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1413494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反用此典。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作者在伤老悲秋的凄凉中,借与友人游乐而力图自我宽慰的心境。
B.颔联反用名士孟嘉落帽的典故,写作者笑请友人代为“正冠”,表达诗人因宴而乐的心情。
C.颈联写出了水流奔泻、两峰并峙的宏大气势,意境开阔,又给人以萧瑟之感。
D.这首诗情感跌宕起伏,诗人满腹的忧情却以壮语写出,凄楚悲凉又慷慨旷放。
2.本诗尾联有另一个版本:“明年此会知谁在?再把茱萸仔细看。”请结合本诗内容,比较这两个尾联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夜

杜甫

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

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

胡雏负恩泽,嗟尔太平人。


[注]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时杜甫客居夔州西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起笔切题,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夜不能寐,倚楼遐思,遥望星辰。
B.颈联“风云气”对“战伐尘”,对仗工稳,写出了变化无常、兵荒马乱的局势。
C.尾联笔法错综变化,情景交融,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感悟诗人的愿景。
D.本诗为五律,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2-01-19更新 | 9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被免为庶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作者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
B.颔联中的“还泛泛”和“故飞飞”与上联的“日日”相承,即天天所见如此,令人生厌。
C.这首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作者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D.从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上来看,这首诗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是一致的。
2.这首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后两联分析作者生发出哪些感触。
2022-06-10更新 | 4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客,指崔明府,杜甫的朋友。②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③旧醅:旧酿之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平素并不轻易延客,今日特意为崔明府扫径开门,其盼客心情之急切溢于言表。
B.颈联以详细的笔墨着重描写了主人真诚待客的场面,足见二人兴致之高、情谊之深。
C.尾联诗人邀请邻翁对饮的举动,不仅画面感强,而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D.整首诗语言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实则内容上前后呼应,结构紧凑,章法谨严。
2.本诗首联历来为诗论家所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4-20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