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1402426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跟旧版相比,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初心”“点赞”“粉丝”“刷屏”“截屏”“二维码等100多个新词,还增补了卖萌”“拼车”“拼购”“被会员等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这些网感十足的新词新用法,不仅代表着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

流行的未必都能成为经典,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人认为,《新华字典》应当保证收录信息的绝对权威性与严肃性,一些网络词汇实用性不高,很可能就是一阵风,过不了多久就不再使用了,将昙花一现的网络新词收录意义并不大。收录哪些网络词语,以何种标准收录,需要仔细甄别,审慎思考。对此,第12版《新华字典》责任编辑宿娟说,这次添加的是点赞”“刷屏”“截屏等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运用十分广泛,并且已经稳定,所以才收录进来。

不可回避的是,当下网络用语也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粗鄙、低俗、浮夸语言并不鲜见。在田立新看来,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把关人的特性,一些格调不高、品位低下甚至低俗的语言充斥网络,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有专家表示,对于网络语言,既要宽容也不能纵容,语言规范要因势利导,分清语言使用的场合,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网络语言采取不同的措施:涉及社会公共和大众传播领域的,应严格规范;私人领域和有人际传播范围限制的可以顺其自然﹔互联网平台应履行净化语言传播环境的主体责任,对平台内容进行监管引导等。

值得关注的是,第12版《新华字典》顺应移动网络发展潮流,首次实现应用程序和纸质图书同步发行,正文每页都附有二维码,读者可以用手机扫码看书写笔画、听正确读音。业内人士指出,纸书十二维码的形式实现了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让文字有了声音,让笔画有了动态,看听结合,动静相伴,减少了阅读障碍,让纸书活起来了,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此外,新版字典还首次使用冷激光打码技术,通过一书一码,让每本字典都有电子身份证,为读者提供防伪查询、物流追溯、资源链接等增值服务。

(摘编自李雪钦《网络语言为汉语增添活力》)

材料二: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的流变,最直观,最生动地体现了时代发展,社会变迁,文化脉动。从风云激荡的国际社会到惠及民生的国家政策,从影响广泛的热点事件到人们身边的大事小事……年度流行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年社会的波澜壮阔,也折射出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可以说,年度流行语中隐藏着民生密码

流行语中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痕迹。透过年度流行语,可以对过去一年中的民生百态进行解读。比如,作为疫情期间居家上网课孩子代称的神兽,标注了这段特殊时期师生云上课的历史,也记录了广大家长使出各种招数、与熊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直播带货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通过加入直播带货获得新的职业身份,也有不少人因此而频频剁手

流行语还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一方面,越来越多传递正能量的流行语当选年度热词,体现出当今社会大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逆行者”“展现出中国人民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也寄托着普通群众对英雄的敬佩和赞美。另一方面,流行语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包含着人们的期待、疑惑、自嘲等种种情绪,同时凸显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内卷被用来指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发展中出现停滞阶段很正常,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理性竞争,这就需要相关行业正视非理性的内卷现象,积极探索去内卷化的改革之路。因此,流行语可谓收集研究舆情民意的重要信息库,读懂流行语中隐藏的民生密码,把握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方能准确体察舆情,更精准地服务大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在流行语的使用上,政府和群众的互动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民生密码正在被识别。可以看到,目前流行语已经呈现出双向流动的倾向,既有从政府话语体系进入民间的语言,也有从民间语汇向官方语汇的靠拢。如今年入选十大流行语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双循环,就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及政府文件中出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全民热词任性一词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官方与民间语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倾听民意,凝聚共识,激发改革动能,实现最大公约数。

年度流行语,难以涵盖所有的民生领域,但能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的部分心声。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从中读懂民生诉求,破解民生密码,及时吸纳建设性意见,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更多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摘编自乔彩《读懂流行语中的民生密码》)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心”“点赞”“粉丝”等词语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被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
B.有人对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点赞”“刷屏”“截屏”等词提出质疑,认为这些词汇实用性不高,很可能就是一阵风。
C.网络用语中存在一些粗鄙、低俗、浮夸的语言,这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把关人”的特性有关。
D.第12版《新华字典》实现了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采用冷激光打码技术,一书一码,方便了读者进行防伪查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要了解“拼车”“拼购”等词语的意义,仅仅查看旧版《新华字典》是不够的,因为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是发展变化的。
B.私人领域和有限制人际传播范围网络语言的发展前途有两种,一是消失,一是被接纳,这取决于网络语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C.“任性”一词属于政府话语体系进入民间的语言,体现了政府对权力使用乱象的重视,有利于凝聚共识。
D.年度流行语呈现出双向流动的倾向,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从中读懂民生诉求,民众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政策方向。
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流行语还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观点的一项是(     
A.“打工人”入选年度流行语,反映了时代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认可。
B.“凡尔赛文学”更多是社交场合中的一种“伪精致”。
C.“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了整个抗疫过程,见证的是以人为本的国家精神。
D.“云监工”,无数人以这种方式见证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造。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当前,疫情对各消费行业冲击的时间跨度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逐步发生改变。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网络平台正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售。直播已成为电商平台的新赛道,除了淘宝、快手和抖音,京东、苏宁易购等也迅速投身于直播带货中。参与主体越来越多,供应链也变得日益完善,在专业的组货、仓储管理、配送团队配合下,消费者最快一天就能收到货。

