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 题号:142571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代宗位,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靧:huì,洗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B.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C.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D.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旧指男子冠礼、女子及笄时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无关的别名,一般称人称名,自称用字。
B.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C.左拾遗,是古代官职。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
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思想流派。“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后世道家奉为始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赋过人,才华出众。益州长史苏颋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认为再稍加努力,增加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
B.李白个性不羁,孤傲豪放。他让朝中显贵高力士为他脱鞋,从而得罪权贵,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
C.李白政治上天真单纯。他到永王李璘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永王失败了,他论罪当斩。
D.李白诗歌成就极高。他曾为唐文宗献上颂文一篇,文宗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
(2)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辟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

高祖自太原徙天平,不受命,而有异谋,以问将佐,将佐皆恐惧不敢言,独维翰与刘知远赞成之,因使维翰为书求援于契丹。耶律德光已许诺,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啖德光,求助己以篡唐。高祖惧事不果,乃遣维翰往见德光,为陈利害甚辩,德光意乃决,卒以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高祖即位,以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

出帝即位,召拜侍中。而景延广用事,与契丹绝盟,维翰言不能入,乃阴使人说帝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乃延广于河南,拜维翰中书令,复为枢密使,封魏国,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数月之间,百度浸理。维翰权势既盛,四方略遗,岁积巨万。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用事,共谗之。帝欲骤黜维翰,大臣刘昫、李崧皆以为不可,卒以玉为枢密使,既而以为相,维翰日益见疏。契丹屯中渡,破栾城,杜重威等大军隔绝,维翰曰:“事急矣!”乃见冯玉等计事,而谋不合。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晋不血食矣!”

自契丹与晋盟,始成于维翰,而终败于景延广,故自兵兴,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此两人为言。耶律德光犯京师,遣张彦泽遗太后书,问此两人在否,可使先来。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之也,因讽彦泽图之,而彦泽亦利其赀产。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初,彦泽入京师,左右劝维输避祸,维翰曰:“吾为大臣,国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安坐府中不动。彦泽以兵入,问:“维翰何在?”维翰厉声曰:“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彦泽股栗不敢仰视,乃以帝命召维翰。维翰行,遇李崧,军吏前白维翰,请赴侍卫司狱。维翰知不免,顾崧曰:“相公当国,使维翰独死?”崧惭不能对。是夜,彦泽使人缢杀之,以帛加颈,告德光曰:“维翰自缢。”德光曰:“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致。”德光至京师,使人检其尸,信为缢死,乃以尸赐其家,而赀财悉为彦泽所掠。

(选自《新五代史·晋臣传第十七·桑维翰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B.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C.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D.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食”,指祭祀。因祭祀必要宰杀牺牲作为供品,故以血食代称祭祀。
B.翰林,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宋朝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
C.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维翰长得丑陋奇特,颇有大志。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桑维翰不为所动,最终进士及第。
B.晋高祖从太原调任天平,不接受任命,而别有打算,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赞成,晋高祖怕事情不成功,于是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得到了契丹的帮助,晋高祖最终消灭唐而建立晋,桑维翰立了大功。
C.桑维翰被封为魏国公后,权势日盛,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桑维翰于是被疏远了。后来契丹攻破栾城,他求见皇帝,皇帝都借故不见他。
D.桑维翰颇有威严气度,忠于国家。张彦泽见到他都害怕,只有以皇帝的命令召桑维翰,桑维翰临危不惧,与李崧谈话,令李崧羞愧。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
(2)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己违之也,因讽彦泽图之,而彦泽亦利其赀产。
2018-09-19更新 | 1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李泌,字长源,七岁知为文。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天宝中,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尝赋诗讥诮杨国忠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帝闻,因赐金紫,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不悦,曰:“往事忘之乎?”对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因从容问破贼期,对曰;“贼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阳,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国邪?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帝然之。德宗在奉天,召赴行在,授左散骑常侍。时李怀光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怀光。帝博问群臣,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始,朱泚乱,帝约吐蕃赴援,赂以安西、北庭。既而浑瑊与贼战咸阳,泚大败,吐蕃以师追北不甚力,因大掠武功而归。京师平,来请如约。帝业许,欲遂与之。泌曰:“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皆悍兵处,以分吐蕃势,使不得并兵东侵。今与其地,则关中危矣。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遂止。贞元五年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傅。

(选自《新唐书·李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
B.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
C.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
D.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一般指太子居住的宫殿,有时也借指太子本人;因太子是储君,故又称储宫。
B.卿:古代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或爱卿,卿也可以用于夫妻或好友之间亲昵的称呼。
C.行在:也称行在所,常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唐都长安。
D.关中:即今陕西一带,因地处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故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泌博学多才,擅长研究《易经》,曾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后来到灵武谒见肃宗,深得赏识,入朝议论国事,外出陪从车驾,地位显赫。
B.李泌认为太上皇年事高而处境窘迫,听到肃宗心怀旧怨,将会惭愧不悦,万一染病,肃宗就有不能安亲之嫌。肃宗醒悟过来,拥其哭泣。
C.李泌被德宗授予左散骑常侍之职,当时李怀光叛乱,不巧又发生蝗灾和旱灾,议政者希望赦免李怀光,李泌坚决反对,德宗采纳其建议。
D.吐蕃应约帮助唐朝打败了朱泚叛军,德宗打算兑现承诺,将安西、北庭两地割给吐蕃,李泌认为如此则可能导致吐蕃合兵东侵,危及关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赋诗讥诮杨国忠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2)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
5.李泌为什么认为“不出二年,无寇矣”?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2022-03-16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B.天子,我国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始于秦始皇,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陛下”等。
C.右拾遗,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
D.自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文中“开元”即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生活困顿,四处漂泊。他年轻时处境贫困不能有所作为,科考失利后困居在长安;安史之乱中逃往三川,后来又漂泊于剑南、夔州、耒阳等地。
B.杜甫直言进谏,招致疏远。房琯因事被罢免宰相,杜甫为此上疏,肃宗下诏让三司审讯杜甫,后杜甫虽免于责罚,然而皇帝不太接受他的进言了。
C.杜甫忠君爱国,优国伤时。他喜好谈论天下大事,见解深刻而切中时弊,经常登上吹台抒发怀古伤今之情,在诗中寄托对国事的伤感,对国君的思念。
D.杜甫精于诗歌,备受推崇。杜甫创作的诗歌一改陈、隋浮艳之风,诗风雄浑苍茫,兼具古今之长,对后世影响极大,受到元稹和韩愈的推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5.肃宗本想治罪于杜甫,为什么后来没有这样做?请简要说明。
2021-07-09更新 | 1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