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1344639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善长,字百室。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太祖礼之。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知人善任,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饱,甚见亲信。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韩国公,予铁券,免二死。时封公者六人,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何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寒,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治栎阳。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高帝曰:“诸君知猎乎?知猎狗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B.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C.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D.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开国之君,自汉代起,各朝代首位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这是后人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谥号。
B.故事,此处指先例,意为旧日的典章制度,这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的意思不相同。
C.铁券,起源于汉代,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享有优厚待遇及免其死罪。
D.左右,意为帮助、辅佐,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和《关雎》中“左右流之”的“左右”的意思都不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善长察材汝善抚之,使之肖我(《与妻书》)
B.复太祖布款诚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C.高祖萧何功最盛       阙秦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D.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终苟免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善长洞察时局,眼光独到。朱元璋攻占滁阳,他前往拜谒;他认为天下即将大变,劝说朱元璋效法刘邦所为,安定天下。
B.朱元璋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他对待像李善长这样的人才可以做到以礼相待,又能够发挥其所长,功成也能给予极高的肯定。
C.萧何淡看财物,富有先见。刘邦入咸阳,诸将为分财物发生争执,只有萧何看到了秦朝文献档案的重要价值,先行收藏起来。
D.刘邦任人以能,论功行赏。他东征西战,常把后方事务交给萧何,萧何不辱使命;他肯定萧何的功劳最大,赞其为“功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
(2)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6.明太祖下诏,评价李善长功比萧何,请根据文本信息概述二人的共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十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事:侍奉
B.武安君南挫强楚,北燕、赵                 威:威势
C.文信候不快,未有以                       强:勉强
D.赵襄王迎甘罗                                     郊:到郊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侯何不快甚也                                   之 :助词,不译
B.孺子行                                             因:依着
C.试臣,何遽叱乎?                            其:难道
D.文信侯入言之于始皇曰                         乃:就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候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王。
D.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2018-11-16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战于雍丘,大破之,斩李由。益轻秦。宋义谏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项羽、沛公攻外黄未下,去。闻武信君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眙都彭城。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赵数请救于楚。高陵君显在楚,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

材料二:

楚王置宋义为上将军,又使项羽为次将,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我承其敝;不胜,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秦、赵。遣其子宋襄相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今岁饥民贫,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诸将皆慑服。使报命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项羽乃遣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项羽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莫敢纵兵。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为楚地兵A不足B忧C乃渡河D北E击F赵G大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是疲劳、疲乏之意,与《过秦论》“率疲弊之卒”中的“疲”意思相同。
B.斗,指使⋯⋯争斗,与《苏武传》“反欲斗两主”中的“斗”用法不相同。
C.甬道,原指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文中指秦军运粮的通道。
D.壁,本指军营的围墙,这里指营垒。文中诸侯军的应对可用“作壁上观”概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梁连续攻破章邯军,加上项羽、沛公又打败秦军,项梁不免有些骄傲。宋义发现这些迹象,提出警示,但项梁并不采纳,之后果然大败。
B.宋义被任命为上将军后,领兵救赵。在战略思路上,他认为应优先保存自己力量,消耗对方实力,最终可渔翁得利。而项羽不认同这个观点。
C.项羽看宋义派儿子去齐国,谋划造反,所以列举了宋义的战略失误和不臣之心以取得大义,然后果断出手,击杀宋义,夺取了兵权。
D.材料二真实刻画了项羽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形象,有其勇武果决的一面,也有心机谋算的一面,栩栩如生,逼真传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2)不引兵渡河,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非社稷之臣。
5.楚王重用宋义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3-11-03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大吏,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处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故后世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司马、廷尉等。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往乐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居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2021-10-14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