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疫情之下,直播甚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众多房企都在直播间开展“云卖房”,一些购物中心的手表、珠宝、服饰、化妆品商家都开通了直播间,有的商家销量因此飙升数倍。一些地方政府正着手推动直播电商与专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

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线上直播销售正步入常态化并形成新趋势。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的直播带货,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衣食住行娱乐等行业看到了新机遇。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取材于樊大彧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今年春天,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直播购物成为新的网络消费趋势,催生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直播经济”,为带动居民消费、活跃因疫情遇冷的消费市场增添了动能。

火爆的“直播经济”,是供给侧主动应变、善于经营的生动体现。如果说此前“直播带货”存在于一些敢于“尝鲜”、敢于“试水”的电商和网络达人中,而经此一疫,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将直播间作为线上销售的重要“窗口”,不仅开设起来,还有所创新。在淘宝,两家颇有名气的园艺电商强强联合、互串直播间,吸引了数十万人围观、抢货,实现了双赢,某知名日用品品牌甚至还开通了来自日本总部的直播……小小直播间里,表面涌动的是火爆的人气和骄人的业绩,背后却是商家基于追求利润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大胆尝试和用心经营。

火爆的“直播经济”,是需求侧消费升级、求新求好的典型反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个性化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传统”的网络销售是以图片或小视频再配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商品,其中不乏美化的因素,尤其一些不良商家甚至会销售假冒伪劣的商品,这就会给消费者带去“卖家秀”与“买家秀”的反差。直播购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商家直播售卖的商品,要么是主播或模特现场展示,要么是所拍即所得、对版发货,对买家而言,这种消费体验更真切、更值得信任。可以说,小小直播间不仅能帮助消费者体验到新鲜的消费模式,还有助于他们选择到高质量、符合自身喜好的商品。

火爆的“直播经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巨大的活力与潜力。疫情的突袭,让很多人将购物渠道转到了网上,这给电商直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据淘宝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该平台新开直播的商家数环比增长719%,每天大约有3万新的直播商家入驻,直播商家的订单总量平均每周以20%的速度增长,成交金额跟去年同期相比翻倍。从导购到厨师,从企业高管到地方领导,人人皆可为主播;从服装企业到苗木基地,从博物馆到旅游景区,处处皆可进行直播……小小直播间里,不仅涌动着消费者对购物、美食、旅游的向往,还蕴藏着中国14亿人口大市场的消费活力和消费潜力。

如果说直播间是商家的一扇窗口,那“直播经济”就是中国经济的一扇窗口。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这种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它抑制不了14亿人民正常的消费需求,也牵绊不住中国向前发展的脚步。只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化危为机、积极引导,就一定能抓住一个个类似“直播经济”的机遇期,将“风口”变为趋势,将“直播间”的活力、潜力转化为中国经济大海般的实力与定力。

(取材于方正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日前,中消协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从直播电商购物流程中的宣传、直播、商品、支付方式、物流、售后等各节点满意度来看,消费者满意程度最高的是支付环节,为79.1分;满意程度最低的是宣传环节,为64.7分。受访消费者对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用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问题意见较多。

随着直播电商的不断增多,行业市场也逐渐鱼龙混杂。售卖假货、虚假宣传、刷单乱象、引导交易、维权困难等层出不穷。专家提醒,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反噬,对直播带货行业而言更是如此。平台的多元化给直播带货提供了更多可能,但也加大了电商直播行业的管理难度。专家指出,规范直播带货,重点是规范商品。对直播售卖的产品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避免“线下卖不出的线上卖”,通过加强日常监管、消费者投诉受理等,杜绝有安全隐患、假冒伪劣、质量不达标的商品进入直播清单。直播带货要以质量取胜,直播平台要始终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供应链、流通链等全链条进一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业态不少销售的是农特产品,面临着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和农产品供应链水平仍较为落后的瓶颈制约。由于农产品的包装、冷链、物流、仓储条件不足,不少产品在快递途中影响了保鲜和配送,产生了售后问题。”

(取材于李慧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传统网购,直播带货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缩短生产运输与收货的时间。
B.依托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直播带货正吸引更多企业、平台以及公众人物的参与。
C.直播带货不仅可启动某些企业的复工,还可助推“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模式的建立。
D.直播带货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给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提供了新机遇。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中国经济的实力与定力源源不断催生出直播带货与直播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B.供给侧的主动应变与经营促进了需求侧消费的升级,二者合力催生直播经济的发展。
C.消费者对直播带货中支付、物流、售后、直播、宣传等环节的满意度依次呈下降趋势。
D.直播带货从产品到宣传,从准入制度制定到产品售后管理等都存在不少漏洞。
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成为一种流量变现的新途径。
B.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售楼,从直播卖车到直播卖飞机,直播销售的边界不断扩大,线上消费的火热可谓顺势而成。
C.行业的粗放发展以及监管的缺位,使得直播带货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权益屡受侵害,主播带货“翻车”现象时有发生。
D.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2020年直播用户规模将达5.24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5.三峡库区有很多著名的水果,如果你帮助策划“直播带货”某种水果,请依据以上材料提出开展这一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22-06-05更新 | 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

