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8 题号:134474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大行设九宾,胪传。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谓叔孙生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B.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C.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D.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精通一艺、教授生徒。
B.平明,指正午时分,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间段,如夜半、鸡鸣、黄昏等。
C.九宾,我国古代外交或朝贺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抓住时机,建立礼仪制度。汉王刘邦统一天下后,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叔孙通得知便自荐为汉王制定朝仪。
B.叔孙通举荐弟子,获得诸生称赞。叔孙通趁机说弟子们和他一块儿制定了朝廷礼仪,刘邦任命那些人都当了郎官,儒生们称赞叔孙通能知晓当代最重要的事务。
C.叔孙通规劝皇帝,不要改换太子。刘邦想让赵王刘如意取代刘盈当太子,叔孙通称说刘盈忠厚孝顺,天下人全都知道,刘邦当即彻底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头。
D.叔孙通辅佐皇帝,制定各种礼法。孝惠帝即位,对叔孙通说,大臣们对朝拜、祭祀先帝陵墓和宗庙的礼仪还不会,让他去制定,后又让他制定其他方面的礼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成代汉语。
(l)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
(2)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梁,魏国的都城),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厌事,厌于事,有很多事做)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 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事其。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舃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舃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舃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富贵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 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余,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剌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剌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剌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剌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剌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B.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C.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D.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指秦惠王,战国时秦国的国君,那时其他国家的国君也称呼“王”。从秦王嬴政开始,称呼国君为“皇帝”。
B.闾巷,乡曲,都是指县城,“乡曲”是较小的县城。
C.从亲,合纵相亲。指战国时除秦之外的六国合纵结为联盟
D.乘,古代称一车四马为一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在秦王面前中伤陈轸说,陈轸用丰厚的礼物随便地来往于秦楚之间,应当为国家外交工作。如今楚国却不曾对秦国更加友好反而对陈轸亲善,足见陈轸为自己打算的多而为大王打算的少啊。秦王当时还真的相信了。
B.魏国的犀首在魏王手下不被重用,陈珍替他出谋划策,使他得到重用,甚至,魏、赵、齐三国宰相的事务,都由犀首决断。
C.庄子剌虎的故事很生动。这个庄子不是写《逍遥游》的庄子,他看到两只老虎吃牛,就耐心等待它们吃,等待它们争斗搏杀,最后“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D.文中陈轸计谋多,会说话,特别能旁证博引。他先在秦国,后来又到了楚国,再又回到了秦国,秦王几次怀疑他,都被他巧妙化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2)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周《逍遥游》)
(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2019-10-10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汉二年,汉之败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汉五年,布使人入九江,得数县。六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周殷反楚,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之垓下。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筹之,东击荆,荆王刘贾走死富陵。尽劫其兵,渡淮击楚。楚发兵与战徐、僮间,为三军,欲以相救为奇。或说楚将曰: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不听。布果破其一军,其二军散走。遂西,与上兵遇蕲西,会甀。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馀人走江南。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给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

(选自《史记·黥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B.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C.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D.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大司马,是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C.淮阴,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文中“淮阴”为淮河之北。
D.诸侯,源自分封制,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布幼时有人称他受刑之后才能称王,黥布成年被定罪,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后来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兵败后)被番阳人所杀。
B.汉六年,英布和刘贾进入九江,诱导大司马周殷,周殷反叛楚国后,就调动九江的军队与汉军一起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于垓下。
C.楚国想采用互相救援的计策赢得黥布,有人劝解不能采用此法,但是楚将不听,最终被黯布打败其中一支军队,其余两支溃散而逃。
D.皇帝大骂黥布为何要造反,黥布对自己的野心毫无隐藏直接表明自己想当皇帝。于是两军大战。黥布的军队被打败,逃到长江以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
(2)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
2021-02-26更新 | 1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少时好读书。里中,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孝文帝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B.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即土地神,常与“稷”连用,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文中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B.昆弟,即子弟,文中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离开他。
C.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或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以作凭信,后因以之称分封、授官。
D.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此处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老人们都夸赞他;他却说,有朝一日让他主持管理天下,他也能像今天分肉一样出色。
B.陈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
C.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刘邦夸赞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
D.陈平见识卓绝,尽显辅臣气度。他认为宰相的职责不是去管具体事务,而是管好群臣,因为宰相要向上辅佐天子,对下统率百官,使其各司其职。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兼爱》)
5.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1-09-14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