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9 题号:1415220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赵长卿亦在南迁之列。他们中很多人不忘故国,时时通过诗词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②中(zhòng)酒:醉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作者将自己比作漂泊的鸿雁,作者着两个“尽”字抒写思乡之情。
B.“一春憔悴有谁怜”一句承上启下,这一问既问人,亦自问,更显惆怅自怜。
C.“见说”两句用暗喻手法写江头春浪似乎对人有情,要送作者回乡。
D.尾句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凄迷朦胧的意境,离别之情溢于言外,含蓄而轻灵。
2.请对“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这一联进行赏析。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C.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D.“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2022-05-03更新 | 23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①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的三位友人。②灵隐寺:佛教名寺,在杭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叠词“矗矗”和“田田”突出了山峦耸立、田野葱翠的景物特征,且富于音乐美。
B.颔联视听结合,耳畔是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眼前是武陵源丛花与流水相映衬的美景。
C.尾联写诗人因看农夫田间插秧而流连忘返,流露出对农事活动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写诗人于初夏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见闻和感受,语言质朴自然,意味隽永。
2.请解释颈联的意思并分析其作用。
2021-08-30更新 | 12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怀

陆游

万里驰驱坐一饥,自怜无计脱尘鞿。

身留幕府还家少,眼乱文书把酒稀。

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

芋羹豆饭元堪饱,错用人言恨子威①。


【注】①子威:西汉乐昌侯王商,字子威,为人敦厚,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后皇帝听信王凤的话,免去王商相位,三日后王商去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诗人因生计奔波而无法脱离世俗羁绊的无奈,奠定诗歌的悲凉基调。
B.颔联两句之间通过对比,描述诗人离家少还、公务忙乱而无时间饮酒的窘境。
C.尾联用典,含蓄地批判统治者听信谗言、不辨忠奸而致人才无用武之地的昏聩。
D.诗歌表达方式灵活,通过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
2.颈联言浅意深。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颈联的艺术特色。
2023-03-09更新 | 4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