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牧(803-853)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8 题号:1341814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沈学士张歌人

(唐)杜牧

拖袖事当年,郎教唱客前。

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

孤直绁云定,光明滴水圆。

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

吴苑春风起,河桥酒旆悬。

凭君更一醉,家在杜陵边。


【注】①沈学士,即沈述师,字子明,曾任集贤学士,当时与杜牧同在其兄沈传师宣州幕。张歌人,即张好好,沈述师之妾。②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杜牧家在长安杜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到访,沈述师让张歌人歌唱助兴,“拖袖”则是张歌人歌唱准备的姿态。
B.歌声清沁肺腑,使人如沐吴苑春风,以美丽之景衬动听歌声,构思新颖别致。
C.后两句承景入情,写诗人听歌后的感受,劝慰沈学士一醉方休,借以解乡愁。
D.赠诗对象为二人,但诗歌以描写张好好歌声为重心,可见诗人对张赞赏有加。
2.诗中二至八句是如何表现张歌人乐技高超的?请简要分析。
20-21高一下·河南信阳·期末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杜牧(803-853) 酬和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半”交代了村行的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
B.遍村柔桑,欣欣向荣。“过”写出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灵活现。
C.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裙子的农家少女,诗歌充满了乡野情味。
D.主人摆出饭和菜肴招待客人,给人以味觉上的美感,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
2.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2022-04-02更新 | 26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孤起”形容角声,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时孤寂黯然的心境。
B.颔联把无形的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
C.颈联议论,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转为安慰对方。这是富有理趣的画龙点睛,点明写作目的,成了本诗的“诗眼”。
D.尾联的“轻”字使用巧妙,表现了诗人对张祜的赞赏与慰勉。
2.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景、事)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21-08-04更新 | 9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北齐二首(其二)

李商隐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注】北齐:550年—577年,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导致亡国。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句描述了华清宫所在地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的秀美景色。
B.李诗首句“巧笑”语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诗借此刻画冯淑妃的妩媚形态。
C.“倾城最在著戎衣”一句表面上赞美穿着出猎武装的冯淑妃风姿,实为反语。
D.同为咏史诗,杜诗重在议论,李诗重在叙事,但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关心。
2.两首诗都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1-05更新 | 1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