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6 题号:139021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帝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受禅之初,颇好微行,或谏其轻出。曰:“帝王之兴,自有天命,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我终日侍侧,不能害也。”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一日,罢朝,坐便殿,不乐者久之。左右请其故。曰:“尔谓为天子容易耶?早作乘快误决一事,故不乐耳。”汴京新宫成,御正殿坐,令洞开诸门,谓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

吴越钱俶来朝,自宰相以下咸请留俶而取其地,帝不听,遣俶归国。及辞,取群臣留俶章疏数十轴,封识遗俶,戒以途中密观,俶届途启视,皆留己不遣之章也。俶自是感惧,江南平,遂乞纳土。

南汉刘在其国,好置鸩以毒臣下。既归朝,从幸讲武池,帝酌卮酒赐疑有毒,捧杯泣曰:“臣罪在不赦,陛下既待臣以不死,愿为大梁布衣,观太平之盛,未敢饮此酒。”帝笑而谓之曰:“朕推赤心于人腹中,宁肯尔耶?”即取酒自饮,别酌以赐

晚好读书,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乎!”谓宰相曰:“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覆视之。”遂著为令。

乾德改元,先谕宰相曰:“年号须择前代所未有者。”三年,蜀平,蜀宫人入内,帝见其镜背有志“乾德四年铸”者,召窦仪等诘之。仪对曰:“此必蜀物,蜀主尝有此号。”乃大喜曰:“作相须读书人。”由是大重儒者。

(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B.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C.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D.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宋太祖接受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
B.二典,是《尚书》中《尧典》、《舜典》的合称。典是指有垂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籍。
C.刑部,隋以后官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刑罚等。
D.改元,指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匡胤当皇帝后喜欢便装私访,臣下劝他不要轻易出去,宋太祖对属下的规劝不予回应,便装出宫的次数更多了。
B.宋太祖堪称明君,他因自己错误决断一事,在便殿向左右说自己的内心就像洞开的殿门,稍有邪思杂念,人人都看得见。
C.宋太祖不听大臣劝告而放归吴越钱俶使其感动,赐酒南汉刘推心置腹,都可说明他不喜欢用阴谋诡计来实现某种目的。
D.宋太祖看到当时朝廷对违法杀人的人置之不问,于是立法令规定,从今以后判决死刑的案卷一定要上报刑部复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戒以途中密观,俶届途启视,皆留己不遣之章也。
(2)帝笑而谓之曰:“朕推赤心于人腹中,宁肯尔耶?”
5.宋史对宋太祖评价很高:“考论声明文物(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概括上文中宋太祖以哪些表现赢得如此高的评价。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登,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授静江府古县令,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之,琥怒,中之以危法。会有诉琥侵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适登母死舟中,草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B.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C.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D.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别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
B.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故特指士以上的穿着,代指缙绅、名门世族。
C.秩,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满秩”即秩满,文中指高登贺州学事任期结束。
D.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先买马还是先养士,高登与太守争辩,他认为学校是礼仪诞生的地方,不能废弃,他坚持治理天下依仗礼仪和法度之理。
B.高登任静江府古县令时,秦琥有改变,高登增补他担任学职;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声气严厉地喝令他,并对他处以死刑。
C.高登因不满秦桧的作为,拒绝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了上司;他因处置秦琥一事遭受上司的诬陷,遭受打击报复而终致入狱。
D.高登求纳官赎罪,担任右司的故人建议他拜见丞相,而不要直接向朝廷上书,可是他却只认君父,不认权臣,不肯媚附权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它日,琥有请属,登谢之,琥怒,中之以危法。
(2)适登母死舟中,草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
5.高登重视教育,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1-08-03更新 | 2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弱冠事刘崇,以骁勇闻。宋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年节度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护车土优沮具议,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益时月未利,徙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逐为契丹所擒。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间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

(选自《宋史·杨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B.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C.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D.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中使,帝王宫中派出的使者,多由宦官充任。
C.君侯,秦汉时对列侯而为丞相者的尊称,后用于对达官贵人的尊称。
D.寅、巳,古人用来纪时的十二地支,其中“寅”排在地支的第一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为保百姓、劝主投降。宋太宗征讨并围困太原城,使得太原城成为孤城,杨业为了保全城中的生灵,劝服他的主子刘继元向宋太宗投降。
B.杨业戍边有功,遭人妒忌。杨业将侵入雁门关的契丹军队打得大败,让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逃走,引起了束手边关主将的妒忌,有人偷偷上书诽谤他。
C.杨业受人责难,愤然出战。杨业被护军王侁讥讽,愤然出战,并让潘美、王侁等人在谷口做好接应,结果潘美、王侁等人为了争功,离开了谷口,杨业战败被擒。
D.杨业敢于吃苦,爱护部下。代州北部地区寒冷,而杨业在露天处理军务时旁边不生火,而且神情愉快,毫无寒冷的样子;他对部下有恩德,士兵都乐意为他所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
(2)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5.皇帝是如何对待边关主将诽谤杨业的奏疏的?
2021-04-28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

②哲宗即位,刘挚荐,为监察御史。岩叟入台之明日,即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遂言役钱敛法太重,民力不胜,愿复差法如嘉祐时。

③江西盐害民,诏遣使者往视。岩叟曰:“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恐有不及被德泽而死者。愿亟罢之。”又极陈时事,以为“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不屏群邪,太平终是难致” 。时下诏求民疾苦,四方争以其情赴诉,所司惮于省录,颇成壅滞。岩叟言:“不问则已,言则必行之。不然,天下之人必谓陛下以空言说之,后有诏令,孰肯取信?”

④夏人数万侵定西之东、通远之北,坏七厓巉堡,掠居人,转侵泾原及河外鄜、府州,众遂至十万。熙帅范育侦伺夏右厢②种落大抵河外,三疏请乘此进堡砦③,筑龛谷、胜如、相照、定西而东径陇诺城。朝议未一,或欲以七巉经毁之地,皆以与夏。岩叟力言不可与,彼计得行,后患未已。因请遣官谕熙帅,即以户部员外郎穆衍行视,筑定远以据要害。其调兵赀费,一从便宜,不必中覆。定远遂城,皆岩叟之力。

⑤复为枢密都承旨、权知开封府。旧以推、判官二人分左右厅,共治一事,多为异同,或累日不竟,吏疲于咨禀。岩叟创立逐官分治之法,自是署为令。……

⑥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赠左正议大夫。

(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①嘉祐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②右厢:左右厢为西夏“边中”地区的高级政区。③堡砦:堡寨,指围以土墙木栅的战守据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刘挚荐(       )(2)熙帅范育侦伺夏右厢种落大抵河外(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愿复差法如嘉祐时(       )
A.方法做法  B.吏部选授官吏的条例  C.区别对待  D.徭役赋敛
(2)所司惮于省录(       )
A.视察登记  B.反省记忆  C.注意记录  D.逐省记录
3.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调 栾 城 簿 泾 州 推 官 甫 两 月 闻 弟 丧 弃 官 归 养。
4.把第④段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其调兵赀费,一从便宜,不必中覆。定远遂城,皆岩叟之力。
5.王岩叟晚年被贬,太皇太后惜其被贬,赞其有大功。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岩叟之大功。
6.司马光曾称赞王岩叟“进谏无隐,必行其言”。请分析本文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并简析其“进谏无隐”背后的原因。
2024-03-11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