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1343680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少与兄源俱以儒学知名。举进士,调正平县主簿。用大臣荐,召试,为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会范仲淹贬,敕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洙上奏曰:“仲淹忠亮有素,臣与之义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宰相怒,落校勘,复为掌书记、监唐州酒税。赵元昊反,大将葛怀敏辟为经略判官。洙虽用怀敏辟,尤为韩琦所深知。洙数上疏论兵,请便殿召对二府大臣议边事,及讲求开宝以前用兵故实,特出睿断,以重边计。又请减并栅垒,召募土兵,省骑军,增步卒。又上鬻爵令。会郑戬为陕西四路都总管,遣刘沪、董士廉城水洛,以通秦、渭援兵。洙以为前此屡困于贼者,正由城寨多而兵势分也。今又益城,不可,奏罢之。时戬已解四路,而奏沪等督役如故。洙不平,遣人再召沪,不至;命张忠往代之,又不受。于是谕狄青械沪、士廉下吏。戩论奏不已,卒徙洙庆州而城水洛。会士廉诣阙上书讼洙,诏遣御史刘湜就鞫,不得他罪。而洙以部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又以为尝自贷,坐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下莫不以为湜文致之也。徙监均州酒税,感疾,沿牒至南阳访医,卒,年四十七。洙内刚外和,博学有识度,尤深于《春秋》。自唐末历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开始为古文洙与穆修复振起之其为文简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自元昊不庭,洙未尝不在兵间,故于西事尤练习。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尽当时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费,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洙亦去而得罪矣。

(节选自《宋史·尹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唐末/历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开始为古文/洙与穆修复振起之/其为文简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
B.自唐末/历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开始为古文/洙与穆修复振/起之其为文简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
C.自唐末历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开始为古文/洙与穆修复振/起之其为文简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
D.自唐末历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开始为古文/洙与穆修复振起之/其为文简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B.书记,可指官府中掌管公文、书信的官吏,后常泛指在机关团体中担任文书抄写等事务的人。
C.便殿。也称“别殿”“别宫”,指正殿以外的别殿。是古时帝王休憩游宴的地方。
D.《春秋》,文中指鲁国的一部编年史。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四书”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洙重情重义,声援落难朋友。范仲淹被贬。皇帝告诫各级官吏不要结党营私,尹洙却上奏为范仲淹鸣不平,并自称是其党羽,结果被革除部分职务。
B.尹洙忧心国事,多次上疏献策。西夏赵元昊反叛朝廷,尹洙几次上疏谈论军事,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请求皇帝加强对边疆的谋划增加步兵等。
C.尹洙审时度势,反对增建城寨。郑戬派人营建水洛城,尹洙认为此前我军屡次被敌人围困,正是由于城寨太多而兵力分散。故而极力反对。
D.尹洙善于著述,阐述战守利害。尹洙博学多识,他总结的军事学说强调了要训练当地民兵代替守军,以减少军费,作为御敌的长期政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士廉诣阙上书讼洙,诏遣御史刘湜就鞫,不得他罪。
(2)自元昊不庭,洙未尝不在兵间,故于西事尤练习。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徽之,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之。

乾德初,与郑玘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其名,待以宾礼。蜀平,移峨眉令。时宋白宰玉津,多以吟咏酬答。复为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阙。太宗素闻其诗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数百篇奏御,且献诗为谢,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语。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迁侍御史、权判刑部。尝属疾,遣尚医诊疗,赐钱三十万。

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董俨为右计使,欲倾昌言代之,尝谓徽之曰:“上遇张洎、钱若水甚厚,旦夕将大用。”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熙遽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宠,谓徽之遣熙构飞语中伤己,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质其语。出徽之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熙落职通判朗州。徽之未行,改镇安军行军司马。

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锡赍如侍祠之例。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明年春正月,车驾还,又遣使临问。卒,年八十。

