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139267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高平知县。调河内,擒巨寇天坛山刘二。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李自成围开封,汉遣死士入贼中,声言:“诸镇兵来援,各数十万至矣。”贼闻则惊走。

汉为人气爱士。用兵士卒同甘苦,人乐为之死;好用间,贼中虚实莫不知。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时兵部奏援剿兵十万,汉所监凡五万九千,然大半已溃散,兵部空名使之。汉乃简保营兵百余人,募邯郸、钜鹿壮士三百人,又取故治河内所练义兵五百人,及亲故子弟,合千人,报可。八月朔夜半,袭贼范家滩,斩一红甲贼目。檄诸将合剿。自走襄阳,督左良玉兵救汴。至潼关,有诏汉巡按河南。时贼灌开封,汉闻,趣诸将自柳园夜半渡河,伏兵西岸。檄卜从善等夹攻之,斩首九十余级,遂入汴,大张旗鼓为疑兵。追贼至朱仙镇,连战皆捷。巡抚高名衡谢病,即擢汉右佥都御史代之。

无何,刘超反永城。超,永城人,跛而狡,为贵州总兵,坐罪免。上疏言兵计,陈新甲用为河南总兵。以私怨杀其乡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余人,惧罪,遂据城反。汉上疏请讨,语泄,超得为备。明年正月,汉入永城,声言招抚,为贼所杀。

(选自《明史·王汉传》列传第一百五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平知县                                      除:授官。
B.汉为人气爱士                                负:凭恃。
C.登者以布                                      挽:包裹。
D.时贼日炽                                      氛:气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王汉破贼有功的一组是(     
①擒巨寇天坛山刘二                              ②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
③汉持刀直上                                        ④袭贼范家滩,斩一红甲贼目
⑤自走襄阳,督左良玉兵救汴                 ⑥檄卜从善等夹攻之,斩首九十余级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汉作战勇敢,受到皇上的赞赏。攻打天坛山贼寇时,王汉不畏山势陡峭险峻,表现极为勇敢,皇上常常赞叹王汉前后破贼的功劳。
B.王汉在军队建设上有自己的做法。在兵部奏请增援剿贼需要十万军队时,王汉在得到皇上的允许后,通过各种方式选拔募集了千人。
C.王汉在指挥作战时善于用兵。王汉巡按河南时,先设伏杀贼取胜,进入开封,又大张旗鼓作疑兵,追赶贼寇到朱仙镇,接连获胜。
D.王汉为平定叛贼,有勇于献身的精神。刘超被任用为河南总兵,犯罪后据城造反,王汉要招抚他,结果这一消息泄露,被贼寇所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乐为之死;好用间,贼中虚实莫不知。
(2)超,永城人,跛而狡,为贵州总兵,坐罪免。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甩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合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 “二巨无与,乞罪臣。 ”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 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璜择愿民教之律令            愿:质朴B.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籍:登记
C.以灾异申前请                  申:明白D.帝意亦浸疏                      浸:逐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二臣无与,乞罪臣                                ⑥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出。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之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2018-09-04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文徵明,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父林,温州知府。叔父森,右佥都御史。林卒,吏民醵千金为赙。徵明年十六,悉之。吏民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记其事。

②徵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辈相切劘,名日益著。其为人和而介。巡抚俞谏欲遗之金,指所衣蓝衫,谓曰:“敝至此邪?”徵明佯不喻,曰:“遭雨敝耳。”谏竟不敢言遗金事。宁王宸濠慕其名,贻书币聘之,辞病不赴。

③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会徵明亦以岁贡生诣吏部试,奏授翰林院待诏。世宗立,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岁时颁赐,与诸词臣齿。而是时专尚科目,徵明意不自得,连岁乞归。

④先是,林知温州,识张璁于诸生中。璁既得势,讽徵明附之,辞不就。杨一清召入辅政,徵明见独后。一清亟谓曰:“子不知乃翁与我友邪?”徵明正色曰:“先君弃不肖三十余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一清有惭色,寻与璁谋,欲徙徵明官。徵明乞归益力,乃获致仕。

⑤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与王府及中人,曰:“此法所禁也。”周、徽诸王以宝玩为赠,不启封而还之。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徵明主风雅数十年,与之游者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钱谷之属,亦皆以词翰名于世。

⑥嘉靖三十八年卒,年九十矣。长子彭,字寿承,国子博士。次子嘉,字休承,和州学正。并能诗,书画篆刻,世其家。彭孙震孟,自有传。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注】①醵(jù),集资。②赙(fù),送钱物给办丧事的人。③切劘(mó),切磋。④像牙齿一样并列。⑤树皮可用于造纸的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             (2)书画篆刻
2.第④段画线部分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弃不肖/三十余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
B.先君弃不肖/三十余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
C.先君弃不肖三十余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
D.先君弃不肖三十余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
3.将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巡抚俞谏欲遗之金,指所衣蓝衫,谓曰:“敝至此邪?”
4.联系文章④⑤两段内容,简要概括文徵明的性格特点。
2023-11-11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应轸,字子宿。少有志操。正德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宇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其言切中于令。夫谷永,谐谀之臣;成帝,庸暗之主。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

教习竣,拟授给事中。有旨补外,遂出为泗州知州。土瘠民惰,不知农桑。应轸劝之耕,买桑植之。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缲织作。由是民足衣食。帝方南征,中使驿骚道路。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车驾驻南京,命州进美妇善歌吹者数十人。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逆寝。

世宗践作,召为户科给事中。山东矿盗起,流入装辅、河南境。应轸奏言:“弭盗与御寇不同。御寇之法,驱之境外而已。若弭盗而纵使出境,是嫁祸于邻国也。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报可。在科岁余,所上凡三十余疏,威切时弊。以便养,乞改南,遂调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方议追尊献皇帝。雅知应轸名,欲倚以自助。应轸与议不不合,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不报。嘉靖三年春,出为江西佥事。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病卒。

(选自《明史。汪应轸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盗与御寇不同 弭:安抚。
B.欲倚以自助自助:协助自己。
C.应轸与议不合:一致。
D.教习,拟投给事中 竣:完成,完毕。
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官/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
B.谓/陛下庆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
C.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西夫之卑字/数离深官/挺身展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千戈而守空宫
D.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于戈而守空官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汪应轸以民生为重的一组是
①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 ②夫谷永,谐谀之臣
③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 ④土瘳民情,不知农桑
⑤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 ⑥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应轸敢于直言进谏。他曾以古代贼臣昏君的故事当面劝止皇帝南巡,但因讽喻失当,招引圣怒,维而被罚跪宫门,遭受杖责几乎丧命。
B.汪应轸担任地方官能造福当地百姓。出任泗州知州时,针对土地贫瘠、百姓懒惰、不懂农桑的具体民情,采取买桑劝农、募工教织的措施,使得泗州百姓丰衣足食。
C.汪应轸为了维护百姓利益不惜违抗皇命。他曾断然拒绝皇帝的旨意,还用请蚕妇入宫的话提醒皇帝要以百姓利益为重。
D.汪应轸能够认清当时社会弊端。他要求地方官严惩盗贼的主张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他在户科一年多,一共呈上三十多道疏章,都切中时弊。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遂寝。
(2)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
2018-01-03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