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贺(790-81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13579848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①本组诗写于李贺任奉礼郎以病辞归昌谷时。②箨(tuò)落:笋壳落掉。
1.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箨落”句写笋壳落掉后,新竹很快地长高了,翠绿柔润,仿佛是用刀削开的碧玉。
B.“露压”句看似写竹容颜愁惨,实则移情于物,写人的悲怨,物我相契、情景交融。
C.两诗均是托物言志之作,取材于日常生活,有《诗经》遗韵,深得“赋比兴”三味。
D.两诗都把普通意象写出了奇特之处,迥异于传统咏竹,表现出李贺奇谲冷峭的诗风。
2.竹是古诗常见意象,寄托着诗人情志。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竹寄寓的形象。
【知识点】 李贺(790-816)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请恩泽:马周因替常何代写政治利弊得失条目而为太宗赏识,因此得到官职。②拏云:犹凌云,指志向高远。③呜呃:悲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分写自己客中饮酒和主人奉觞祝酒,呼应题目,同时“零落栖迟”写出了自己飘零流落、滞留异乡的境遇。
B.“主父”句以古人自喻,说自己像西游长安、久困不归的主父偃一样,家中的亲人因为盼望自己归来,将门前的柳树枝条都折断了。
C.主人用马周的典故,表明政治出路不只有一种途径,勉励诗人厚积薄发、静待时机。
D.本诗运用了主客对话方式:“吾闻”的“吾”指劝酒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
2.借酒抒情,是李贺的《致酒行》与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共同的特色,但二者所抒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12-24更新 | 1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福昌(今河南宜阳)人。②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③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④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自己“平原客”。⑤弹铗:《战国策》载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弹铗而歌。⑥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标题“客游 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借此诗表达思乡怀人之感。
B.首联写眼前现实,其中“悲满”一句写远行千里内心悲伤,“日暖”一句写眼见日光晒暖石头,增添思乡之情。
C.首联中的“暖”字与“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离家是悲伤的,而故乡则永远是温暖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政者,“不谒”表面上表达自己的清高,因此只能作“平原客”其实暗含不被赏识重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E.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剑歌,并且还可以“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
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与本诗尾联中的“裂帛”,都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18-03-07更新 | 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高轩过

李贺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注】①《唐才子传》记:(贺)少“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援笔题曰《高轩过》”。②庞眉书客:作者自称。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古体诗层次分明,跌宕有致。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先写“东京才子”“文章巨公”高车相访,次赞二人学识文名,后言自己的处境与抱负。
B.青翠的官服,金饰的马辔,隆隆的车马,如虹的气势,前六句绘声绘色,实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渲染出两位大人物的非凡气派、赫赫声名。
C.作者此时初出茅庐,却自称“庞眉书客”,既为谦辞表诚恳之意,又调侃自己困厄之心境,既以自身衬托两位大人,又借此引出枯木逢春之欣喜。
D.全诗最后四句中“秋蓬”“死草”“垂翅”等暗喻自己的失意困境;“生华风”“附冥鸿”“作龙”等则直言期待明公提携实现人生转折的热切愿望。
2.本诗曾令后人击节叹赏,请赏析画横线诗句的精妙之处。
2019-04-20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