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 《后汉书》编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9 题号:14089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迁将作大匠。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注],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


【注释】不造,不幸。指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作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B.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C.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D.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即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刺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部或牧,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所属郡国。东汉时战争频仍,刺史或州牧都掌兵权。
C.斧锧,斧子与铁砧,是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砍之,故以斧锧指诛戮之事。文中借指刑具。
D.本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作者班固还是著名的辞赋家,撰有《两都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固年少好学,很受重用。他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广泛结交贤能的人,后被朝廷征召为大司空的属官,但他并未就职。
B.李固恩威并重,治贼有方。任荆州刺史时,派人慰问境内百姓,赦免盗贼原有过错,盗贼或自缚归降或自杀谢罪,州内安定。
C.李固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他揭发南阳太守贪赃枉法,高赐等人买通梁冀为他们说情,而李固追究这件事越发紧急。
D.李固很有名德,遭人忌恨。他作宰相时,深得民心,却遭到了梁冀的猜忌。刘文、刘鲔谋立刘蒜为天子,梁冀借机诬陷李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
(2)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
5.李固被太后赦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出为益州刺史。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二府:指丞相府与御史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B.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C.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D.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储副,国之副君,指太子,又称储宫、东宫、皇储、帝储。
B.太尉,秦汉执掌天下军务的最高官员,后来成为加官、赠官。
C.诣阙,奔赴朝廷。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可代指朝廷。
D.烽燧,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举火叫烽,白天放烟叫燧。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皓不重钱财,远离俗人。他把父亲留下的三千万财产救济抚恤了宗族和乡里的穷人,还远离追求名利的人,与他们结交往来。
B.种皓为人持重,临事不惑。在监护太子时,中常侍高梵自宫中单车出迎太子的行为不合礼制,他大胆质疑,挺身而出保护太子。
C.种皓不畏强权,敢作敢为。担任刺史时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及时奏报朝廷,因而得罪梁冀,梁冀借事诬陷种皓,种皓后被免官。
D.种皓深得民心,威名远播。他担任凉州刺史时,甚得人心,吏民不愿他离开;任辽东太守后,他用兵平定乌桓人对朝廷的叛乱。
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
(2)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5.种皓为使羌胡、乌孙等顺服,都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2021-07-02更新 | 2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及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

(节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注】①俞:叹词,表示允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B.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C.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D.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以记言为主。
B.朝会:古代称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分大朝和常朝两种。
C.太常:官名,位列九卿之首,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D.阳:古代称呼“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阳,反之“山南水北”为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家境贫寒,刻苦自励。桓荣很小就到长安求学,学习古学;因家境困厄,常给人做佣人养活自己,在外十五年,直到王莽篡权才回到故乡。
B.桓荣通晓经籍,深受器重。世祖召见桓荣,授官议郎,入宫教授太子;每次朝会,让桓荣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任用他做博士以补空缺。
C.桓荣熟谙古事,被委以重任。皇帝为太子选拔太傅、少傅的时候,在博士张佚的力荐下,桓荣因熟习古事,被选为少傅,并得到丰厚的赏赐。
D.桓荣被待以师礼,深受尊崇。显宗继位后,拜桓荣的儿子为郎;每次生病,皇上就派使者慰问,派太医诊治;死后,皇帝亲自为他送葬。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
(2)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5.桓荣在太学太祖评价他为“此真如儒生也”,其依据有哪些?
2022-02-13更新 | 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钝弩,食其筋革。衣履穿决,形容枯搞。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明年,长水校尉。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有删节)

【注】①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②后王,即国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B.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C.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D.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是古代重要的军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隋唐以后,司马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迁:古代指官职的升迁、改任或降职。文中“迁长水校尉”中的“迁”指升职。“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中的“再迁”指第二次升迁。
D.大鸿胪:是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的官职,秦及汉初为九卿之一。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恭忠诚勇敢,不受名利诱惑。匈奴派人许以高官、美女招降他,耿恭把毒药涂到箭头上,借着暴风骤雨,耿恭率领将士杀伤很多敌人。
B.耿恭为国建言,却遭无端弹劾。耿恭曾上书朝廷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这违忤了马防的心意。耿恭后被弹劾下狱审治。
C.耿恭战功卓著,降者数以万计。他作为副将出征西羌,马防还京后,耿恭歼敌千余人,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
D.耿恭为人正直,坚守节操道义。耿恭与士兵真诚相待,同患难共生死;作战勇猛,不惜牺牲生命;坚持正义,不怕冒犯权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
(2)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5.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耿恭“义重于生”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07-20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