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尝言:“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浸薄。”世谓其知言。徽之寡谐于俗,唯李昉、王祐深所推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为文义友。自为郎官、御史,朝廷即待以旧德。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宋史·杨徽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B.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C.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D.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C.通判:宋太祖创设的官职,主要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拥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D.太宗:谥号名,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后世亦用以称父殁后在宗庙所立之木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徽之自幼学习刻苦。他跟从善写赋的江文蔚、会写诗的江为游历,逐渐与他们齐名。后又到庐山自修学业,期间,到汴、洛地区后,深得窦仪、王朴的礼遇。
B.杨徽之深得皇帝赏识。太宗曾经向他索要诗集,看后大加赞赏,并把自己写的诗直接赐予他。杨徽之生病时,太宗派医生去诊疗,并赐钱抚慰。
C.杨徽之处事常无心机。他并不是有意把董俨的话告诉刘昌言,借此搬弄是非。但还是得罪了张洎,自己因此受到牵连,被调出京城任职。
D.杨徽之品性淳朴耿直。他崇尚务实进取,肯定温仲舒、寇准的晋级途径;他极少与时俗合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
(2)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
2018-10-22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舡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桌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桌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唐恪传》,有删改)


【注】①舡;同“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桌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B.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桌/人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C.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桌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D.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桌/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唐恪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被录取,而是凭借先祖功勋而受恩赏登第。
B.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力。
C.夷指古代中国西部地区各少数民族,引申为对中国境内四方少数民族的通称。古有“西夷、东戎、南蛮、北狄”之说。
D.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点子起兵救援王朝。文中指金兵来犯时,各地的救援军队聚集起来,保卫王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很有孝心,颇有为政才能。四岁时,父亲去世,他听到旁人提到父亲便悲伤哭泣;处理政事时,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唐恪忠于职守,成功治理水患。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他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
C.唐恪得到重用,官职屡有升迁。在大观年间和靖康初年曾任屯田员外郎、中书侍郎等职,两朝皇帝对其礼遇有加,亲自下旨褒奖。
D.唐恪能力有限,被人弹劾离职。他曾建议留太子居守汴而皇帝西至洛阳,遭到了开封尹何桌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为御史弹劾,被免去相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2)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2019-06-06更新 | 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少负俊材,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即位,治永昭山陵,悉用乾兴制度。獬言:“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先帝节俭爱民,此天下所共知也。而山陵制度,乃欲效乾兴最盛之时,独不伤俭德乎?愿饬有司,损其名数。”不报。又上疏言:“陛下初临御,恭默不言,所与共政者七八大臣而已,焉能尽天下之聪明哉?愿申诏中外,许令尽言,虚心求之,必能有益治道。”帝嘉纳之。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治平中,大水求言,獬上疏曰:“陛下侧身思咎,念有以消复之,不知求忠言者,将欲用之邪,抑但举故事邪?观前世之君,因变异以求谏者甚众,及考其实,则能用其言而载于行事者,盖亦鲜矣。今诏发天下忠义之士,必有极其所韫,以荐诸朝,一日万机,势未能尽览。如是则与前世之为空言者等尔。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天下之进言也甚难,而上之受言也常忽。愿陛下采群臣之章疏,容而听之,以出夫前世之为空言者,无令徒挂墙壁为虚文而已。”还,判三班院。神宗初,召獬夕对内东门,拜翰林学士。权发遣开封府。民喻兴与妻谋杀一妇人,獬不肯用按问新法,为王安石所恶,出为侍读学士、知杭州。未几,徒青州。方期青苗钱,獬言:“但见其害,不忍民无罪而陷宪网。”引疾祈闲,提举鸿庆宫,卒,年五十一。家贫子弱,其枢藁殡僧屋十余年,滕甫为安州,乃克葬。

(选自《宋史·郑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B.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C.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D.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修起居注,指宋时掌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
B.山陵,原指山岳,后喻指帝王,旧时也可指帝王的坟墓。文中意指英宗。
C.临御,指君临天下,治理国政;也指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
D.青苗钱,是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獬才华横溢,年轻有为。他年少时就以才学闻名,诗文秀拔,虚浮之人不敢侵扰他,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入朝做官。
B.郑獬直言进谏,恪尽职守。英宗即位后,郑獬谏言应降低修治永昭山陵的等级;后又上书建议英宗招纳天下贤士,广开言路。
C.郑獬积极进言,谈吐有据。治平年间发生重大水灾,郑獬进言英宗应吸取前世经验,宽容听取群臣建议,让好的建议能切实施行。
D.郑獬怜恤百姓,家境贫苦。他调任青州后因不忍看到青苗钱危害百姓,请求病休;去世后因家贫子弱,棺柩放置了十多年未下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
(2)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
5.为广开言路、采纳忠言而不流于“但举故事”的形式,郑獬提出了哪些具体意见?请结合你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以说明。
2021-08-19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