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8 题号:1344657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诧。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注】①贳: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抒发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
C.“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2.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

杜甫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注①:何将军,郑广文好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郑广文满怀兴致而来,初见“剩水”“残山”,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
B.颔联将“绿”“红”前置,句法灵动,突出了“折笋”“肥梅”给人的视觉冲击。
C.第六句中的“金鱼”是何将军的配饰,“金鱼换酒”写出何将军好客及嗜酒豪兴。
D.本诗中诗人山林做客显得放松随意,与《客至》中诗人因菜少酒陈略显歉意不同。
2.明人汪瑷说尾联“见宾主相忘之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乐”的原因。
2022-06-28更新 | 2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西山望硖石湖

白居易

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

平障烟浮低落日,出溪路细长新苔。

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

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


【注】①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因避党争自求外放,任杭州刺史。次年,至属地海宁寻访恩师顾今况故居,作此诗。②太守此处是诗人的自称。③书台,即顾况读书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听觉着笔,再写所望之南湖,写出了诗人循声望湖的现实情境。
B.颔联不断变换视角由高远的“烟”“落日”,写到低近的“路”“新苔”。
C.诗人回忆与顾况论诗的情景,至今还记得当时恩师壮志难酬的苦闷。
D.诗歌语言平实晓畅,无生僻词语或典故,具有自诗的典型风格特点。
2.颈联的诗眼是哪个词?请简要分析。
2022-06-13更新 | 26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下列对散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
B.晚云变露,意思是夜晚天空的云层渐渐模糊难以认辨,而空气却越来越凉冷湿润,地面上也凝结了露珠。
C.“新月学扇”,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月牙儿冉冉升上的景象,且有它尽力欲呈露半面的趋向的意味。
D.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整首曲子给人一种苍茫、喧闹、高远之感。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赏析这首散曲的写景特点。
2021-09-20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