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135248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景,这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B.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写了景,但作用不同,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C.“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D.“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2.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关题目。

独坐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①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漂泊两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②“朱绂”,指古代礼服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寞。
B.颔联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C.颈联“恨”“负”二字写出了杜甫感叹随着年华老去但仕途仍然不得志的遗憾。
D.本诗写景视野开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语言有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E.本诗诗写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情景交融,感染力强。
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03-28更新 | 12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到了孤雁不饮不啄,只是飞着叫着追寻,声音里透出孤雁对它的同伴的思念。
B.颔联“一片影”与“万重云”相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孤单。
C.颈联“似”“如”借写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表现了孤雁的渴望与煎熬。
D.尾联写野鸦也受到孤雁情绪的感染,鸣噪不已,进一步衬托了孤雁渴望团聚的愁苦。
2018-12-06更新 | 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2.“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B.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吴融《华清官二首·其一》)
C.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欧阳修《送姜秀才游苏州》)
D.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石柔《绝句》)
3.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18-04-16更新 | 3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