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7 题号:1419079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寻之,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曩者:以往,从前,过去的。②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1.下列选项中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对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王位、皇位继位人。两汉,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如燕太子丹,但惟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太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
B.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宫、变徵分别是宫音、徵音的变调,羽声声调悲凉,变徵声调激愤。
C.“卿”,既可指古代君对臣的称谓,又可指古代对人的敬称。
D.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又名“长短句”“诗余”,其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据篇幅有长调、中调、小令之分;《沁园春·长沙》是长调。“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题目,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文开头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句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有识之士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使往寻之,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高祖仁而爱人,喜施。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秦二世元年秋,陈胜[注]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降轵道旁。沛公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陈胜,字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
B.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
C.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
D.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这里指汉朝开国之君刘邦,后世如唐高祖、明高祖都是开国之君。
B.季,与伯、仲、叔一起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是排行最后的,如刘季。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D.咸阳,秦朝都城,有说法认为因其位于山之南、水之北,所以称咸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陈胜在蕲县起兵,到陈地后自立为王。各郡县的人有很多都杀掉他们的长官来响应陈涉,沛县县令也想起义来响应陈涉。
B.沛县县令害怕刘季他们发动事变,关闭城门坚守,想杀掉萧何、曹参。萧何、曹参翻过城墙去投靠刘季。刘季鼓动沛县父老杀掉沛县县令。
C.沛县父老杀掉沛县县令后打开城门迎接刘季,想让他做沛县县令;萧何、曹参等文官也要刘季担任。刘季反复推让后还是被立为沛公。
D.沛公人关后在关中称王,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去向百姓们讲清楚。而项羽西进后,一路屠杀并焚烧了秦朝宫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
(2)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2022-07-17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淮阴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寝席上进食。②漂:在水中冲洗衣物。③蒲伏:同“匍匐”,伏地而行。④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B.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浦伏
C.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D.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爵位名,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之一,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布衣,布制的衣服,指衣着简朴,后借指平民。
C.高祖,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武帝。
D.国,国家,也指战国时公卿及汉以后王侯的封地,亦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蹭饭吃,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
B.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
C.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他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
D.韩信恩怨分明。他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赏赐千金;而只赏了南昌亭长百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2)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5.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
2021-04-17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B.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C.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D.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欣赏,被推荐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律令更定等国家大政方针,都是贾谊的建议。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0-05-26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