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的生活状态。

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

(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

材料二:

中国人讲的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State”,并没有一个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

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他还说,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正因为”“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人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

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

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

(摘编自梁文道《〈乡土中国〉:家,到底是什么呢》)

材料三: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

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
B.中国人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C.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
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因此它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
B.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契约的。
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认为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
D.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是很难完全读懂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菜根谭》
B.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
C.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旷怡亭口占》
D.靠种地谋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请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树立家国情怀。
2023-08-21更新 | 2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的传统是什么?我想大概有这么几条。首先,中医的传统不是疾病医学。第二,中医不是物质科学。第三,中医不是认识论上的知识论。中医关心的是从哪里寻找健康的钥匙。同样的“治病必求于本”这几个字,在西医看来,着眼点在于对象性思维的“病”,问的是“病从何来”;而中医提这个问题时重点在意向性思维的“治”上,问的是“治向何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东西方对“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西方的“本”是指物质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是对本质的认识,是知识论,是科学。是什么科学观呢?是物质世界范围内的认识论、知识论的科学观。文艺复兴数百年来,它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中医不是这样提问题的。它首先提出什么是“利”,什么是“害”,什么是“药”,什么是“毒”,强调识别“利害药毒”的能力和取舍标准。第二,两千多年前中医就提出医师的责任是“聚毒药以供医事”,是把“毒”转化为“药”,把“害”转化为“利”,帮助人们养生、保健、治病。第三,医学与医生有三等,上医医未病之病,对象是生命,任务是养生;中医医欲病之病,对象是“健”,任务是保健;下医医已病之病,对象是病。我们的误区就在这个地方。一百年来,我们中医就努力地去走这最后的一条路。

现代医学的科学化过程中要求的是对靶点的直接对抗,是对生命现象的抑制和阻断,广义地说,是“抗生”的,而我们在理论上又要求“卫生”和“养生”,这是矛盾的。中医的优势和学术本质,第一是“人”,第二是“生”。“生”是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为人们应该“赞天地之化育”,追求的目标是“天人合德”,也就是“你活我也活”,人要活,细菌病毒也要让它活,这就是生态,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气度要有这么大。只有有了这么大的气度,才能把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转化为有利于“生”的因素。所以,中医学的传统起码要回到《汉书·艺文志》,即“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所以中医药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进化服务的方法、技术、工具。你非要扭转它,就变成两码事了。我的老师临终前就说过:“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展开来说,就是欲求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必先求中医学自我的卓然自立。

(摘编自陆广莘等《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

材料二: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等学说,以及诊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要摆脱这一现状,首要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还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

想要培养中医药的支持者,应该以中医药自身的内容特点为立足点,以中小学为切入点开始启蒙教育,让传统中医药的种子在学生们的意识中生根发芽。下面对中医药走进中小学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首先,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中医药内容纷繁复杂,有些知识晦涩难懂,不适合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学习,他们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不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如可以选择中药的炮制、中药香囊制作以及常用中药饮片识别等内容。然后改变往日直叙式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这样既可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他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并加深他们对中药的记忆。例如在课堂上将中药山楂炮制品与生品煮水,让学生口尝并对其酸性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炮制的作用。

其次,引导青少年走进中医药。通过建立“模拟中药房”,使青少年了解中药储存和归类方式。在手摸口尝中,让青少年找草药、识草药、认草药,同时教授他们一些辨识药材真伪的方法,让他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对中医药的延续与传承起到正面作用,也为他们今后掌握更多的中药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学习这些知识,即使他们将来不做医生,对于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中医药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摘编自薛海萍等《浅谈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非常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病理念,其中“本”是指服务于人类的生命的健康、发展的方法。
B.青少年走进“模拟中药房”,近距离接触中草药,这不仅有利于传授中医药的一些知识,也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C.中医药的内涵丰富,包括养生、诊法、预防等多项内容,也融入多种科学的思想。
D.一百年来中医总是设法医治已病之病,而不是医治欲病之病,这种做法偏离了中医的传统,也将严重束缚中医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中医认知方式不同,西医强调在物质世界范围内认识各种现象,探究其背后的本质原因,具有科学性的特征,而且取得了重大成就。
B.目前我国百姓对中医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完全接纳中医,这归因于中医药的专业知识比较晦涩,以及中小学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
C.中医的价值追求不是人活、细菌病毒死的对立生态,而是“天人合德”的理念,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生”的价值观。
D.现代医学的追求是对生命现象的抑制和阻断,广义上说就是“抗生”,而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注重的是“养生”“保健”。
3.下列语句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B.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尚有余温。
C.兴在趣方逸,欢余情未终。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就中医的出路问题,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06-24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