢言,惟学校叩阍力争。
(2)每裁书至宗社隐忧处,辄阁笔挥涕,书就随削稿,虽子弟无有知者。
5.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为什么徐元杰丁母忧去官之时,“众遮道跪留”?
2023-03-18更新 | 30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太祖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之。

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注】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自荆渚至桂州,水递铺夫数千户,困于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冬,车驾北征,议者皆言宜速取幽蓟,齐贤上疏曰:方今海内一家,朝野无事。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若重之慎之,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

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内附,皆放归农。至是,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并其家属送阙下。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克复之后,便放归农,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若逐户搜索,不无惊扰。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

雍熙三年,授给事中、知代州,与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是时辽兵自湖谷入寇,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不敌,副部署卢汉赟畏懦,保壁自固。齐贤选厢军二千,出正之右,誓众慨,一以当百,辽兵遂却。

齐贤又请调江淮、荆湘丁壮八万以益防御,朝议以为动摇,兼泽国人民,远戍西鄙亦非便,计遂寝。

五年,代还,请老,以司空致仕。入辞便坐,方拜而仆,上遽止之,许二子扶掖升殿,命益坐茵为三。七年夏,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定。

(选自《宋史·张齐贤传》,有删改)


【注】鞫(jū):审问、审讯。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
B.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
C.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己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
D.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下:“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文中指京城。
B.黥配: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C.江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与致事、致政、休致、乞骸骨等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张齐贤敢于直谏。他以布衣的身份被太祖召见,却自不量力,条陈十件事,执意要推行十事,惹怒了太祖,让武士将他拖了出去。
B.张齐贤明察秋毫。张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明察秋毫,救活误入盗贼的五人,并上书奏请减免驿传役夫一半。
C.张齐贤处事谨慎。太宗亲征北伐时,商讨的人都认为应该迅速夺取幽蓟,只有张齐贤认为应该谨慎处置,考虑万全之策。
D.张齐贤勇战辽兵。辽兵入侵,马正寡不敌众,卢汉赟畏惧自保,张齐贤挑选精兵两千人,以一当百,击退辽兵。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
(2)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021-09-15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惟孝,字仲友,襄阳人。长六尺,通《春秋》,下第,乃工骑射。城中乱,争出关。惟孝拔剑杀数人,趋白河,见一舟壮钜甚,急登之。舟人不可,惟孝曰:“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杀我者得此舟。”众披靡,遂舟达郢州。兵乱,奔沙洋。别之杰为帅,尽诸湖不泄水。惟孝令二人贾服前行,密窥隘兵,曰:“易与耳。”乃与十骑,衣黑袍,假为敌兵,曰:“后队亟至。”守隘四五百人悉溃,舟趋藕池。

开庆元年,卜居江陵,至沙市,众舟大集,不可涉。顷有峨冠张盖,从者数十,则宣抚姚希得之弟也,令曰:“敢有争岸者投水中。”惟孝睥睨良久,提剑驱左右而出,举白旗麾,令众船登岸,毋敢乱次。干官钟蜚英见而异之,告唐舜申,舜申曰:“吾故人也。”具言惟孝平生。蜚英谓曰:“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惟孝不答。又叩之,则曰:“朝廷负人。”明日,蜚英导希得致之,宴仲宣楼,蜚英酒酣曰:“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惟孝跃然曰:“从公所命。”乃请空名帖三十还。逾旬,与三十骑俱拥甲士五千至,旗臶鲜明,部伍严肃,上至公安,下及墨山,游踏相继。希得大喜,请所统姓名,惟孝曰:“朝廷负人,福难祸易,聊为君侯一时之难耳,姓名不可得也。”时鼎、澧五州危甚,于是击鼓耀兵,不数日,众至万人,数战俱捷,江上平。制使吕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或云已趋淮甸,后不知所终。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诸湖不泄水              隘:阻塞
B.蜚英导希得致之             罗:捉拿
C.聊为君侯一时之难耳      纾:解除
D.于是击鼓耀兵                    耀:炫耀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遂舟达郢州B.举白旗
C.举匏尊相属D.乃请空名帖三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
(2)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惟孝的主要品质。
2017-12-11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