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3392236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母丧去官,服除,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早,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责,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宇。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B.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C.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D.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又有字,有的还有号。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取字。
B.六经,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乐》《易》《左传》六部儒家经典。
C.宫掖,即宫廷、皇宫之意。掖,掖廷,宫中的旁舍,为妃嫔居住的地方。
D.生祠,旧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它与为去世的人修建的祠堂作用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发愤读书,不以艰难为苦。他辞别母亲投靠他人求学,日夜不辍,冬天困倦时就用冷水洗脸,粮食不够吃就靠喝粥度日,他却以此为乐。
B.范仲淹讲授经书,倡导正气节操。他通晓“六经”,孜孜不倦地为求学的人进行讲解他谈论天下大事激昂慷慨,充满正气,对士大夫影响很大。
C.范仲淹关心民生,致力救灾减赋。江淮一带发生严重蝗灾旱灾,他向皇帝陈词,被派往灾区安抚灾民,他开仓济民,奏请免除一些地方部分赋税。
D.范仲淹官居高位,以天下为己任。吕夷简被罢官后,朝廷重用范仲淹治理朝政,范仲淹裁减依靠权幸居位的滥官,考核官吏,日夜谋划治平之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2)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英宗治平四年闰三月癸卯,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韩维、吕公著兄弟更称扬之。神宗在颍,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吴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纲纪。”帝不听,乃有江宁之命。众谓安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或言其专。曾公亮因力荐王安石,觊以间琦。琦求去益力,帝不得已从之,以司徒兼侍中。入对,帝泣曰:“侍中必欲去,今日已降制矣。然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琦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帝不答。神宗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巳,王安石始至京师,时受翰林学士之命已七越月矣,诏安石越次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安石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跻此道。”冬十一月,。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司马光曰:“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B.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C.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D.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农历每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即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B.邸,战国时诸侯朝见皇帝时在京城的住所。文中指神宗居住的处所。
C.学士,官名,历代具体职能各有不同,唐宋时主要为文学侍从之臣。
D.郊,文中指祭祀。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对随行官员多有赏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在位时,韩维、吕公著兄弟三人就常对人称道王安石,韩维升任太子庶子时,还向神宗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
B.吴奎曾与王安石共事,他反对神宗任用王安石,认为他行为迂阔,若受重用,必然紊乱朝纲,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皇帝听从。
C.曾公亮认为王安石确是辅相之才,向朝廷大力举荐王安石,希望借机让皇帝疏远宰相韩琦。皇帝让王安石以司徒身份兼任侍中。
D.宰相等人因黄河北部连遭旱灾,国家用度不足,请求南郊祭天后不再照例赏赐金钱绢帛了,司马光认为朝廷可以采纳这一提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谓安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
(2)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
5.请概括说明司马光与王安石在国用不足上有何分歧。
2022-03-26更新 | 1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可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曰A河将害B城C事D急矣E虽禁军且为我F尽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徙”在古代是贬官的意思,跟“徙”一样表示贬官的还有左迁、迁谪、谪、除、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徐州任职时,苏轼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5.“为政之道,贵在实干。”请列举苏轼出任地方官期间为老百姓做的三件实事。
2023-11-01更新 | 1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趾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注:弓韣:弓袋《明史·列传第四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台甘、凉、边将告急寇:侵犯
B.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罪 委:舍弃
C.别遣百骑高为疑兵 乘:登上
D.斩敬,贵立功 责:要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 醉则更相枕
B.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 萦青缭白,外天际
C.贵帅轻骑败之儿狼山,追抵石城 况吾与子渔樵江诸之上
D.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及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
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17-11-28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